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网络的流行使得网络诚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重点,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之一。文中首先梳理了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诚信问题:大学生网络信任危机、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淡薄、大学生网络行为诚信缺失,然后分别从坚持学生主体性、实践性原则和开拓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论述...  相似文献   

2.
知耻教育: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知耻是“八荣八耻”的核心精神之一,知耻教育是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新视角。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意识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开展知耻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知耻教育的内涵应包括道德底线教育、主体性教育、针对性教育等;开展知耻教育,要从培养耻感意识、内化道德情感、培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儒家道德主体性意识除了包括自觉性、能动性、自主性和超越性之外,还涵括了道德心理的成长过程以及道德主体性“知、情、意”的圆融统一。道德本能或善端的设定是大学生道德学习可能的前提和动力。活化传统儒家道德主体性意识资源,尊重主体性发展的规律,加强大学生道德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培植大学生个体道德主体性意识,发展道德思维、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培养道德兴趣和道德实践能力,是当代大学生道德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出发,探讨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内涵及其要求。围绕实践活动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结构转换方面作用的核心观点,对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生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要构建以实践活动为主导的德育课程体系来培养主体性道德人格,并对实践性德育课程的目标、模式、途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和网络成本的逐步降低,网络基本属性构建和衍生出的虚拟与现实、工具理性与人文精神、信息富足与信息污染的悖论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缺失。加强网络认知,提升道德主体判断力;培养网络道德情感,提升道德主体选择力;培养网络道德习惯,提升道德主体实践力成为塑造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影响是全面的、系统的和深刻的.高校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来说,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养成其道德习惯,树立其道德信仰.从高校道德教育、教师、校园文化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高等学校应当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营造诚信环境、创新教育模式、完善教育机制来培养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网民群体 ,本文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表现进行了总结 ,对危机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要通过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性质、提高网络道德意识、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等措施 ,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相应原则,并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大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等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根源 ,得出培养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必要性以及出路在于 :首先 ,从成人道德教育入手。其次 ,依法治教。第三 ,培养大学生对法制价值的认同感。第四 ,培养大学生的权利意识。第五 ,培养大学生增强法治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生态道德养成的目标应符合生态道德教育的相关要求。生态道德养成教育有别于生态德育,生态道德素质重在养成。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应遵循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原则。应重点关注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认知,陶冶大学生态道德情感,锻炼大学生生态道德意志,以最终规范大学生生态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2.
研究型教学要求把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意识(思维)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为此需要找到与大学生课堂教学密切结合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尝试大学生作业课堂陈述的“三段式”教学——要求学生辨析作业背景、提出观点、陈述理由,并即时进行内容控制和质量评价,可将学生科学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和启发式教学的有机统一,并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此教学方法在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实现了课堂教学重心向大学生科学意识培养和综合能力训练方向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信念等非理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的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等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非理性因素的发挥,这对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极为不利,而且也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非理性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义学、语境理论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培养学生在英语阅读中运用这些理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实践观点。同时对利用语义场、语义关键词、上下词义关系的原则和技巧进行研究和探讨,指导学生加强语境意识;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篇章前主动地去了解与文章有关的知识。另外,我们还加强培养学生对上文的回忆能力及对下文的快速预测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找出涵盖句子的语言描述,从新的深度和广度上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以及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化误译是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失误,它反映了学生处理文化信息能力的不足,同时也凸显了传统翻译教学忽视文化教学的弊端。因此,翻译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结合肇庆学院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及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对竞赛的认知,研究地方高校如何通过化学竞赛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学习型组织理论强调组织不断针对发展目标与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系统思考,不断学习、交流、创造新知识,转化新成果,从而实现自我超越,得到可持续发展。全球化背景下教师在我国大学生基层组织学习化建设中的导向作用不可忽视。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是实施基层组织学习化建设导向的前提,教师的"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是基层组织学习化建设导向的关键,而学生主动实践意识的培养是成效保证。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着新生党员对党的认识较为模糊、中学发展党员的程序不够规范、高校和中学学生党建工作衔接不畅等现象。为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切实加强对构建高校与中学学生党建衔接机制必要性的认识,同时在机制构建的策略选择中,努力把握好系统性、规律性、长效性三个特性。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现代化首先要求高校教师教育观念现代化。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目前高校部分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尚未达到应有的程度,这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必须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在强调教师传统素质要求的同时,注重教师现代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规模随之增长,可谓直线上升。然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所学非所用、培养方向与学生就业意识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等脱节等现象不断凸显,酿成社会性问题,亟待解决。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其问题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基于此,课题组首先就大学生就业意识作为切入点,重点对师范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培养方向与大学生未来的就业选择存在一定差距,特别在一些学科专业中反应得尤为突出。同时,也有部分学科专业的师范方向与学生就业意识相吻合,保持了较高的相关性。因此,不同学科专业的培养方向应根据学生的就业意识、价值取向和劳动力市场需求量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以利于学生就业,适应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