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韦朝烈  黄炳境 《探求》2011,(6):62-70
城市社会管理离不开居民的社区参与。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业主居民"通过业委会与居委会两个载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差异性及其原因来探寻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业主居民通过业委会参与社区重要公共事务的自治;通过居委会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具有"假性参与"的特征。导致上述参与差异性的根本原因是业委会比居委会更能代表和维护业主居民的利益。研究指出:中国城市社区参与不足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居民参与意识差,而在于参与期望与自治权缺失之间的矛盾,社区居民自治的关键在于把自治权力还给社区居民及其组织。  相似文献   

2.
《探求》2015,(5)
通过对城市新型社区中社区参与的比较研究发现:"业主居民"通过业主委员会广泛地、实质性地参与了社区公共事务的自治;而通过居民委员会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积极性不高而且具有"假性参与"的特征。导致"业主居民"社区参与上述差异性的根源在于居委会只具有"制度形式"意义上的自治权和自治性,而业主委员会则具有"制度规范"意义上的自治权和自治性。这一发现对解决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社区参与不足问题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新型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城市商品房小区居民管理组织的首次社会学调查,分析新型社区和业主的主要特征、业主对新型社区管理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看法、业主委员会的性质和主要特点以及业主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方面的态度和行为,提出应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以及积极支持并培育居民民主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4.
创新社区治理需要多元主体平等参与.作为社区教育中重要主体和客体的社区学习团队,因其广泛性、普遍性、群众性、草根性等特点,成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平台,在开展各项活动中有机参与社区治理,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完善优化社区学习团队推进社区治理,需要从基于社区治理意义角度,培育发展社区学习团队、加强社区学习团队自身建设、完善社区学习团队外在机制.  相似文献   

5.
张鸣宇 《社会工作》2008,(11):40-40
在浙江义乌,有这样一个特点:到处都是外国人。这里有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八千多名外国商人在这里淘金,加上家属,共有一万多名外籍人士在这里长期居住。他们有的已经买了房、车把家安在义乌,有的租住在义乌的居民家中,就拿义乌江东街道的鸡鸣山社区来说,这里长期居住着二十多个国家的四百多名人员,鸡鸣山社区被称为“联合国”社区。他们与当地居民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就目前而言,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状况还不适应社区建设的需要,其突出表现在:一是相当一些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比较淡薄。他们虽然生活在社区,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属于社区建设的主体,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应该对社区建设尽一份责任和义务。甚至错误地认为,社区建设完全是政府行为,是政府投资建设社区,让自己坐享其成;二是相当多的社区居民尤其是中青年居民和居民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尚未经常参与社区建设活动。在许多社区,经常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主要是少数老人,尢以老年妇女为多;三是居民的参与内容主要局限于出席居民会议及楼院卫生清扫、文体健身等一般性社区活动。本文就这一问题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广大居民参与“883行动计划”状况的介绍,分析了性别和年龄因素对居民参与该计划情况的影响,总结了目前武汉市武昌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特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的社区参与对其福利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公民权利理论及"结构—行动"视角下的社区动员理论为指导,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北京、淄博市部分社区的居民社区参与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弱势群体的社区参与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动员策略.研究发现:弱势群体的社区参与具有低水平和不平衡的特征,民事权利类参与率较高但频率较低,社会权利类参与率较低且不平衡,政治权利类参与率最低且与普通居民差距最大;弱势群体的社区参与率与就业状况、年龄、居住时间等自身因素及社区认同、社区组织发展、邻里关系、社区工作者专业化、参与渠道等外部因素显著相关.对比普通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弱势群体的社区参与除了常规动员策略,更需要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黄炳境  韦朝烈 《探求》2013,(2):79-83,103
社区居民参与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和长久动力,然而当前中国社区建设普遍面临居民参与不足的问题。社区居民参与不足,是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传统的社会动员模式的弊端、社区功能定位的错位、社区参与的制度供给不足、居民的社区意识淡薄、社区居民参与的回应度及效率过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的水平和成效,需要针对上述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赵莉  王萌  蒋亮亮 《社会工作》2011,(24):55-57
本文利用2010年对苏州市接受老新村改造的四个区中的450名居民的抽样调查数据,对老新村改造中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日常生活中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比较,对社区硬件基础设施和社区软件建设与居民的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老新村改造中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较高,日常生活中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较低。社区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充分利用、社区软件中的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的改善和服务的质量的提高可以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11.
Urban community in China: service, participation and develop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th the rapid urbanis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in the citie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recognised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based on an ever-increasing demand for social services. In 1994,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dopted community service as an alternative way of providing the supplemental safety net in urban areas. Along with this top-down approach, resident-initiated activities, participation and grassroots organisations at the community level are growing at an incredible pace. Using a case study,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ontext and aspects of community services, participation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a Chinese urban community.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ina's reformed market economy and welfare system presses ordinary urban people to reconnect to the local community to ensure welfare security and quality of lif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China has rediscovered the path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re-interpreted the top-down and bottom-up approaches in the context of community services.  相似文献   

