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关于退耕还林还草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该文主要针对目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规划设计、政策补助、基层单位工作经费及工作负荷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对退耕还林还草年度计划的制订、下达时间进行调整;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规划原则,慎重规划经济林(兼用林);延长补助年限,并尽快以政策形式确定下来;适当提高种苗费补助标准;关注基层林业单位的工作经费和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2.
实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决策措施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活的基本条件 ,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全面启动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就是为了建设山川秀美的新家园 ,为中华民族开辟生存和发展的新空间。要走出退耕还林还草误区 ,确保林草成活率 ,就必须制定和完善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法律法规 ,依法推进退耕还林还草的进程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机制和退耕还林还草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成本收益分析,指出制约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主要障碍是经济补偿机制不健全。具体表现为两个基本矛盾:退耕还林草所追求的社会长远利益与农户的当前利益的矛盾;退耕还林草的外部经济利益与农户内部经济收益之间的矛盾。认为要促使广大农牧民积极主动地支持和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必须加强退耕还林还草经济补偿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是西部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地区生态环境问题,2000年国家开始在西部地区大规模地退耕还林还草,5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取得了重要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水资源短缺矛盾尖锐,保障农民生计的后续产业还没有完全建立……要想解决这些矛盾:1.要延长西北干旱、半干旱地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2.建立退耕还林还草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3.保障退耕还林还草由阶段性工作转向制度性工作。  相似文献   

5.
从重庆市 25°以上坡耕地现状及主要问题以及重庆和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出重庆实施退耕还林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提出了重庆市25°以上坡地退耕还林治理的实施机制及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药和退耕还复合经营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该文在对我国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进行简要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持续性的界定标准,并分析了影响我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可持续性的农户、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与行政部门的因素,最后从理论上提出了实现我国的退耕还林(草)政策可持续性的指标和标准。  相似文献   

7.
试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中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根据其预期发挥的功能 ,可划分为“生态型”、“生态经济型”、“经济型”三大类。“生态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可先期收购土地 ,统一造林 ,或将已建成的“生态型”林草植被收归国有 ,仿照天保工程有关规定严格抚育管护。“生态经济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应建设为立体复合型植被类型 ,经济效益上以短养长 ,而在中后期国家应当允许对退耕地新造林分进行适度间伐利用及合理更新。“经济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注重水土保持整地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自我维持 ,良性发展 ,项目区必须注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务输出工作 ,妥善解决退耕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国家应对非项目区内的受益地区征收生态建设补偿税 ,用于退耕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8.
由于国家在退耕还林工程中,要为参与项目实施的农户提供补偿,因此,随着工程规模的扩大,用于退耕还林补助方面的开支也日益增加,这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该文以陕西延川参加退耕还枣的农户为例,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得出结论,认为现行的补助标准高于国家实际应支付的补助额,即退耕还林补助开支存在一定的节约空间。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政府应降低现行的补助标准,把全国统一的补偿标准制度改为由各地分别制定,以及调整退耕资金的使用方向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西部生态环境恶化根源的分析,指出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是此次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应有之意,并提出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通过综合治理、减负、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外向型农业以及转移剩余劳动力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国家在17个省、市、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规划退耕还林515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164万亩。2001年3月,国务院批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计划退耕地造林种草50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740万亩,涉及20个省、区、市,规模大于2000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利益分配的委托——代理模型,证明了退耕还林工程中期阶段的补贴方式与努力分配的关系。将退耕还林工程视为一个合作生产过程,推演并证明了不同主体对于补贴方式选择的偏好,明确了工程中期阶段的最优补贴方式以及影响最优努力的条件。提出了建立活立木市场、推行生态购买、加强生态环境宣传等公共政策建议,以期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12.
彭阳县退耕后农林牧复合经营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的方法 ,在宁夏彭阳县退耕还林还草的大前提下 ,对该县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以农林牧复合体系为指导的生态农业 ,并论证了其可行性 ,分析了三种农林牧复合经营模式综合带来的生态经济效益 ,开创了一条通过果园复合经营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后期阶段的合作生产博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建立了退耕还林后期阶段的利益分配委托———代理模型,推演并证明了定额补贴方式是最优选择,并明确了契约设计的条件以及影响最优努力的因素。论文提出了进行生态补偿、建立活立木市场、加强生态宣传等公共政策建议,以期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利益分配的委托—代理模型,对退耕还林工程中期阶段的补贴方式与努力分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推演并证明了地方政府与农户偏好分成式补贴方式,主体在合作生产中的重要程度以及生态物品效用系数对于最优努力有正向影响。研究证明:在退耕还林中期阶段,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农户的最优努力与各自的重要程度正相关,分成补贴方式可以提前最优努力到达的时间。在退耕还林中期阶段,分成补贴较之于一次性定额补贴,中央政府的最优努力不受影响,而地方政府与农户的最优努力均增加了。由此可知,政府应建立活立木市场、推行生态购买、加强生态环境宣传等公共政策,以期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15.
造林项目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2年四川省农户调研数据为例,从农户的认知态度、农户特征、地块的自然特征、非农化程度、政策变量、林业生产经营特征以及经营林业的外部环境7个角度,探索造林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7个变量均对造林项目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其中农户的非农特征影响最大。因此,为了实现造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政府要加强造林补贴政策、森林生态意识的教育宣传工作;完善补贴激励制度;保证良好的林业经营外部环境;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拓非农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对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退耕还林(草)是国家和政府治理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为此,国家和地方开展退耕试点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关系到退耕工程的开展及其生态、社会效益的发挥.在对陕西省安塞县退耕还林(草)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国家、陕西省和安塞县相关政策,就其适宜性作以探讨,并对若干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垦农地和集体农地都属于农业用地的范畴,有农地制度的一般特征,也有自己的特别之处。以海南农垦为例,农垦的农地承包与农村土地承包相比,在农地归属、发包与承包主体、权利性质与内容、承包费使用与收取上都独具特性。现行农垦农地承包经营制度也产生了法制化程度不高、承包经营权利性质不明确、承包费管理较为混乱等问题,应从加强法制建设、明确承包经营权的性质与权能、合理管理承包费、将农垦国有农地使用纳入全国农地使用制度当中等几个方面完善。  相似文献   

18.
由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教委和北京林学会联合举办的“北京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暨森林可持续经营研讨会”紧紧围绕北京市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北京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北京森林可持续经营战略、高新技术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这四大问题展开了讨论。研讨会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取得圆满的成功,并达成了四个共识。研讨会对今后北京市林业建设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对改善首都生态环境、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