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迎来"高速铁路时代",促使城市群之间人流、物流效率与质量大幅度提高,拉动沿线经济和城市群的区域联系,带动相互间的经济发展。本文探讨了高速铁路发展与城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城镇化对高速铁路布局规划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在全国范围内修建高铁网络以应对居民日益提高的出行需求。高速铁路成渝客专的修建对资阳经济、交通及居民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它将大大提高资阳的区域战略地位,将有利于活络区域经济并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本论文研究成渝客专对资阳区域经济的影响,认识经济结构改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便合理定位以迎合成都和重庆两大经济巨头,扬长避短增强自身区位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3.
杨卡 《城市观察》2024,(1):86-99+161-162
结合地理空间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2018年腾讯出行大数据,对京津冀区域内城市间及对区外人口流动的热度和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的对外迁移热度呈现显著的层级分布特征;城市规模和交通影响力与对京联系强度的关联性较强,距离邻近性对第二层级城市对外联系的影响较大;汽车方式的对外人口流动网络受距离律影响显著,与周边城市联系热度较高;飞机、火车等对外联系方式则更符合经济律特征,区域内城市通过飞机和火车方式与全国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联系紧密;区内人口流动网络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北部大凝聚子群以及东部、南部的3个小凝聚子群,群内联系紧密;区域人口迁移网络以北京—廊坊—天津为核心,以“京津石三角形”区域为密集区。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枢纽对天津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伯亭 《城市》2010,(4):12-14
一、研究背景 高速铁路是联系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国家级铁路干线,城际铁路一般是联系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铁路。根据国际铁道联盟的定义,高速铁路是指营运速率达每小时200公里的铁路系统。由于我国高速铁路4和城际运行速度一般都在200公里/小时以上,因此,本文将联系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国家级交通干线和联系区域内中心城市之间的城际铁路统称为高速铁路(以下简称为高铁)。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地方将迎接“高铁时代”的全面到来。高速铁路连接成网,出行通道四通八达,百姓出行便捷顺畅。“新速度,新经济,新时代”。同时,商速铁路将连成新的经济带,各地对“高铁经济”也充满了畅想。高铁时代,出行速度是一副“催化剂”,它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念,影响人们的出行理念和置业选择;改变着人们的认知观念,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市场要素的快速流动与优化配置。高铁时代,虽然总体利好。但也有“双刃剑”的效应,机遇与挑战并存。城市功能定位准确,就能顺势起飞或者成功转型:城市功能定位偏误,就可能在集聚效应下更加糟糕。  相似文献   

6.
孙可娜 《城市》2010,(12):33-35
一、城市转型背景下的金融发展取向 有关研究成果表明,经济运行表现出显著的周期性特征。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全球经济构成了重大影响。受全球经济的影响,城市及城市区域也出现了明显的整合趋势:一是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世界范围内的功能性城市系统逐步形成,并由不同等级和不同功能的城市组成;  相似文献   

7.
行政区划调整是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为实现区域或城市经济协调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手段。2010年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在资源整合、城市空间拓展和城市效率提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城市各主体和制度创新带来重大影响,同时也启示未来各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最根本目标,把握调整的着眼点放到区域资源的整合上,努力实现区域管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邢华  都乐洋  那子晔 《城市观察》2021,74(4):105-116
在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体系构建的背景下,城市网络研究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国内大循环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创业板企业子母公司城市分布联系表征城市网络,依据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量化分析,研究了2004—2019年全国城市网络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城市网络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城市网络呈现复杂化、连通化、多层次的发展特征;(2)全国城市网络重心由东南沿海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3)经济实力显著影响城市在全国城市网络中的地位;(4)区域协同发展导向推动全国城市网络演进.  相似文献   

9.
笔者的研究沿循单中心城市模型的理论分析框架,将大型文化设施作为区域的中心.有别于空间经济的大尺度研究,研究从微观尺度探究了天津文化中心建设后对其周边土地价值影响的空间外溢特征.研究表明:天津文化中心在2012年~2015年对其周边土地价值的引力作用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且在空间上天津文化中心对周边土地价值的影响力与距其的距离成幂函数反向关系;研究所构建的引力模型、 城市密度及区域增长模型,在微观尺度上评价区域的空间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为单中心城市结构的拓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中.通常是由单中心城市向多中心城市发展。在城市形成发展的初期,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形成单中心城市有利于城市规模经济的形成和集聚效应的发挥。因此,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总会在条件较好的区位首先发展起来一个经济中心作为增长极核。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心城市由于规模经济效益和集聚经济效益的巨大优势,吸引着区域内外的资金、技术、劳动力和信息等经济要素加速向其集中,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和强化,宏观上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逐渐演化成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和角逐,微观上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升格为城市之间、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较量。在这种多元格局中,城市的地位和作用空前放大并凸显出来,城市成为企业抗拒颠  相似文献   