12.
黄荣贵  桂勇 《社会》2011,31(6):1-21
“社会资本的后果”是社会资本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现有研究倾向于认为,中国城市社区中的集体性社会资本对社区参与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认为,由于社会资本与社区参与都具有多个维度,两者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基于2006-2007年在上海收集的调查数据,本研究使用多层次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了集体性社会资本对三种类型的社区参与(抗议型、体制化与公共型参与)的影响。统计结果证实了社会资本与社区参与之间复杂的联系。此外,对多层次模型的方差成份分析发现,社区社会资本可以解释60%或更多的社区间的差异。这说明,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不仅取决于居民的个人特征,还取决于居民所在的社区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严振书  邵沁妍 《创新》2010,4(2):113-115
随着中国社会整体转型速度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向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即:社区发展将呈现渐次推进的梯度格局,政府将由直接参与、推动转向为引导、协助社区建设,社区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能力和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社区居民将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治理与服务方式将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社区服务将进入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主的内涵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贺霞旭 《社会》2019,39(2):85-106
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探讨社区内部空间结构差异对街邻关系的影响,构建了三类社区空间结构:社区社会空间结构、社区物理空间结构和社区生态空间结构。研究发现,社区社会空间指标中社区职业异质性水平越高,街邻关系越差;社区中本地人口比例越高,社区居民的平均社会组织活动参与率越高,街邻关系就越好;居民参与成为人口异质性负效应的补偿效应。社区物理空间指标中隔离性设施(如楼宇门禁)和社区生态空间指标中失调型生态环境污染均会降低街邻关系水平;绿地覆盖率越高,街邻关系就越好。因此,在社区整合重塑中,降低居住区环境污染程度,建设友好型的社区生态环境,积极鼓励和促进居民参加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活动,是提升居民街邻关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社区中,组织建设是社区服务发展的重要动力,社区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整合程度直接决定着社区服务发展水平的高低,是社区服务发展走上良性运行轨道的关键所在。由于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社区服务的组织建设尚不完善,社区组织的社区服务参与程度和协调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Fear of crime is studied extensively as a potential contributor to the decline of a community. People who fear crime are expected to stay indoors and seek shelter, which then encourages more crime, setting in motion a vicious cycle that ultimately bodes ill for community engagement.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that examines direct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ar of crime and participation. We explore such a relationship with Canadian survey data by looking at whether fear of crime can explain participation in a variety of associational activities. Our models show a relationship between fear of crime and participation, but the nature of that relationship varie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activity. A high level of fear, as well as reciprocity, explain participation in “vertical” associational life, while the absence of fear explains participation in “horizontal” associational life, although this latter pattern is mediated through reciprocity.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seeks to provide a new insight into the debate about participation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s at play behi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he combined use of the concepts of social exclusion and of game theory is explored as a dynamic and innovative analytical tool to understand participatory processes in community development projects. The framework is tested against the analysis of participation in an NGO‐led community project in Senegal. Policy implications point to a need to unravel the complexity of participation to design more 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community development projects.  相似文献   

18.
陈华珊 《社会》2015,35(5):101-121
对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是否会增进公民的社区参与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对于网络社区在其中如何发挥作用的相关研究却寥寥无几。本文利用大数据,采用一个案例,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对此进行研究。通过区分不同性质的讨论网后发现,网络社区对业主的网络公民参与存在正效应,不同议题的讨论网关系可以相互转化,从而促进网络参与。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opose a strategy for the managementof activist-volunte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cycle of a communitycrisis. The proposal, as outlined in the paper, is based ona nominal group process of 45 activist-volunteers, employeesand directors along the confrontation line with Lebanon on thenorthern border of Israel. Participants were all veterans ofprevious crises. The nominal group process examined eight participationcharacteristics: areas of participation, level of influence,selection of activist-volunteers, definition of the organizational-politicalsystem, level of decentralization, participation forum and itssize, use of tactics and intensity of participation. These werematched to four phases of community crisis (warning, shock,organizing and change).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show thatthere is a need to build a variable participation strategy,composed of a different mix of components of the selected participation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长期以来儿童一直被作为弱势群体而被排除在社区参与之外。实际上,儿童参与对于整个社区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面对中国城市社区各阶层成人参与率低、社区内社会资本没有充分被调动的情况,本文试图探讨通过社区“儿童参与”来带动“成人参与”进而形成整个社区的社会资本这一社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