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和改革实践的呼唤中,人的个性问题日益为哲学界所关注。但就目前发表的有关文章来看,大多侧重于这个问题的实践意义,对人的个性的有关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本文试图对人的个性的哲学内涵作些探讨,以求教于读者。 一 在现代科学既不断综合又日益分化的发展趋势中,个性已成为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对每一门科学学科来说,主要的是内在逻辑,而这种内在逻辑要求在研究那些为许多学科感兴趣的问题中更加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围绕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规定,展开了一场“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广泛讨论。笔者认为,这场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实践在社会和自然这两个不同领域中的作用问题,由于它进而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规定,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也是众多研究者共同面临的问题。卢卡奇·捷尔吉(1885一1971)曾对社会存在的问题作过深入的探讨.他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涉及的许多问题与今天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争鸣有不少共同之处。因此,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出发,结合卢卡奇的有关论述,试图从社会存在和自然存在的联系和区别这一角度,对目前争论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何中华 《东岳论丛》2012,33(4):28-34
自主活动范畴在一定意义上隐藏着马克思哲学的全部秘密.在马克思语境中,它是一种历史规定.在人的异化状态下,自主活动沦为一种虚假的外观,而不再具有实质的意义.人的异化的历史扬弃,使自主活动构成人的自由自觉的类特征的历史内涵.随着马克思思想的演进,“有个性的个人”、以“自由个性”为特征的人、“自由人联合体”中的“自由人”,分别成为自主活动之主体的不同表征.只有当私有财产导致的劳动异化、劳动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旧式分工所固有的外在强迫性被历史地超越之后,自主活动范畴才能获得充分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历代哲学,无论是唯物主义哲学还是唯心主义哲学,都涉及到实践范畴,但在不同的哲学派别或同一派别的不同学者那里,实践范畴的含义是迥然有别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很长一个时期内,哲学家们始终没有给“实践”一个科学的规定。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第一次对实践范畴作出了科学的规定,揭示了实践的本质之所在。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实践范畴的论述分散于众多的经典著作中,加之各人理解的不同,致使其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范畴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从我国哲学界中流行的众分的实践范畴的定义中可以得到证明。因此,有必…  相似文献   

5.
如何理解“实践”这一概念的含义,涉及到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作用,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历史观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居于特殊地位,这在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的同志中历来是认识一致的。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重新认识实践范畴,重新解释实践概念的内涵,从而把实践范畴从过去的一个认识论范畴扩展到社会历史生活领域,把它看作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存在形式,对于拓宽和深化人们对实践概念的理解,准确而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把实践抬到哲学本体论的高度,用实践范畴取代唯物主义本体论的物质范畴、存在范畴,并因此导出所谓“物质是否是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疑问,进而否认客观实在的客观性,是令人不能接受的。本文将立足于目前哲学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逐一驳斥“实  相似文献   

6.
张仁天 《江汉论坛》2007,1(3):68-71
立足于现实生活,建构新型的生活蓝图,成为马克思哲学有别于它种哲学的重要精神气质.马克思的实践观本质上是一种生活观,这种生活观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深化研究.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生活是一种生产实践;从人与人的关系看生活是一种交往实践;从人与自身的关系看生活是一种策划实践.从不同视阈阐释策划实践的范畴规定,揭示策划实践观内蕴的生活策划、社会策划、行动策划、梯度策划、新唯物主义的策划方法论等基本特征,以及研究策划实践观的意义,有助于突出策划实践在人的生活世界中的重要地位,为深化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一、人的需要的内涵、类型、规定及特征:人的需要的内涵,需要同人的本质的关系,需要的类型、内容规定及特征等,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论,需进一步研究。但人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中一个重要范畴,看法是共同的。人的需要是一个非常广义的范畴,指人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对于客观事物的欲望和要求以及精神的向往,追求、心理的平衡等,这种欲望、要求及平衡是主体的人与外界客体的联系中产生的,之所以能产生是由于主体的人从外界客体中能够使自己的欲望和要求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达到心理  相似文献   

8.
在80年代中国的哲学争论中,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再认识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涌入,实践范畴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主体性范畴无可争议地处于哲学目光的聚焦点上,人们纷纷从认识论、价值论、人本学、本体论等不同视角对实践问题进行透视与阐释,并由此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定为实践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等等。关于实践问题讨论的积极成果在于,人们不再单纯在认识论意义上来理解实践范畴,而是开始在人的本质活动或存在方式的意义上来重建实践范畴,从而依据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和当代历史的演进而拓宽实践范畴的内涵。当把实践界定为人的本质活动或存在方式时,顺理  相似文献   

9.
<正> “文化与个性”是心理学、文化学、哲学共同关心的题目.如果说,精神文明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具有现代个性的新人的成长,那么,“文化与个性”也是精神文明学不可忽视的课题.本文,试综合心理学、文化学和哲学的有关知识,就文化对个性的形成的作用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一 文化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个性”(英文为personality)是一个多义词,不同学科或不同场合使用时涵义不尽相同.作为文艺界的术语,“个性”往往是指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这是个性的本义).作为辩证法的一般范畴,“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指具体事物的个别性、特殊性.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性”是指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侧重于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方面.  相似文献   

