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片特困地区是中国未来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其扶贫开发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结合多维动态评价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设计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片区扶贫开发成效的现状和增长两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后发现,四省藏区、秦巴山、燕山-太行山和滇西边境四个片区在三种评价模式下的扶贫成效排名均靠前。但是秦巴山、罗霄山、大兴安岭南麓、南疆三地州、大别山等片区的发展现状排名高于增长排名,未来综合排名可能会下降;乌蒙山、滇桂黔石漠化、武陵山、吕梁山等片区的发展现状排名低于增长排名,未来综合排名将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另外,作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武陵山片区,其扶贫开发成效相对来说较差。  相似文献   

2.
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战略部署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要求,武陵山片区被率先确立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试点。本文基于贫困及扶贫相关理论,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片区扶贫开发历程及其政策实施,并就其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进行较为深入探讨,藉此对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提出具有一定可操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国家其他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了脱贫攻坚新阶段。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形成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遵循,把我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提高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在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指引下,各地各部门不断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实践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也为全球减贫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未来不到四年时间,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仍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需要克服的困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以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4.
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是中国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实施的彻底摆脱贫困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性决策。其重要途径和目标是通过片区一体化发展之非常规手段,使片区到2020年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在这样一批在地域上跨越多个行政区,一般经济增长不能带动、常规扶贫手段难以奏效的极度贫困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是一项伟大创举,其成功将具有世界性意义。该战略的成功实施迫切呼唤基于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创新,需要正确把握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亟须创新社会管理,同时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重大项目全面风险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5.
截止2013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导和大力帮助下,甘肃开展了连续五个阶段,为期三十三年的大规模扶贫开发工作。为对下一阶段的扶贫攻坚战略实施提供必要的决策参考,本文首先按照"目标一方法一成效"的路径对甘肃五个阶段的扶贫进行了总结,然后分析了三十三年扶贫工作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未来扶贫攻坚战略实施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秦巴山脉重庆片区,旅游业发展相对缓慢,旅游竞争力不强,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完全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旅游扶贫作用尚未充分显现。运用加权求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区域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秦巴山脉重庆片区旅游竞争力年均增幅超过9%,总体保持较快上升态势,但增长的稳定性较差,内部差异明显。秦巴山脉重庆片区应采取多措并举,持续推进,扬长补短,强力营销,完善旅游公用设施,重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文化环境来增强其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区域发展视角下我国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及脱贫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准扶贫战略提出以后,理论界和实践界对于精准扶贫与片区攻坚的关系应如何把握而产生了不少困顿。连片特困地区这一提法早已有之,经过一系列的政策演变,在区域发展和减贫方面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仍需解决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发展带动减贫效应的削弱、进一步提升片区攻坚减贫效率、多维贫困问题、消解片区的贫富分化、协调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精准脱贫精准扶贫与片区攻坚融合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以区域发展为视角、提升片区定位精准度,以多维贫困为视角、提升减贫内涵精准度,以精准扶贫为视角、提升脱贫手段精准度,构建精准扶贫与片区攻坚融合推进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大体经历了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扶贫攻坚三个阶段。这个世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举。本文回顾历史,揭示了不同阶段扶贫开发呈现出的特点、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目前学界从效益测评角度来评价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研究成果比较缺乏。基于此,在论证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关系的理论基础上,对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要求,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果积累评价指标体系,测量了14个“连片特困地区”2014-2019年脱贫成效发现,14个片区2014-2019年的综合脱贫成效在稳步提升,其中,大别山区和罗霄山区成效较好,四省涉藏州县、西藏地区、滇西边境山区成效较差。14个片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优势与短板各不相同,各个片区要锚定弱项指标发力,重点突破短板;突破片区跨区域治理矛盾,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坚持精准施策,梯次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武陵山片区涉及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的11个地(市、州)、71个县(区、市),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为积累以跨省片区为单元组织大规模扶贫攻坚的经验,党中央决定在武陵山片区率先开展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并决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为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工作的联系单位,为全国其他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对遵义市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完成情况的调研,梳理目前已采取的扶贫措施和存在的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旨在探讨少数民族集中连片特困区脱贫致富,加快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