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澄清“意义”、“矛盾”、“自涉”等概念作为“解悖”的预设性知识 ,并指出目前西方最具活力的“语境敏感”解悖方案的“特设性”。最后 ,略评黑格尔的“悖论观” ,进而提出作者自己的“解悖”方案。  相似文献   

2.
一在人类价值领域中,从来就是一个“悖论”成堆的地方。作为商品经济社会一种片面的、理想化的反映,人权在根本理论上存在着一系列“悖论”,其中包括: 1.“平等悖论”,即平等原则时时处处总要面对着非平等和不平等的现实。甚至平等本身便导向非平等和不平等。恩格斯称之为“平等仅仅存在于同不平等的对立中”。这就是说,在人类社会中,任何现实均是平等与不平等的对立统一。2.“自由悖论”,即任何现实的自由总伴随或导向它的对立面——非自由和不自由。既然商品经济本身不仅仅具有自由平等性质,而且具有自由平等的对立面的性质,它是  相似文献   

3.
赵震 《江淮论坛》2023,(6):53-60
关于“真”这个词的理论不同于关于“真理”的理论。“真”理论主要研究“真”这个词的功能及其一致性用法。“真”这个词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语形上刻画一个句子的语义值,二是在句法上进行概括。谓词意义上的语义刻画会导致说谎者悖论之类的悖论。日常语言中的“真”有算子和谓词两种语法形式,可以把语义刻画功能和语法概括功能拆分开,并分别与“真”的算子用法和谓词用法匹配。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真”的功能,同时又可以在不修改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力的情况下避免说谎者悖论之类的悖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澄清“矛盾”、“自涉”、“意义”、“禁止”诸概念基础上 ,评析了塔斯基的“说谎者”悖论 ,指出了皮亚斯观点的“灼见”与“不足” ;刻意分辨了“仅是矛盾”与“矛盾被证” ,指出“强化谎者”悖论之根源在于“复合命题”谬误  相似文献   

5.
“原始、修订、强化”说谎者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谎者悖论一直是逻辑学界和哲学界专家极为关注的问题,不少学者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不同观点的争论至今未休。新近又有学者从无穷多值逻辑的角度对说谎者悖论进行“全新探索”,指出,从其所涉及的范围内,得到其他方案所没有的那种圆满的解决,消解了说谎者悖论1。(为方便起见,说谎者悖论以下简称“谎者”)  本文认为,所言“消解”不能成立。下面,我先简述西方“二值”和“三值”说谎者悖论的历史,然后略陈我们简明的“消解”。跟着,我引述或概括《消解》一文的所有重要观点,然后略作评析,并借此提出我的一些论点,以就教于读者和《消解》的…  相似文献   

6.
道德悖论本质上是实践理性领域出现的矛盾,表征在道德价值实现过程中出现的悖性事态。借助当代情境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依据“语境”、“心境”及“事境”的不同而将道德悖论区分为“道德悖理”、“道德悖境”、“道德悖情”三种形式,并可通过对特定“语境”、“心境”及“事境”中的矛盾焦点的具体分析来探讨道德悖论的消解之道。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出现两大“悖论”:不利影响增多,但双边贸易和投资仍然持续升温;摩擦不断,但双边合作更趋广泛和深入。本文分析认为,出现这两大“悖论”的主要原因在于: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中国经济、中国市场的潜力和吸引力日益突出;美对华政策逐步实现政经分离;中美两国经济结构互补性强;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经贸磋商机制。两大“悖论”及其原因充分表明:中美经贸关系正日趋成熟和稳固。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悖论观”!──答复沈跃春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悖论观”!──答复沈跃春先生(香港)黄展骥0.前言“悖论”问题既深奥又广泛;而我对这问题又有许多“独特”的观点,旨在推翻和补充已有的许多权威的观点。更且,我有少许观点未完全成熟便公开出来,对错先由大家讨论,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悖论研究更快地进展...  相似文献   

9.
宁琳 《北方论丛》2016,(1):47-49
陈染、林白等女作家们的“镜城突围”大胆张扬欲望书写,彰显出鲜明的固守边缘和反叛主流的性别立场,她们的“个人化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一道夺目而亮丽的风景,但是总体上来看,这种写作没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认可与更深入的讨论,并最终陷入了写作的困顿。究其原因,这与其内部存在的多种悖论不无关联。本文将对“个人化写作”的三个主要悖论进行梳理并阐释:个人立场的固守与个人经验有限性之间的悖论;追求私人空间的独立性与私人空间不可能独立之间的悖论;以真实性为据和真实性不再可靠之间的悖论。  相似文献   

