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关羽和貂蝉     
貂蝉这个名字,不见于正史,仅仅是元代出版的《三国志平话》和《元曲选》中的《连环计》杂剧里面,才说吕布的妻子姓任,小字貂蝉,可见是出于民间艺人的虚构。《三国演义》里的“王司徒巧使连环计”故事,也是在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的。 清代地方戏中出现了《斩貂》一剧,演述曹操杀了吕布之后,把貂蝉赐给关羽,关羽认为貂蝉是  相似文献   

2.
论徐渭《四声猿》及明杂剧之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谈起元杂剧不得不首论关汉卿,研究明杂剧,也不能不提徐渭。前者“初为杂剧之始”(朱权《太和正音谱》),对北杂剧有创体之功;后者《四声猿》则“代表了明代杂剧的转变”(赵景深《戏曲笔谈》)。明代杂剧,固然不如明代传奇那样光彩夺目,成绩斐然,但其精炼、其明快、其活泼,却也足以悦人耳目,彪炳后世。据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记录,共有作家109人,作品523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的内容异常广阔,元人胡祗遹说:“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紫山大全集·赠宋氏序》)明人朱权把杂剧分为十二科:“一曰神仙道化;二曰隐居乐道《又曰林泉丘壑);三曰披袍秉笏(即君臣杂剧);四曰忠臣烈士;五曰孝义廉节;六曰叱奸骂谗;七曰逐臣孤子;八曰钹刀赶棒(即脱膊杂剧);九曰风花雪月;十曰悲欢离合;十一曰烟花粉旦(即花旦杂剧);十  相似文献   

4.
关汉卿在元剧作家中,辈份最老、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大,可谓元杂剧的开山祖师。元人钟嗣成在《录鬼簿》中,把他放在“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指元杂剧)行于世者五十六人”中的第一位。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称他为“杂剧之始”。在元代,人们往往以他的名字来赞誉那些成  相似文献   

5.
关羽与貂蝉     
文章通过分析关羽与貂蝉故事的演变,探讨这些故事的背景,首先讲述《三国演义》怎么描写关羽与貂蝉;然后,介绍“关羽斩貂蝉”故事以及新的关羽与貂蝉的故事;最后,探讨这些故事的背景。  相似文献   

6.
虽然关于元剧产生的时间,历来说法不一,或曰金代,或曰蒙古时期,或曰元代。但是,对于关汉卿在元剧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家却有着一致的看法。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将关汉卿列于“前辈才人”五十六人之首。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称其“初为杂剧之始”。朱有燉《元宫词》也说:“初调音律是汉卿”。  相似文献   

7.
《可乐》2007,(3)
1、开篇大型歌舞:《黄巾起义》张角兄弟领舞,36个演员(代表36方)伴舞,演员们个个头戴黄巾,边跳边唱“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2、芭蕾舞:《连环计》编剧:王允主演:貂蝉、吕布、董卓貂蝉在台上翩翩起舞,左边是吕布,右边是董卓,貂蝉在两人之  相似文献   

8.
貂蝉是三国题材文艺作品里的重要女性形象,但史书记载不详,属文学虚构人物。本文首先考查《三国志》《后汉书》的有关记载,探究貂蝉及其故事的来源;然后叙述分析比较《三国志平话》、罗贯中《三国演义》、元明清杂剧传奇及地方戏曲貂蝉其人其事的异同,分析貂蝉形象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原因;最后论述当代三国题材电视剧对貂蝉形象的重塑,比较具有现代意识的貂蝉形象与传统貂蝉形象的不同,分析不同时代的貂蝉形象承载的社会意识文化内涵的差异,探讨貂蝉形象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读了拾遗同志的《关羽和袭了元明间人对史料的误解。 原来《三国志》的斐松之注在《关羽传》中引《蜀记》一段文字说:这里的“其”字是指示代词,究竟指代吕布,还是指代秦宜禄,有些含混。因而被元明间人解为指代吕布,出现了《关大王月下斩貂蝉》一类剧目。 其实,关羽和曹操所争的美人,不是吕布之妻而是秦宜禄之妻。《三国志》的裴松之注在《明帝纪》中引用了《魏氏春秋》的《献帝传》说: (秦)朗父名宜禄,为吕布使诣袁术,术妻以汉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 邳。布之被围,关羽屡请于太祖,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 祖见之,乃自纳之。宜禄归降,以为銍长。及刘备走小沛,张飞随之,过谓宜 禄曰:“人夺汝妻,而为之长,  相似文献   

10.
元末明初人高明写就的《琵琶记》历来有“南戏中兴之祖”的称誉。谈到高明及《琵琶记》,明人张琦说:“自金、元入中国,……大江南北,渐染胡语;而东南之士,稍稍变体,别为南曲,高则诚氏赤帜一时,以后南词渐广,二家(指北曲、南戏)鼎峙”(《衡曲尘谭·作家偶评》);日人青木正儿说:“《琵琶记》实为南戏复兴之第一杰作,后日作南  相似文献   

11.
前写《〈京本通俗小说〉辨疑》,载《文物》杂志一九七八年三月号。拙见认为《京本通俗小说》之为话本集子是缪荃孙伪造的,其所收话本不都是宋代作品,所谓《冯玉梅团圆》是明人《双镜重圆》的赝品,等等。现在根据接触到的一些新资料作“外志”,或有助于补证拙说。拙文曾提及《脉望馆杂剧》,误作《脉望仙馆杂剧》,衍一“仙”字,合亟更正。  相似文献   

