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上海是中国慈善事业最发达的城市,涌现出众多慈善家和慈善组织,其中工商业者是慈善主要力量和慈善事业的推动者.众多工商业者个人经历和所受到的家庭熏陶和社会环境影响不同,其行善动因也不一样.有的出于国家和民族大义而行善,有的出于社会责任而行善,有的受宗教影响而相信善恶报应而行善,有的出于扬名留世而行善,还有的出于经济目的而行善.总之,工商业者慈善动因是复杂的,每个慈善者会受到一种或多种因素支配而从事慈善.在行善的这个目标下,不同目的人走到一起,共创慈善组织,共同推动民国慈善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慈善之观念蕴含于我国传统文化中已有数千年。在我国传统思想中,儒、释、道3教之中都有着自己的慈善观念和不同的行善方式。对于这些传统文化中的慈善观念,我们应该推陈出新,对"慈善"进行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3.
叶澄衷是清末上海实业界颇具影响的重要人物。他在各地经商,积有余资后,广泛参与创办沪甬等地的慈善公益活动,将其商业上的成功转化为具有社会意义的实体。叶澄衷慷慨行善,热心公益,使其赢得生前声望和身后哀荣,也给后人留下了最丰厚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我国明星慈善文化发展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成功人士和社会精英的明星行善是我国新兴的慈善生态,乐于奉献爱心与感恩回报社会是明星慈善的道德基础,厚实的物质财富与强大的社会能力是明星慈善的现实条件,西风东渐与和谐社会则是明星慈善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5.
唐僧、孙悟空是《西游记》中塑造得最生动感人的行善者形象,都具有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行善思想。唐僧广施仁慈,注重劝善;孙悟空嫉恶如仇,注重惩恶。通过对他俩行善思想的比较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主旨、艺术构思,以及他俩在行善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对于当今的行善事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比尔·盖茨日前宣布退休,倾其所有,专意行善。综述比尔·盖茨有觉悟比尔·盖茨正式退休,哥们儿才52岁,完全实现了作为人类的至高人生理想,创了一个誉满全球的百年大业,被看作是一代人的新偶  相似文献   

7.
近代山东慈善思想是传统齐鲁慈善思想在与西方慈善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逐步嬗变形成的,蕴含着教养思想、工赈思想、公益教育思想、慈善法制思想、慈善医疗思想等丰富内涵,具有公民性、彻底性、预防性、公开性、平等性、科技性的精神特质。在当今社会,近代山东慈善思想在构建正确的慈善价值观、增强慈善组织公信力、健全国家慈善事业、促进慈善文化传播等方面彰显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苏松减赋运动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得以实施,是抚臣、言官与民间士绅交互作用的结果。苏松士绅或请愿,或系统整理文献,分析重赋原因,提出了多种减赋方法,为减赋创造了舆论氛围,并对抚臣、言官、帝王产生了直接影响。民间士绅的道德信仰是其疏陈请愿的内在动因。减赋运动是行善活动的重要部分,是江南慈善事业史上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宗教界公益慈善的组织化进程中,统一战线发挥了政治合法性考量与枢纽性协调引导、服务和监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宗教界发扬服务社会、行善济世的优良传统,在扶贫济困、帮学助残、救难赈灾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且公益慈善呈现出组织化的发展趋势。在对宗教界多个慈善组织的调研基础上,指出由于宗教界的公益慈善尚处于组织化发展的初期,还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从而提出完善统战体制的顶层制度设计、设立宗教界公益服务促进会和公益信息平台、协调和规范宗教界公益宣传、建立健全宗教界公益服务的统战服务监督机制等对策,引导宗教界参与社会慈善公益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以及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三类角色认知主体。他们担任着政治方向把舵者、理论知识传播者、思想品德培育者、心理健康维护者等角色。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的三类主体进行分析,阐释了他们的多元化角色差别,论述了这三类主体对自身角色认知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做慈善不待富而后行、重视募捐活动并率先垂范、倾资办学、设立慈善基金会等是陈嘉庚慈善思想的主要内容,其思想的形成受到家庭、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追求慈善事业的高效率(益)是慈善资本主义的核心思想,其做慈善的方式类似于资本家的投资行为,不同的是慈善资本家投资的是从事慈善事业的社会组织,追求的是慈善事业的高效率(益)。陈嘉庚慈善思想和慈善资本主义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从总体上来看,两者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的善恶思想主张与人为善、仁爱向善,提倡仁义礼智、诚信求善以及内省行善、礼乐教化的道德实践。而行善是伊斯兰伦理的出发点和基础,伊斯兰主张信道为善,提倡仁爱、诚实、宽容、施舍、谦虚等善行和美德。先秦儒家与伊斯兰教的善恶思想虽有差异,却更多地表达出止恶扬善的共同伦理诉求,既为构筑当代伦理文化体系、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新的思路,又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华裔慈善家李逢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德行善”─—我们这个民族的老人们常常念叨的德行,如今已有许多人不信,或者不那么坚信了。然而,在菲律宾─—那个由7107个岛屿组成的美丽岛国,一群漂洋过海的炎黄子孙,却把这个“德行”当作了一面旗帜,奉为他们在那个国家、那个社会安身立命的信仰。他们从单枪匹马地“积德行善”,到组织起来“积德行善”,早在120年前就挑起了行善仗义大旗,成立了“菲律宾华侨善举公所”。如今,这个日益壮大、声名斐然的华人组织将“公所”改名为“总会”,并推选了第116届董事会,而这个董事会的烦头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大名鼎鼎的菲律宾…  相似文献   

