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京汉铁路与石家庄城市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初 ,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相继建成通车。石家庄作为两条铁路的交汇点 ,成为华北物资转运的枢纽。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 ,石家庄由一个小村庄 ,迅速发展成为华北著名的工商业城市。本文重点考察铁路对石家庄城市兴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铁路枢纽地位使石家庄迅速成为货物转运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带动了石家庄人口的聚集和商业的繁荣 ;促进了石家庄近代工业的起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临夏州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历史上是多民族交汇的重要地区,曾是古"丝绸之路"南路重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回族充分发挥善于经商的优势,民间商贸迅速兴起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使临夏州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深入分析临夏州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资源优势,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经济快速发展,对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近代城市在其产生与发展中,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开埠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开埠前,即使是较发达的汉口、天津、上海等城市,也仅仅是国内货物的集散地,但开埠却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城市近代化拉开了帷幕;“因商而兴”是中国城市向近代化发展的基础,由开埠通商而产生的巨大商业力量,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发展中的新动力,商业功能日益成为近代城市的主要功能;由于兴办近代企业,使城市发展有了独立的经济保障和经济依托,从而加快了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4.
试论近中国茶馆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力 《东方论坛》2002,(3):42-46
在近代中国 ,茶馆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 ,并承担着广泛而又复杂的社会功能。茶馆与民众的经济生活相关联 ,也是民间纠纷调解的重要场所。同时 ,作为一个公众活动的场所 ,茶馆也是民间社会信息传播的集散地 ;民众在茶馆中表达自己的见解 ,也使得茶馆成为一种控制舆论的力量。茶馆的这些功能是近代民间社会内在运作逻辑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两种商埠在近代商品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在商品市场功能方面,约开商埠商品市场吸纳和辐射功能比自开商埠强大,不仅表现在商埠内商品的流通范围、规模和速度上,还表现在商埠人口的变化上.这主要原于二者市场地位、商品流量增大的动力、城市发展与周边农村经济关系不同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西北近代经济外向化中的天津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天津在西北近代经济外向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未受重视。近代以前西北地区的商品交流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天津的开埠及其经济辐射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使西北经济逐步与国际市场发生了联系,开始向外向化经济转型。由此可见,在西北近代经济外向化的过程中,天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株萍铁路和粤汉铁路相继建成通车。株洲作为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在抗战时又由此向西展筑湘黔铁路,遂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对株洲城市的兴起有着巨大推动作用:铁路枢纽地位带来了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使株洲迅速成为货物转运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促进了株洲近代工商业的起步、发展与繁荣;导致了株洲人口的聚集和街市的扩张。在50年间,株洲由一个小集市迅速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  相似文献   

8.
重庆是近代四川的市场门户。重庆开埠后封闭的四川市场逐步走向开放 ,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市场功能进一步深化 ;与全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受世界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受制于商路交通和外贸商品结构的影响 ,四川外贸市场的成本和风险较大 ,内趋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源流》2017,(2):4-9
惠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誉。惠州是中国近代抗争史的前沿阵地,涌现了廖仲恺、邓演达、叶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广东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高恬波就是惠阳县人,孙中山、周恩来等革命先驱曾在此进行过...  相似文献   

10.
试论近代商品经济演化与近代小说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论近代商品经济演化与近代小说的繁荣。作者认为,近代社会经济形态为近代小说的繁荣提供了稳定的消费者群体,形成了作为商业生产者的作者群体,以及作为商品形式的小说刊物群体。近代小说艺术地反映了商业生活。小说成为商品流通领域中的特殊畅销商品,其商业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审美倾向:功利性。通俗性。消遣性,缺乏深刻的人文精神。小说的商品价值品位带来了文学艺术品位的堕落。从这个意义上讲,近代商品经济局限了近代小说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旅游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发展举措。石家庄是京南第一个省会城市,在旅游产业上存在着旅游资源分布不均,旅游资源缺乏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停留在观光层面,缺乏精品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旅游产业缺乏跨行政区划整合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进程。为了更好地发展石家庄旅游产业,就需要拓宽旅游产品开发视野,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在旅游产品中融入文化元素,强化专题旅游产品开发,打造"京南旅游文化中心"品牌形象。在此基础上要着力打造鹿泉、正定、藁城和栾城等4个旅游城市组团,同时还要对石家庄的旅游资源进行中心区商务游、西北区红色游、西南区生态游和东南区观光游的分区域分主题划分,并在既有的交通网络基础上构建衔接不同区域的旅游专线。  相似文献   