12.
<正> 1989年3月15日,《光明日报》有篇题为《中日教育观比较研究》(下称《研究》)的署名文章,把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教育观分别判为“敲门砖”和“信仰”,并断言今天的中国人因此“对教育失去了兴趣”云云。愚以为此论不公,想讲几点不同看法。(一) 敲门砖是中国教育观吗敲门砖这个词,人们并不生疏。明人田艺蘅在其《留青日札》中写道:“括帖之说,总属时套,举子习熟,取便于场屋耳。其未得第也,则名之曰撞太岁;其既得第  相似文献   

13.
元夏庭芝《青楼集志》载“披秉”杂剧,明朱权《太和正音谱》易为“披袍秉笏”,注曰“君臣杂剧”,朱权以文本为据不如夏庭芝内行,“君臣杂剧”说不足信。考“披袍秉笏”装扮源流,唐参军戏、宋金杂戏之“绿衣秉简”为元杂剧“襕衫秉笏”的直接来源,“披袍”则另有所出。脉钞本杂剧穿关中,“秉笏”者多为文官,“披袍”者多为武将。元刊杂剧之“披秉”似笼统强调装扮高官,明代以“秉笏”、“披袍”区分文武的特点更明显。故“披袍秉笏”杂剧与其说是君臣杂剧,不如说是以文臣谋略、武将征战为主的戏。   相似文献   

14.
以北曲演唱的杂剧,在元代达到它的鼎盛时期,不仅北方人以北曲撰写杂剧,南方人也染指于此。但到了明代,因历史条件与现实生活要求不同了,不仅杂剧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异。甚而连北曲演唱也渐渐沦没了。周贻白先生《明人杂剧选·后记》一文指出: “到了元代末年,元杂剧的作者,已多为南方人;戏文的演唱,也为北方勾栏所兼习,院本则南北皆  相似文献   

15.
《歌代啸》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渭是我国明代的一个天才人物。关于他的奇行逸事,在民间长期流传。其诗文书画,均堪称卓绝。而尤可注目者,是他在我国戏曲史上的突出地位。他的《南词叙录》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的一篇系统地研究南戏的专著。他的杂剧作品《四声猿》被王骥德称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高华爽俊,秾丽奇伟,无所不有,称词人极则,追躅元人。”(《曲律》)汤显祖也极力称赞说:“《四声猿》及词场飞将,辄为之唱演数通。安得生致文长,令自拔其舌。”(清晖阁评本《牡丹亭序》)但是徐渭的另一杂剧《歌代啸》却历来  相似文献   

16.
言及侦探小说,中国亦有之。譬如传统公案小说中的包公案故事,从元代舞台上包公断案的杂剧到明人辑录的《龙图公案》一百则,其情节便几近于侦探性质了。还有描写康熙年间名臣施仕伦断案的《施公案》,也涉及不少侦探推理情节,而且形式上成为长篇小说,不再像《包公案》仅是短故事的辑成。(按:古代公案小说中还有《彭公案》、《海公案》等作品,但多为传记性质,又  相似文献   

17.
1962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丛书综录三》614页载:“苏舜钦(宋)《闻见杂录》《苏学士集》《苏学士文集》《沧浪集钞》《沧浪集补钞》。”此解放后著录苏舜钦现存之著作,提到《闻见杂录》。按元末明初人陶宗仪编纂明人陶珽辑校之百二十(?)《说郛》内,收有《闻见杂录》一卷,题为苏舜钦撰,(近人张宗祥重校,民十六年由商务印书馆排印之一百卷《说郛》内未收《闻见杂录》。)明人吴永,辑《续百川学海戊集》  相似文献   

18.
“万岁”之辞,庆贺之际,上下通称之,初无禁制,不知何时始专为君之称也. 《吕氏春秋》载,宋康王饮酒,有呼“万岁”者,堂上悉应. 《战国策》载,冯骧烧债券,民呼“万岁”. 《史记》载,蔺相如奉璧入秦,秦王大喜,左右皆呼称“万岁”. 《韩非子》载,巫觋之视人曰:使君千秋万岁  相似文献   

19.
“三坟”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相传为西汉经学家孔安国所作的《尚书序》云:“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白虎通》亦云:“三坟,分也.论三才之分天、地、人之始也.”明人所刻《汉魏丛书》中载有《古三坟·爻卦八宫分宫取象歌》,其中包括山坟(连山)、气坟(归藏)、形坟(乾坤),这就是所谓“古三坟”.  相似文献   

20.
施蛰存的散文集有《灯下集》(1937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和《待旦录》(1947年上海怀正出版社出版)两种。其他未入集的尚有五六十篇。他的散文,同他的诗歌和小说一样,体现了作者的生活趣味,艺术品位以及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看法。难以见得对黑暗社会的猛烈抨击利对时代风云的倾心描绘。他虽然在最初(1927年间)对普罗文学发生过兴趣。但随后仍复归自我。曾有人称他既非左翼,又非右翼。他似乎也很安于这种地位。所以他的散文喜谈自己对社会人生的一己之识,一些趣闻琐事经他娓娓道来,颇有趣味。如《蝉与蚁》借拉封丹寓言而人唱反调。拉氏是褒蚁贬蝉的。蚁昼夜劳作,因而洞穴里粮储丰足,不愁冻饿。而蝉耽于咏唱,“遂至身先蒲柳而亡”。其中自然是阐发教化之义,要我们勤劳的。然而施氏偏要问:“倘若蝉不歌唱,它是否能活到蚂蚁那样的寿命?”蚂蚁储粮,未必美德,蝉之歌唱,未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