14.
孔子所推崇的"仁爱"思想、保民养民思想以及均平思想是人们扶贫济困、帮助弱者等行善行为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孔子提出了乐善好施、重义轻利、荒年减税等在内的社会救助思想。其社会救助思想具有博爱精神与普世性,在历史上有长达两千多年的深远影响。借鉴与吸收孔子社会救助思想的合理内涵,克服其局限性,以期有助于中国当代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荣德生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他不仅与兄长建立了雄居国内的面粉、纺织王国,而且也热衷于慈善公益活动,如创办学校、图书馆,架桥修路、赈灾等。本文在对荣德生的慈善公益活动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慈善公益思想。  相似文献   

16.
傣族传统文学的庞大体系是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真切的话语表述来表现丰富的思想观念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是和谐的思想,如家庭和谐、村寨和谐的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宽以待人的思想以及自律行善的思想等。傣族传统文学中的和谐思想培养了社会成员尚"和"向"善"的性格特征,发挥了协调家庭关系、维系村寨和睦、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人格塑造等方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清代民间慈善活动可以分为个人救助、宗族救助和民间慈善机构救助三类,它们在其救助的动机、范围、条件等方面各有不同。它是整个清代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弥补了清朝政府社会救助能力之不足。相对于清朝政府社会救助而言,它具有注重救助的血缘性、地缘性和友情性的特点,这种特点表现在选择救助对象的优先顺序上,就是由亲至疏、由近至远。  相似文献   

18.
清代苏州彭氏家族科举鼎盛,并以积善传家闻名。通过分析,发现彭氏家族行善有着极为复杂的原因,既有佛、儒杂糅产生的生生思想、道家因果报应说的影响,也有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焦虑,国家的鼓励和地方社会的认同也对彭氏家族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含有丰富的福利思想,其具体表现为扶危济困、行善助人、和睦家庭和邻里关系等,并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如天课制度、外格夫制度、开斋捐、乜贴(施舍)等。实践表明,这些制度的实施,使社会财富得到了合理分配,缓和了贫富矛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的同时,大学生在公众中的形象却跌到20年的最低点,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学生知行相脱节,即大学生的行为与他们所认同的美德相背离。我们的德育教育应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遵守道德认知规律,坚持"知、情、意、行",使大学生能"知德行善",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