10.
何建津 《学术论坛》2006,47(3):32-36
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存在一种共生关系,这主要表现在马克思早年的理论探索和创建活动始终没有离开过社会历史领域中的问题;而他对社会历史领域问题的思索,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哲学。这两个没有离开催生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形成马克思哲学和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市民社会作为其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有明确的内涵、外延和具体表现形式。市民社会具有唯物史观其他范畴所不具有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1.
20年来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研究立场和研究主题的两大转型过程,从而促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转型,加深了人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但在当前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图像却呈现出日益模糊的特征.体现在学术界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理论性质、研究目的和意义等问题还难以形成共识.我们应当通过严格规定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范式采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中、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对话和互动.  相似文献   

12.
孙民 《兰州学刊》2013,(5):29-35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生态哲学研究方兴未艾。进一步思考,我们发现,有关马克思生态哲学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澄清。文章认为,马克思生态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应有之义,揭示马克思生态哲学的内涵,应该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揭示马克思生态哲学的核心范畴及其内在关系。正是在上述意义上,文章通过论述马克思生态哲学的三个核心范畴——异化、自然和物质代谢,以及它们在马克思生态哲学的基础地位,彰显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5,(1):30-35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研究与建设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内涵的框定和阐明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视角,从"存在的规定"、"认识的纽结"、"实践的理性"、"历史逻辑的必然"四个方面,分析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内涵,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内涵实现"价值还原"、获得"学科理性"和走向"实践旨归"无法绕开的环节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晚年的恩格斯是马克思哲学的最权威的解释者.从总体上看,晚年恩格斯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丰富和发展.从具体看,晚年恩格斯在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哲学的研究领域、实践范畴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等问题上,与马克思的思想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面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实用主义是一种与传统哲学截然不同的研究哲学的方式,它认为理论的重要性存在于人们日常行为的内涵之中,努力发展一种强调人类行为的新哲学.这样的哲学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某种一致性.古典实用主义的三位思想家皮尔士、詹姆士、杜威的理论尽管表现出不同的哲学兴趣,但是他们在实用主义的基本问题上表现出了共同的实践哲学倾向:首先,"实用主义"一词不仅来源于"实践"概念,更重要的是它把"实践"纳入到人的现实生活领域;其次,实用主义的"经验"概念突破了认识论的局限,具有了生存论意义;第三,实用主义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理论不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而成为人类生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古典实用主义者对传统哲学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使哲学成为生活中的积极力量,强调用实践智慧改善人的生存状态.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实用主义哲学是在对传统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现代生存论意义上的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6.
怎样看待人的个性?如何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这不仅是人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向人们提出的一个现实问题。沈建国同志著的《人的个性论》(以下简称《个性论》)一书运用哲学思维,结合现实实践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和要求,力图对上述问题作出系统深入的探讨。 在现代科学研究不断综合和分化的今天,人的个性问题已成为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个性论》一开始便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视角,即以哲学的思考方式去探究个性问题。哲学的思考方式的特点在于从整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动态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从世界观与方法论上指导如何处理人与世界的实践的、认识的、价值的关系。人是认识、改造世界的主体,但现实中并不存在一般的、抽象  相似文献   

17.
"实践"范畴的再解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针对李泽厚先生关于"实践"的解释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实践不等于物质生产劳动.西方实践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率先把生产规定为"目的在产品"的制作,把实践称为"本身即是目的"的政治、道德行为.康德把生产置于现象界,称之为"遵循自然概念"的技术性实践;而把实践置于本体领域,称之为"遵循自由概念"的道德实践.黑格尔也突破单从生产理解实践的局限性,把实践看作人在事物和环境刻上自己内心生活印记、使事物和环境变成人类"家园"的自由的对象化活动.这些,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的形成产生提供了理论资源,而且为我们准确、全面、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提供了思想前提.马克思在继承西方实践哲学的基础上,对实践范畴作了革命性的改造.他把实践确定为新世界观的理论基石,人和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总根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最高本质;并且从人与世界的客观关系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客观关系入手,建立了统一的实践概念,即人的感性活动.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本体内涵是人的社会性、历史性的存在方式,其表现形态包括物质生产,也包括变革社会政治道德制度的革命实践,还包括感性个体的生存活动,即广大的人生实践.把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等同于物质生产,是一种严重的误解.从美学角度看,只有超越把实践单纯理解为物质生产的狭隘观念,在物质生产、革命实践和个体生存实践的总体关联着眼,才能真正寻找到审美活动的根基.  相似文献   

18.
论人的需要     
需要范畴应该是历史唯物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马克思看来,"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他们的需要就是他们的本性",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社会实践赖以进行的内在动因则是人的需要的产生和外化.因此,对于揭示社会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历史唯物论,是不能无视需要范畴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的.什么是人的需要?它有什么特征?需要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认识. 一、需要的内涵和特征通常,需要是心理学所关注的问题,哲学长期把人的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哲学的儒学、道学、玄学、理学等几大学派,都有自己的范畴群或范畴体系,也都论述过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早的范畴之一——"和",而且这种论述是历时几千年而不衰的.可是思想史界对"和"范畴的研讨却非常薄弱,至今仍没见到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作者想在这里谈一些看法,作为讨论.重点是要研究"和"范畴在自然哲学、政治哲学和艺术哲学中的具体内涵和作用,并从这个角度来探寻中国传统哲学的某些特质及其历史功过.  相似文献   

20.
本体论问题,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域。有研究者认为实践的思维方式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本体论思维方式的超越,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存在本体论。也有研究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自己的本体论,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本体论形式。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应该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表露的“本体观”思想中去寻找答案。本体论意义的历史变迁以及西方哲学对本体论的研究也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研究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