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宣布,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这个宏伟的战略目标,既合乎国情,又富有革命精神,完全符合全国人民的心愿和期望,极大地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我们坚信,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积极奋斗,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进  相似文献   

2.
<正>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的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一九八○年的七千一百亿元增加到二○○○年的二万八千亿元左右。”实现了这个目标,到本世纪末,我国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将跃入世界的前列,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过程将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民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这个目标切合我国国情,完全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顺乎民心,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十二大在确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同时,还为实现经济战略目标作出了符合国情的周密部置。这可以从战略目标的前提规定、战略重点的选择、战略步骤的安排、重要经济建设方针的制定,得到充分说明。  相似文献   

3.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了这个目标……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过程将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报告不但提出了奋斗目标——翻两番,而且突出地强调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而商品积压是影响经济效益的恶症,所以不减少以至消除商品积压,就会影响实现翻两番的宏伟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二大为全党全国人民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 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一九八○年的七千一百亿元增加到二○○○年的二万八千亿元左右。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国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将居于世界前列,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过程将取得重大进展,城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报告第三部分)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战略设想,经过十二大、十三大逐步形成的。十二大确定的奋斗目标是,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的20年,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在此基础上,十三大形成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这就是: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二大”制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并将“教育和科学”与“农业、能源和交通”一道作为今后经济建设的重点,强调指出:“必须大力普及初等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包括干部  相似文献   

7.
第五节 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的基本措施 一、提高经济效益 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提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中,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七千一百亿元增到2000年的二万八千亿元左右。”这里明确地提出了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前提”,就是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为什么呢?因为只有提高了经济效益,才可能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符合人民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任务.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样的奋斗目标,知识分子肩负着艰巨而又光荣的使命.如何深刻地认识知识分子在完成党在历史时期的总任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四个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9.
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认真研究工农业产品比价”。因为现阶段我国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主要是一个工农业产品的交换、工农业产品的比价合理与否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全民和集体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积累,关系到工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也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生活水平。所以,认真研究工农业产品比价,调整不合理的价格,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13年来,我们党和我国人民经过艰辛努力,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目前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一、“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早在1979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指出:“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小康之家’。”1984年,他又进一步明确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小康”概念,并将其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国…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要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达到人平国民收入800美元的小康生活水平,和省委提出的富民、升位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大大激发了全省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发展战略目标既定,如何实现它,当前经济学界正在开展热烈讨论。有的主张四川经济发展重点地区应当“逐渐由东向西转移”;有的认为应当“依靠盆地,开发两翼”;有的提出“依靠成、渝,开发攀、宜,带动腹、翼”。我  相似文献   

1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22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新的关键节点举行的全国“两会”,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新时代十年新跨越、展望开创未来新局面,任务重大,意义非凡。全国“两会”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重要会议。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大礼包”充满期待: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大礼包”分量十足、诚意满满,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此,在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第一次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联结在一起。这一理论的提出和贯彻,必将进一步坚定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一、力争九十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中有更大的部分靠节约挖潜、降低消耗来实现正当全国人民胜利完成第七个五年计划,阔步跨入本世纪最后十年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七中全会非常及时地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在总结80年代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实现经济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纲领性文献。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正确反映了在我国这样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进程。今后十年的任务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从温饱走向小康。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华国锋总理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目前很低的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到现代化水平,为此而改革我国目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妨碍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部分,扫除一切不利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旧习惯势力,这就是我国现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也就是全国人民在现阶段的中心工作。”由于对这段论述有不同的理解,在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上存在着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之一。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不仅涉及人民对肉、乳、毛、皮产品的消费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从而与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直接有关,而且对工农业生产以及外汇收入都有相当影响。华主席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速度十分关切。今年九月,华主席亲临天山牧区视察,并一再提出畜牧业怎样发展得更快的问题。畜牧业的现代化,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二大确定,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并且明确指出,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国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将居于世界前列,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宏伟的战略目标。本文拟从数量分析的角度,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人民为中心”是对我国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内在契合性,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依靠力量和目的归宿,它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的全过程。新时代,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说.“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一种全新的发展观,需要我们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去认识“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断,是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准则和指针,对我市实施的第二次创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去年国庆节,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书赠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高瞻远瞩地为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唯一正确的方向。去年十月九日,赵紫阳总理亲自召开座谈会,研究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及其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并在座谈会上指出: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对我们向四化进军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现当全国人民热烈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的时候,江汉大学的全体师生决心和全国教育工作者一起,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