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哈萨克族妇女生育习俗调查●周亚成哈萨克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全世界有哈萨克族1000万人,主要居住于中亚地区。我国的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三省区,有人口111万,是我国18个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少数民族之一。新疆境内根据1990年全国人...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共有五十六万八千余人,其中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分布于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境内,其余的散居在新疆的昌吉回族自治州和木垒、巴里坤两哈萨克族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的土地上,有着这样一个民族,其在独特的地理条件下孕育出了璀璨的民间艺术工艺文化,那就是哈萨克的刺绣工艺。它细腻完整、和谐绚丽、复杂而又精致,它将自己民族的种种图腾与源于生活自然的美相结合,形成其独特的艺术文化。通过哈萨克族女人手中的一针一线代代传承,让这一朵艺术奇葩至今仍然盛开在艺术领域。本文从哈萨克刺绣的地理条件、特殊的针法、色彩搭配等几个方面分析哈萨克刺绣工艺。  相似文献   

4.
新疆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是以哈萨克族最古老的民间乐器——冬布拉为中心的古老乐种之一,千百年来,哈萨克人用冬布拉奎依(冬布拉乐曲)和冬布拉弹唱的方式记述着他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信仰等诸多方面,并以口传心授方式代代流传,冬布拉艺术成为哈萨克人在民族、文化、思想与精神方面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新疆昌吉玛纳斯县旱卡子滩乡的哈萨克族劳动舞蹈,有原生态代表性,已列入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审美特性独特.本文介绍了哈萨克族劳动舞蹈的形成和代表传承发源地,重点分析了劳动舞蹈的艺术特点和发展,为新疆哈萨克族劳动舞蹈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多种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新疆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是以哈萨克族最古老的民间乐器——冬布拉为中心的古老乐种之一,千百年来,哈萨克人用冬布拉奎依(冬布拉乐曲)和冬布拉弹唱的方式记述着他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信仰等诸多方面,并以口传心授方式代代流传,冬布拉艺术成为哈萨克人在民族、文化、思想与精神方面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新疆昌吉玛纳斯县旱卡子滩乡的哈萨克族劳动舞蹈,有原生态代表性,已列入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审美特性独特。本文介绍了哈萨克族劳动舞蹈的形成和代表传承发源地,重点分析了劳动舞蹈的艺术特点和发展,为新疆哈萨克族劳动舞蹈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多种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脱口三字经     
哈萨克语 我国哈萨克族人口约125万(2000年统计),主要分布在新疆。哈萨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形态上为粘着语型。我国哈萨克族使用阿拉伯文字基础上的拼音文字。哈萨克族善长口头文学,有200多部史诗,其他民间文学题材也十分丰富。语言中畜牧业词汇发达,熟语、谚语使用频率高,游牧民族文化特点鲜明,语言极具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宴请是侗族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本文基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镇骆团村长时期的田野调查,以侗族宴请为研究重点,进而探究宴请作为整合侗寨的运行机制。根据宴请目的将侗民宴请分为日常性宴请、仪式性宴请和工具性宴请,从而探讨宴请在整合私人关系、房族网络、政治资源等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从现实意义来看,宴请可以被看作是乡村振兴中侗寨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进而为民族地区治理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新疆哈萨克族生活方式与健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新疆16岁以上的哈萨克族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进行研究,对其中影响健康的诸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哈萨克族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饮食结构不尽合理,吸烟、饮酒人员比例较高;体育活动参加者的比例为44.31%,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比例仅为14.90%;《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11.
回族宴席曲产生于元代,是婚庆喜宴或者在人群欢聚场所演唱的家曲小调,因一般在宴席上演唱,故又称"菜曲儿"。它是在西北回族中流行的最古老最典型的民间歌舞,是盛开在祖国文艺百花苑中的一朵鲜丽的奇葩。本文就门源回族宴席曲的传承特征、曲体结构、节奏和旋律形态等,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解析,展现门源回族宴席曲的音乐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国际社会保护濒临消失的人类文化遗产的热切期待,推动了声势浩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潮流的形成和发展。文化主体之于文化身份的诉求、权力承担者之于政绩的追求以及商业资本之于利润的追逐,正逐渐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演变成为一场规模宏大且影响深远的资源博弈运动。正视全球化背景下断裂与脱节的文化经济秩序,客观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博弈现象,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繁荣,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族牧民定居的文化心理变化与心理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族牧民定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定居方式也因地而异.无论何种方式的定居都使其传统文化发生着变化,文化心理意识的变化随之产生,表现在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化等方面.定居既给牧民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造成了相应的心理压力,因此对定居牧民进行心理疏导,是牧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佛经中包含大量印度故事,它们伴随佛经汉译传入中国,蜕化为中国各族民间故事的血肉.康居部是哈萨克草原最早信仰佛教的民族,古代康居高僧很早就从事佛经译述,使许多源于佛经的印度故事在现代哈萨克口头文学中世代相传,至今仍有踪迹可寻.哈萨克族民间故事的超拔想象、深邃智慧和奇诡构想,正是融合中印民间叙事艺术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拉萨应依托自身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文化资源,使文化成为拉萨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石。当前拉萨的文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观念、环境、人才、机制、资本和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为此,应实施符合西藏实际、有拉萨特点的文化发展模式,通过先行规划、资源整合、改革创新、政策跟进、交流融合等举措,推动文化强市战略、特色发展战略、文化安全战略、文化品牌战略、文化人才战略和外向型发展战略,为平安拉萨、和谐拉萨、生态拉萨建设提供产业支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黄彩文  梁锐 《民族学刊》2014,5(1):16-22,-100-101
近年来,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民族地区的文化生境不断遭受破坏;加上人口较少民族的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出现断层等问题,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形势严峻。云南布朗族在应用信息化手段保护民族文化方面有很好的实践。布朗文化遗产可数字化资源划分为实体和物质文化遗产与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按照三级指标评价模型,结合可数字化文化资源的特点,首先聘请专家依据"可数字化资源评价赋分标准"对布朗族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打分,并采用微积分运算公式计算出三级指标的综合评价值,根据最终评价得分来评判布朗族民族文化资源是否具有可数字化的价值。然后,对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综合采用静态数字化技术、动态数字化技术和三维数字技术,按照文本数字化、图像数字化、三维图像建立、虚拟物品制作四个数字化级别来进行信息化处理。  相似文献   

17.
近代哈萨克族图腾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近代哈萨克族图腾文化形成的社会基础,认为在图腾制度的影响下,近代哈萨克社会的贵族阶层形成了内婚制,平民阶层形成了外婚制.文中还分析了哈萨克民族的口号和印记,认为它们是图腾祖先的生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和神圣图腾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全面论述了哈萨克族语言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也谈到了哈萨克方言的划分及方言与部落、民俗的关系。文章最后介绍了历史上哈萨克族使用的文字及近年来在这方面考古学上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的是流传民间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存在于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是他们习以为常的民间活动.但现代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它的另一种价值,作为一类具有旅游价值的文化资源而存在,故而对其进行旅游开发意义重大.本文在详细论述了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的发展沿革及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其发展现状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广西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广西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性强,以民族村寨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旅游要树立品牌意识,在整体开发和依托热点景区的基础上培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形成推动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拳头性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