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一群受过近代资本主义文化训练的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历史的现代化转型时期试图建立从形式(语言)到精神实质(资本主义文化启蒙)都是这一时代象征的文学和文化的运动。新文化运动有一显著特点,相对于魏源、龚自珍以来的那些知识分子多以先知先觉的个人从事启蒙活动有显著的不同,它是由一个受过近代资本主义文化训练的具有独立文化品格的职业知识分于群体构成。这个职业知识分子群的基本班底则是章门弟子:钱玄同、周作人、鲁迅、许寿裳、朱希祖……一、章门弟子构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班底1.从新文化运动与北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留美归国知识分子群体在反帝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创建中均有重要建树,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现代化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务实作风。  相似文献   

3.
知识分子,一批特殊的群体,在东西方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他们所特有的批判精神更是让其成了时代的洞察者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者。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及其批判精神表现的尤为突出典型,这不是偶然的,而是知识分子本质特征,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们所拥有的文化资本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论五四知识分子群体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中国知识分子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初期,继维新、辛亥两大知识分子群体转型之后,面对辛亥革命失败、复辟势力与尊孔文化的泛滥,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五四知识分子群体开始探索新的救国道路。首先,他们比较彻底地批判了维护封建专制的儒家传统文化,对传统伦理道德及其价值观展开了批判,揭示其“吃人”的本质,提出以个人本位代替家族本位,确立新的价值观念。其次,把批判改造目标伸展到民族心理、性格与行为层次,提出社会变革必须把改造国民性作为根本任务之一,使中国的近代化运动提升到新的层次。再次,五四知识分子在改造社会国民性的同时进行了自我改造,实现了自我的同步转型,同时,他们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促使大批知识青年走上新的生活道路,一代新型国民不断生成。虽然五四知识分子群体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遗留下一些问题,但就近代意义而言,他们基本完成了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转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影响知识分子思想结构建构、思维模式定型、政治道路选择和文化心理取向。清末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过渡,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转型奠定了基础。所受教育的差异导致知识分子走进不同的群体。一类知识分子接受正规化传统教育与非正规化西学教育,继续走科举致仕道路,依附皇权与官僚体制,遂主张君主立宪;对西学摄取缺乏深度,对传统文化批判缺乏力度。另一类知识分子则接受非正规化传统教育与正规化西学教育,传统经学意识淡漠,科举废后更中断与封建政权问的联系,因此主张反满革命;对西方文化认识深刻,对传统文化批判亦能深入,遂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教育变革促进了知识分子的转型,但变革的不彻底也制约了知识分子完式领导中国杜会全面变革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6.
将近一个世纪以来,五四被认为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形成起点,每年都是从正面欢庆这一节日,却很少人从反面沉思这一起点中蕴涵的消极成分。因此,能否有勇气反思这一节庆的负面阴影,应该说,是检验世纪之交的知识分子是否已经比八十年前更为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首先要强调的是,今天知识分子视为圭臬的“德先生”和“赛先生”不是在五四时期提出的,而是属于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而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却有着明显的历史断裂。用一个强符号“五四运动”来统摄这两个貌合神离的历史时期,是很不妥当的。 新文化运动承洋务思潮、戊戌变法…  相似文献   

7.
回顾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历的每一场改革或革命,几乎都可以看见知识分子的足迹,从1915年新文化运动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知识分子更是占有主导地位。毛泽东评述说:“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而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则比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广大和更觉悟。”①本文拟就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确定.对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作一初步探讨。一、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成长的环境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变动时期。知识分子是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是清末废科举、…  相似文献   

