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在新兴转轨的制度背景下,基于我国法律制度和资本市场实践,设计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水平的评价指标,并据此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发生控制权转移公司的投资者保护水平较低,控制权转移发生可能性与投资者保护负相关;控制权转移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公司的投资者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1250家上市公司所公布的"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重点从大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投资者法律保护等四个方面对"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的调查问题进行全面归纳、整理、分解和剖析,通过统计分析和理论文献对比,综合反映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和问题.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我国目前已基本上建立了一整套与上市公司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上市公司在大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行为得到了一定的规范约束.但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仍然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如何强化大股东的信托义务和法律责任,从根本上解决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保证董事会制度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培育经理人市场,积极推进股权激励机制、落实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等成为今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国内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运作,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能根据政策要求和自身经营情况需求,制定了各项内控制度,并得到较好的落实.但一些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与<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还存在一定距离,或多或少均存在激励考核机制不完善、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缺乏沟通、信息的披露违规等一些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依据主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要求,结合目前国内优秀的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做法以及国外公司公司治理方面成功的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评价与治理指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跃军 《管理科学》2005,18(4):14-21
利益相关者的相关问题已成为现行公司治理框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设置公司员工参与程度、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与公司监督管理部门的关系、公司诉讼与仲裁事项等利益相关者治理评价指标,考察中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和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保护状况,并得出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较低、治理机制较为薄弱、治理机制在不同上市公司之间差异较大.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较好的上市公司只是少数,多数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特别是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有待加强.建议在公司治理中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鼓励利益相关者适当而有效的参与公司治理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公司的规模不断壮大,公司治理问题日益突出,股东之间的协调关系和利益保护更加复杂化,公司的融资筹资急需受到法律的保护,怎样处理好公司治理问题,是企业进一步发展所要面临问题。本文主要从法律保护的角度,谈了投资者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治理与企业业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因素引入法与金融学理论模型分析得出,由于投资者关系管理起到了提高投资者知情权的作用,有助于对投资者权益的保障,故应促进公司治理水平与业绩提高.然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对公司市场价值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公司治理水平、会计业绩均无显著影响.本文认为以下两个因素造成了理论与实证结果的差异:第一,我国上市公司从事投资者关系的主要目的在于融资,对流通股股东利益并不太关心.第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股权结构的特殊性、法律机制的缺陷,造成了流通股股东"以脚投票"的决策无法有效地影响上市公司"以手投票"的机制.故要发挥投资者关系的作用,唯有协调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引入"辩方举证"、"集体诉讼"等机制切实保障中小投资者权益.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已有的关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研究主要是从不同的制度、法律背景出发,探讨不同的投资者利益保护状况所导致的经济后果。但是这种研究方法不适用于在同一制度背景下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公司投资者对公司的权益出发,兼顾微观层面及宏观制度执行层面,设计了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利益保护指数,并利用这一指数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保护与股权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与投资者利益保护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与国外已有的相关研究结论是一致的。本研究对上市公司的启示是,保护公司投资者的利益,不仅仅有利于公司进行外部融资,它对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企业出现持有大量现金与现金等价物的现象,为什么企业持有大量的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以及企业持有现金的后果等问题,逐步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而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国外学者主要从权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司治理机制,以及投资者的法律保护程度等方面展开现金持有量的研究.由于我国的经济与制度环境同国外有很大差别,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内部人控制严重,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国外的实证结论直接移植到国内缺乏说服力.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也逐步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但我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理论分析与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特质性因素和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现金持有量与财务杠杆、银行性债务、净营运资本负相关,与公司的投资机会正相关,权衡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得到了经验支持;国有股、董事会规模、股东保护程度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经营者持股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以及领导权结构并没对公司现金持有量产生显著影响.本文从现金持有量的角度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不完善性提供了证据,需要我们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规范公司的现金持有行为.