12.
清代,广东凡是近河海的墟镇、商埠和港市,均设有码头。码头往往是商品的集散地,又是商贾进出货物的要地,并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各种社会力量为占有其中的资源而明争暗夺,码头纠纷事件不断发生。官府总的调控原则是根据码头的既生关系,即行动者之间的斗争态势、力量对比,以及社会舆情、民间俗例等来判案,并逐渐形成结构性的调控原则,以维系码头的公共秩序。当然,码头纠纷解决的调控性结构与原则是不断改变的,其维系或改变端赖于行动者的斗争逻辑与态势。  相似文献   

13.
清朝建立后,地处皖北的亳州商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南北商品集散地之一。亳州商业经济的繁盛得益于统治者将经济重心拉回北方的尝试。其地扼南北的地理位置,虽促成了其经济的繁盛,但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兵祸不断,经济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更为重要的是,亳州民风日下,陋习过多,阻碍了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目前已经从科技、卫生、海关、交通和污染防治等多层面展开深入合作,但实质上的水乳交融式的推进关键在于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因此,石家庄市必须牢牢扭住园区经济这个京津冀产业协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从构建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机制、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式园区等入手,构筑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强引擎"。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一线两厢"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Theil系数一阶段分解法研究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基本结论是:“一线两厢”三区域间经济差异与河北省总的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三区域内部经济差异相对较小,其中“一线”区域内经济差异对河北省总的经济差异的贡献率最高,“南厢”和“北厢”内部差异一直相对较小。最后提出了河北省实现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汉代河北陆路交通发达,南部以邯郸为中心,有纵贯南北和横穿东西的三条道路:北通燕、涿,至辽西碣石;经中山国西北部至代;东西方向的道路,连接今山东和山西。北部交通道路随着长城防御系统的建立和完备而发展起来。由于黄河在河北泛滥和平原地势低洼、湖泊遍布,河北平原东部和中部虽有南北纵贯的陆路交通,但偏僻难行。河北平原水路交通的发展,以东汉末年曹操开凿白沟渠、利漕渠、白马渠、平虏渠、泉州渠、新河等运河为转折点,这些运河工程奠定了后来南北大运河的基础。与交通路网的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汉代河北郡国的设置由西向东递减,城市南密北疏。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夜市首见于唐。唐宋时期主要分布于河北地区,形态单一;元明清之后京津冀夜市异军突起,其形态与规模优于同期北方其他区域夜市。京津冀区域内夜市分布、形态、规模差异明显,折射出传统社会京津冀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大势。政治权力与城市地位、城市发展与转型、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等区位因素成为影响区域夜市经济发展轨迹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有宋一代,新兴的富民阶层已经成为一股财富力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统治集团需要重视他们的利益诉求,变革不合理的制度以维护他们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商品经济以其平等性和流动性冲击了旧的等级制度和特权制度,才可能产生向官户、寺观户征收助役钱的变革。也正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主要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坊郭户从弱势群体成为新兴富民,对其征收助役钱,正是明确了这一群体已成为这一时期的新兴财富力量。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轴、稳定轴、联接轴和枢纽轴,雄厚的资源配置、纵横的交通网络、潜力巨大的广阔市场、多元交融的长江文化和经济开发的国家战略,造就了长江沿岸区域经济带的综合优势;长江沿岸区域经济带将在全国产生东西联动、南北呼应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河北省134个县(包括县级市)2010年经济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运用聚类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了河北省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与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各个指标与区域综合交通支撑体系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体系完善程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发展地域差异较明显,县域经济受到市域经济的影响,环首都地区的县市区位优势较明显,工业产值和社会指标均受惠于交通。最后提出了建立完整的交通疏散体系等河北省构建交通支撑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