8.
思想启蒙是中国艰难步入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课题。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开始自觉地担负起思想启蒙的重任,通过怀疑、叛逆、批判、呐喊唤醒民众,推动社会改造、文化革新。虽然思想启蒙之路充满了坎坷崎岖。但是,“五四”之后的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一直没有放弃启蒙信念,即使屡遭困境,思想的火焰依然不灭,体现出启蒙的坚强韧性。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宗教领域的反映,部分基督徒知识分子在“五四”时期人道主义、理性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下,对基督教提出了自证、改良及中国化的要求.他们一方面回应“五四”知识分子的质疑,寻求基督教与新思潮的对话和沟通;另一方面在反基督教的潮流中以中国化的方式进行自我改造,主张建立本色教会和本色化神学,对20世纪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最早使用“传记文学”概念的,是现代著名学者胡适。1914年9月,胡适在日记中,就传记文学的体例、特点诸问题,作了简要的论述。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意味着传记对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的疏离,而进入到文学的殿堂。从此,现代传记创作开始纳入到文学的范畴里来。在西方国家,社会名流撰写自传或回忆录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因而自传早已成为文学领域内一个极为发达的门类。但在中国,除一些以述志抒怀为主的短篇古代自传,却一直少人问津。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个性大解放,自传便成了知识分子表现自我…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随着社会潮流的激烈涤荡,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绍兴,其传统的人文型知识分子群体迅速地取代了绍兴师爷幕僚型知识分子群体,并且随着如火如荼的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这个阵容整齐、门类齐全又很有人文特色的群体主流,很快登上中国历史舞台,成为推动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2.
延安知识分子群体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安知识分子群体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刘悦清所谓延安知识分子群体,是指从1936年抗战爆发前夕至1945年抗战结束这一期间集结于延安,经受革命战争洗礼的新型知识分子的集合体。这一群体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而形成的,她对中国革命历...  相似文献   

13.
从冯维津的“俄国与西方”命题到“斯拉夫派”与“西方派”的大辩论,俄国发展道路问题成为年轻的俄国知识分子群体思考的首要问题。西方派和斯拉夫派之争,在俄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巨大的开创性的意义,它标志着具有批判精神和独立意识的俄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并且由此产生了俄国知识分子思想史中“西方主义”和“斯拉夫主义”两大传统,而这两大思想传统酝酿和造就了未来的俄国知识分子群体中的“自由主义”流派和“激进主义一社会主义”流派。它左右着俄国和前苏联的现代化进程,并且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4.
姚玳玫 《学术研究》2022,(1):161-171
1924年底,《语丝》与《现代评论》先后创刊,编辑部均设于北京大学一院。二刊同人由北京大学两个教授群体组成:《语丝》成员多为本土的浙籍章太炎门生派系,《现代评论》成员多为留英美归国学者派系。二刊相遇实际上是1920年代新文化知识分子内部人文主义群体与科学主义群体的相遇,其矛盾隐含诸多复杂的社会文化内容。其时《新青年》的时代已经结束,新文化知识分子的分化和各走其路已成大势。《语丝》与《现代评论》的笔战,尤其是因"女师大风潮"而引发的激烈交锋,正是新文化知识分子深层分化的一个表征。双方的论辩除了个人意气、群体积怨以及社会资源分配不公造成的裂痕外,最有意味的是注重人文(尊重学生的个人自由)与注重科学(看重学校的教学秩序)两种文化思路之间的分歧。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已呈不相协调之态,其思路方式变得各执一端,不可调和,终至两败俱伤。  相似文献   

15.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开始,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思想历程。期间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和新文化运动,公共知识分子的思想经历了由拒斥西方文化到逐步接受、最后以西方文化取代传统中国文化体系的艰难历程。在此过程中,近代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也在中国从超稳定结构过渡到开放性结构中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带来社会结构方式的转变,这种变化使得知识分子群体在新的社会结构方式中的价值实现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新的社会框架内,知识分子重新寻找自身的社会定位,他们以与市场直接和间接的结合方式,获得了新的社会角色认定。这对重新认识和评价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共知识分子的入世情怀在现代背景下体现的愈来愈充分,这在肯定知识分子的作用与职能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何为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要回答该问题首先需要对公共知识分子本身给予理性的分析与思考。笔者认为,祛魅是前提,而将公共知识分子从诸多极具迷惑性的伪公共知识分子群体中正确筛选出来,则是另一项必不可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儒学在历史上曾经享有独尊的地位。“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孔”的实质是反对孔子的偶像地位以及定儒教为一尊的形式,而不是反对孔子及其全部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一些新文化知识分子从不同角度将儒学纳入现代化学科体系如伦理学、哲学、历史学等进行研究。它实现了孔子的真正平民化,恢复了孔子在历史上的诸子学地位,而且还在学术研究方面确立了一种新范式,为以后客观、公允地评价和认识孔子及其思想创造了条件并直接导致了儒学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9.
<正> 知识分子政策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它是我们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政策,是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仅就我国知识分子的概况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作点历史考察,对当前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谈些看法。一、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出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到中国,广大革命知识分子接受了这一先进思想,积极参加和领导了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又是革命的知识分子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工人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使中国产生社会主义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对中国近代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就是对饱受封建文化荼毒的国人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改变是巨大的: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再次点燃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革命热情;增加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参加革命的数量;并且让他们的革命能力得到提高。先进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下让中国的革命达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