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溢价研究可以揭示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之间的互动机理,不仅有助于深化和丰富公司治理理论,为上市公司优化公司治理指明方向和重点,而且有助于投资者全面评估企业价值.而对公司治理的客观评价是公司治理溢价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上证公司治理板块的评选结果为参照样本,给出了检验公司治理评价指标有效性的科学方法,进而验证了以DEA方法构建的公司治理效率值指标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对公司治理溢价进行研究,解决了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以2007年中国沪市578家A股公司为样本对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公司治理溢价,公司治理效率值每增加0.1,流通盘市场附加值就会有37.2%的溢价.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宏智科技的股权之争为例,研究了股权设置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制衡结构并不能提高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恰恰相反,董事会总是被某个控制性股东完全控制,并在巨大控制权收益的驱动下,不顾其他股东利益而将上市公司掏空,引起各股东之间激烈争夺公司控制权的局面。我们认为,被有些学者所称道的股权制衡模式,并不比被大家广泛诟病的“一股独大”更有效率。在我国当前市场环境中,股权设置不能解决公司治理中的根本问题,而加强保护投资者的法制建设,约束经营者的具体行为,才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中国大陆地区910家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基础上,利用动态Panel Data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地区治理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在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认为,造成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存在地区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各地区在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地区发展差异,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地区性差异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把握这个特征对制定和完善具有针对性的上市公司治理法规和政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dramatic increase in delistings from stock exchanges in the US and Europe, and this trend has been partly attributed to increasing administrative costs in listed companies. Has corporate governance regulation gone too far? We examine delistings from European stock exchanges 1996–2004 and find that standard corporate governance regulation—like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codes—is associated with more delistings and in particularly going private transactions. In contrast, the tendency to go private is found to be lower, when the quality of overall governance is high. The results continue to hold when we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at governance policy may be endogenous.  相似文献   

13.
陈亮 《管理学报》2012,(5):699-705
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和国有产权的代理人,将政府机构控股转移到国有企业控股,并通过法规和准则来加强公司治理,以此来提高对上市公司监控的有效性。由此,使用公司业绩作为上述2项措施发挥监控作用的替代变量,实证分析其对上市公司监控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控股公司比政府机构控股公司更能监控高层管理人员;同时,高层管理人员的变更对公司业绩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公司治理机制并没有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变更与公司业绩的敏感性产生重大影响。在我国,上市公司由于业绩欠佳而更换高层管管理人员时,对控股股东的激励比公司治理机制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资本结构与产业生命周期: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资本结构与产业生命周期间的关系属于产业组织理论和公司财务理论两个学科的交叉领域———战略公司财务研究的范畴。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在对于现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资本结构决策与产业生命周期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产业生命周期阶段能够稳定、有效的影响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处于成长阶段的上市公司由于内源融资能力较强,同时增长机会较多,因此企业保持较低的财务杠杆,资本结构和成长阶段显著负相关;而处于衰退阶段的上市公司,公司经营风险高而财务风险低,公司则宁愿选择较高的债务水平,资本结构和衰退阶段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公司财务战略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民营上市公司集团治理与终极控制人侵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2002-2004年的面板数据,针对民营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集团治理现象,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集团治理的各因素对终极控制人行为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在集团治理条件下,随着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程度的增加,终极控制人采取具有侵占效应的行为的激励越强.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能够对这一影响起到调节作用,其中,股权结构中的内部股东集团比例增加会强化侵占效应的激励;董事会结构中外部董事比例的增加会抑制终极控制人的侵占效应行为.本文的经验证据表明,在对民营上市公司集团治理结构加强监管的同时,正确认识外部董事的作用、强化董事会的独立性并完善内部机制能够取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董事责任保险作为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避险工具,在改善公司治理绩效的同时,也可能引发董事的道德风险,损害公司价值。董事责任保险参与公司治理能否产生积极的经济后果,显著提升企业价值,尚有待经验证据检验。为了深入探究董事责任保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文章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以2007年-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在控制样本自选择偏差后,研究董事责任保险购买决策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不论以财务还是以会计绩效衡量,购买董事责任保险均能够显著提升公司价值。研究结论揭示了董事责任保险的综合治理效应,提供了转型经济下董事责任保险对公司价值整体影响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治理水平改善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沿着LLSV模型的研究思路、并在对其进行扩展的基础上,建立恰当的博弈论模型分析证券法的立法导向和投资者诉讼对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改善的影响,并利用75个国家(地区)的相关数据样本对理论模型的主要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立法导向上应确立以投资者诉讼权利保障为核心的理念,强制性信息披露和董事责任对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没有显著作用;对于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改善而言,法院审判活动的公正性至关重要,诉讼案件持续期限尽管有正向影响,但不具备统计上的显著性,而投资者支付的直接诉讼成本则对上市公司的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