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陶季邑 《国际论坛》2012,(6):34-38,78
美国学术界较系统考察了2007年以来的中美关系,包括分析此段时间中美关系的积极方面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中美关系的前景及其制约因素和仍将继续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中美关系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美国学术界这些研究总的来说比较客观并具有积极意义。当然,美国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亦有不足。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后大国关系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9.11”事件,给全世界带来巨大的震撼,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大国纷纷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使世界格局以及各大国之间的关系出现大幅度的调整和变化,这迫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21世纪国际形势变化的趋势以及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内涵。对此,学术界既有共识,也有争论,使这一问题的研究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改变了中美关系的利益基础,使中美关系处于“时冷时热”的状态。“9·11”恐怖袭击事件对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政府把恐怖主义视为首要威胁,把反恐视为首要任务,这有助于中美关系的缓和。但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根本目标没有改变,中美关系的基本状态也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4.
约瑟夫·奥尼尔的《地之国》是近年来最出色的“后9.11”文学作品之一。小说表现了“9.11”事件给美国普通民众,尤其是纽约人造成的形形色色的个人心理创伤。奥尼尔在表现创伤的过程中,也探讨了应对和克服创伤的策略,并对美国政府在创伤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1944年10月19日,在蒋介石的一再要求下,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召回了美国驻华军事代表、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约瑟夫·华伦·史迪威。史学界把此事称之为“史迪威事件”。这一事件是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史上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探讨剖析这一事件的成因,是研究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时不能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此国内史学界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一、史蒋之间的个性冲突,特别是归之于史迪威的个人性格。二、史  相似文献   

6.
布什当政以来的中美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布什及其主要助手是怀着对中国的战略疑虑进入政府的。 2 0 0 1年 4月的海南撞机事件使中美关系又遭遇一次危机。“9·11”及其以后的反恐战争促使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它结束了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辩论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中美两国在反恐和朝核问题上的合作表明 ,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扩大。中美关系的关键仍然是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及布什政府的反恐战略推动美国关注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同时印度与巴基斯坦围绕克什米尔的争端成为美国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印度、巴基斯坦加入反恐盟约并不能使印巴危机缓解,在美国反恐战略和印巴“核因素”的双重制约下,2002年印巴军事对峙最后成为双方解决争端、实现和平的难得机会,致使“9.11”事件及其后续发展成为推动南亚和平进程的重要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中,美国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中国关于山东问题的合理要求,对日让步,使得当时中美关系达到冰点.在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开幕前,由于美国政府的某些暗示和主张给当时的中国政府和舆论带来了认为可以借助于美国的帮助以洗刷巴黎和会之耻辱的种种愿望,使得此时的中关关系进入一个“友好”时期.然而,随着“芝加哥借款爽约事件”的发生,又给当时看似即将携手的中美关系带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事后,从中、日、美三方分别做出不同反应以及事件的解决,亦可看出中关两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存在的某些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以来,日美同盟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从“冷战后”向“9.11后”转变。本文在概述日美同盟阶段性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9.11后”日美同盟的基本特征,并从中日美三边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日美同盟转变的原因及其影响,提出了我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考托福还是考爱普?怎样选择美国最佳大学?“9.11”事件影响留美吗。如何获得留美签证?  相似文献   

11.
小布什第一任期内台湾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是小布什政府的第一任期。在这四年中,受台湾因素的影响,中美关系跌宕起伏,存在着较大幅度的摆动。具体看,中美关系的变化明显地呈现出四个阶段,大致上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W”型。本文对小布什政府第一任期中美关系的四个阶段从演化过程、演化特点和演化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第二任期小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和台湾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可能影响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影响当今及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关系是当今及未来国际关系中极为敏感而又举足轻重的大国关系之一,处理好中美关系对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当今中美关系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双方在经贸问题、反恐问题、人权及台湾问题等方面既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也有着明显的分岐。中美双方能否积极扩大合作,尽力缩小分歧,将直接影响到当今及未来中美关系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15年中国实业团访美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5年中国实业团访美是近代以来中国工商界第一次走出国门的有组织的国民外交活动。这次活动起因于美方的直接推动,亦受到美国政界和工商界的重视,而对中国工商界来说,却是一次开展国民外交、增进中美商务关系的难得机遇。通过这次活动,中国工商界基本达到预定的促进中美关系、参观学习的目的,可以说它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国民外交,对中国工商界走出国门、开阔视野必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历程中 ,基辛格不仅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启者 ,而且是中美关系三十年来稳定发展的维护者。如果说作为中美接近战略的设计者和执行者 ,基辛格更多的从美国外交战略的需要出发 ,那么作为此后三十多年中美友好的提倡者 ,基辛格就很大程度上是从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出发。他认为中华文明具有自制特征 ,这与其早年学术生涯中形成的历史哲学理念有相当的契合。本文试图从基辛格的中国文化理念的角度对其三十年来的美国对华战略主张作一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美两国建交35年来,外交关系的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2012年,习近平主席访美,将“中关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新型大国伙伴关系”。那么,如何看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首先,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时代使然;同时,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是从零开始,已经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当然,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考验。今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释疑增信,管控分歧”。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主义的三大理论体系对中美关系的解读既有现实性,又有非现实性。其解释能力的优势与不足说明任何理论都不是万能的,但经典理论因其能把握住国际社会的部分内在真谛而使解释能力相对较强。成为经典理论的基本条件是把学术性而非政治性放在首位。这些理论对中美关系的准确把握和偏差认识也启示中国:在实践中必须考虑到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不因关系顺畅而盲目乐观和平面观之,不因遭受重创而失去冷静和悲观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待中美关系、发展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43年签订的《中美新约》引发两次中美法律互动。第一次法律交流成效甚微,海尔密克的建议及倪征燠的赴美考察未能触及中国法制的根本问题。第二次法律合作无果而终,庞德的构想及杨兆龙的实践指明了中国法制的进步方向,却沦为宪政斗争的牺牲品。两次法律互动反映出治外法权终结后中美朝野的不同反应,体现了新约对于双边关系的进步性及局限性,揭示了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美关系名义平等而实质不平等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国重返东南亚过程进行剖析,从一个侧面窥测美国在冷战后的对华政策。东南亚处于亚太矛盾的聚合点,对中美两国而言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美国重返东南亚过程中可以看出,后冷战时代,美国对华政策虽然时有变化,但有较强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