12.
孟祥林 《城市》2015,(12):13-19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沧州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沧州位于河北省东部,近邻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城市,是"首都经济圈"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根据沧州的区域特点及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位置关系,需要按照"51+5核"的发展方式进行区域经济发展设计,"51"即拐型链、主导链、跳跃链、发展链和扩展链."5核"即廊坊、霸州、任丘、沧州和泊头.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强化行政区划之间的整合力度,在硬区划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区划之间的软对接,在与石家庄、保定和天津的关系上,沧州要发展"沧州—石家庄"、"沧州—保定"、"沧州—天津"3条城市走廊.强化沧州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通过教育一体化实现沧州与大都市之间的融合,以"芭蕉叶"方式整合沧州旅游资源,构造河北省中部"隆起带".  相似文献   

13.
刘重 《城市》2005,(5):38-40
在现代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发展空间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城市区域空间布局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更多地引起经济理论界的关注.目前在天津市经济发展中,由于城市空间布局所带来的矛盾与问题比较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区县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也对天津市整体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今,构建区域经济同盟成为世界很多国家发展经济,促进贸易便利化、多元化、自由化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发展区域经济,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和睦共处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采取实证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本文的论点进行论证,对文章中所提出的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区街经济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描述了它的生成、演进、发展与变化的轨迹,分析了上述过程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原因。本文将区街经济的发展、变化分为三个阶段:1958——1979年区街经济(主要是街道经济)兴起并历尽兴衰,1979——1984年它在改革的大背景下迅速发展,1984年以后它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初步繁荣。本文分析了经济、政治与社会原因对区街经济发展、变化的复杂影响,指出区街经济在满足城市人民生活需要、促进城市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的主要作用,区街经济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从城市经济体制的边缘和配角地位向城市整体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变化。本文还指出了研究区街经济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经济学理论与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明浩  高薇 《城市》2003,(1):15-23
一、城市与城市经济(一)城市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下了各种定义,归纳起来大约有几十种,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定论。究其原因,城市的内涵丰富,是一个包含诸多内容的复杂有机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统计的、地理的等等,人们很难对它有一个共性的认识和理解。饶会林先生在他的《城市经济学》中,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城市的定义作了很好的概括:“城市是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密集的社会有机体,是区域发展的中心”。这个定义从中国城市形成和城市发展的特点出发,突出城市与经济…  相似文献   

17.
钟无涯  颜玮 《城市观察》2013,23(1):169-174
基于PM2.5的视角,阐述了PM概念、背景及其在我国当前城市的PM2.5基本现状,并就城市发展与PM2.5关系从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生产方式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三个不同层面进行探析,认为改变城市生活方式对于缓解城市PM2.5问题作用有限,而根本出路在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生产方式转变,并且以法制形式将环境成本内生化于单一的城市经济绩效考核标准,才真正有可能解决PM2.5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孟祥林 《城市》2010,(12):21-27
一、双核与廊坊、沧州的区位分析 双核影响下的廊坊和沧州位于京津正南方的扇形区域。廊坊位于京津之间,具有与京津建立经济联系的良好条件。沧州距京津较远,但可以通过廊坊的经济辐射以及与京津交通主动脉的联系建立方便快捷的经济通道,从而在构建“京津—廊沧”扇形城市发展区中发挥次级组团城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区域的发展集中体现于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的发展.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越畅通,城市经济就越有活力.然而,现代城市交通问题随着城市交通方式的发展逐渐形成并不断变化,人类经历了从以兽力或人力交通为主阶段→机动化的公交交通阶段→机动化的私人交通阶段.各个国家在不同阶段对待交通问题时应该根据具体的国情选择和确定主导城市交通方式,并通过政策和规划引导促进合理的城市交通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刘维新 《城市》2016,(4):3-4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纳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笔者从河北省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邯郸、唐山、沧州等城市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的有利条件,并对未来京津冀区域经济新增长点的培育和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