10.
说谎者悖论有着悖论鼻祖之称。学界对它的研究一直是持续不断,但目前还没有一个令学界公认的解悖方案。文章在分析导致说谎者悖论的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开启了语义悖论消解的新路径——语用维度,并进而得出结论:说谎者悖论纯粹是人们人为推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卢文忠 《南方论刊》2010,(7):33-34,32
家务劳动向来是女性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现代社会也存在激烈争议。2010年3月的全国两会中政协委员张晓梅提出了“实行家务劳动工资化”以作为女性争取劳动认可、提升女性价值的一种选择。通过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家务劳动工资化”不是公理而是悖论。这一悖论在“三化”选择之下化为公理。  相似文献   

12.
所谓生产力,实际上就是一种生产“能力990它可以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前者是一种自然属性,后者是一种社会属性。“生产力悖论”,抽象而言是指“人为”生产力盲目、非理性地发展。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几大关系的统一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是减小和消除“生产力悖论”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3.
悖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貌似简单却又令人不解的难题。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为之耗尽心血,至今仍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消解办法。逻辑学家克林指出:“悖论问题提出半个世纪以来,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没有任何一种答案能得到普遍的认可”,“至今没有一个人能够使大家信服地明确指出悖论的推理中有任何谬误,从而解除悖论。”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人提出并研究悖论,从此,后继者们从各种角度提出了诸多悖论。何为悖论?简言之,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之合乎逻辑的相互推出即谓之悖论。正如斯蒂芬理德所言:“悖论即是哲学家的感人之物,又是他们迷恋之物。悖论吸…  相似文献   

14.
集合论悖论的提出,给逻辑学界、数学界提出了一个大难题。然而,集合论悖论不过是一场虚惊,因为这类悖论的根源并非是由于人们无限制地使用了“外延公理”所致,其忽视了康托尔提出的“概括原则”和“外延公理”的一致性所致。  相似文献   

15.
“悖论”未被消解前是存在的———略评张铁声的《悖论非存在说》[香港]黄展骥几位世界著名逻辑学家罗素(BRusel)塔尔斯基(ATarski)和哥德尔(kGodel)等都肯定悖论的存在。非但如此,集合论悖论还以罗素的名字来命名;塔尔斯基则从分析“...  相似文献   

16.
郭金兴 《江淮论坛》2007,64(5):5-10
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剑桥资本争论揭示了,新古典资本理论存在着具有普遍意义的逻辑悖论。虽然论战的结果是秉承古典传统的英国剑桥学派取得了胜利,但它并没有取代新古典分析范式。新古典理论仍在经济研究中占据主流地位,并得到不断发展。这形成了理论演进中的一个“悖论”,本文尝试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这一“悖论”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广阔的制度变迁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收入-幸福悖论”的发生机制。“收入-幸福悖论”即经济增长与国民幸福感停滞不前并存的现象在中国已初现端倪,是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突出障碍。现有研究通常假定某种中间变量“作祟”才导致该悖论出现。本文提出市场化改革是中国经济增长与国民幸福感停滞的共同原因。市场化改革提高了人均收入的同时使“才能+努力=成功”绩效主义和机会平等理念深入人心。然而,上述理念盛行并不能自动根除现实中的机会不平等。当高涨的绩效主义预期遇上收入机会不平等加剧的社会现实,人们将产生相对剥夺感进而降低了幸福感。本文为上述假说提供了经验证据,为破解我国“收入-幸福悖论”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悖论”的答复与补充──矛盾的形式与内容(香港)黄展骥悖论是逻辑、科学和哲学史上一个悠久的“大难题”(兼具“困难性”和“灾难性”)。它困扰古、今、中、外不少各方面的专家。特别是在20世纪初,由罗素发现并提出“集合论悻论”开始,使宁静的数学界和逻辑学界...  相似文献   

19.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研究,理论界已取得很多重大成果,这些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发展,这在学术界是令人瞩目的。但是,在现实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被“边缘化”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悖论?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谈起,综合当前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的论述,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被“边缘化”是非正常的现象,进而为理解具有现代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被“边缘化”这一悖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肖冬华 《兰州学刊》2011,(7):150-157
“诺思悖论”,即“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本文以“诺思悖论”为理论契机,对民国时期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演变作制度分析,将民国时期农村信用社问题的研究置于一种矛盾状态之中,在国家兴办农村信用社的目的、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绩效等问题上提出质疑,说明民国时期农村信用社陷于非效率状态的真正原因。期望为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当前农村信用社发展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为当前农村信用社走出“诺思悖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