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建平 《云梦学刊》2000,(5):108-108
徐厚道教授的新著《心理与教理导论》一书,从科学高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美好愿望出发,以新的理论视角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去诠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全面地阐述了作为基础素质的“心理素质”在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他强调指出:“在具有复杂结构的人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是一种基础素质,是其他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因。而心理素质本身的塑造和优化,又是系统地、科学地施教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地提出了“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教育”。体现了本书较强的现实性。这是对以往“普通心理学”体系内容,在时代…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人们对课程设置中所付出代价的认识误区 ,本文提出“课程代价”的概念。“课程代价”是从课程本体出发把握代价与课程发展的关系 ,为课程设置提供一种理性的新视野 ,促进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界定了课程代价 ,对课程代价的特征做了初步探讨 ,并在此基础上从课程代价的视角为课程设置健康有序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陆启光 《学术论坛》2001,(4):156-159
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21世纪文化对课程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和谐课程、活动课程、生活课程、创新课程、策略课程、信息课程、科学课程、人文课程等八种课程中.  相似文献   

4.
论综合课程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翠  鲍淑云 《北方论丛》2001,(5):121-123
80年代以来,综合课程的研究开始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关于综合课程价值的研究是综合课程研究过程中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开发综合课程是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开发综合课程是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开发综合课程可以推动教学实践的发展,综合课程是我国实施的义务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王芳 《南方论刊》2023,(9):93-96
上海A高校作为教育部知识产权课程改革试点,在该教学目标的大背景下,如何把知识产权课程中既结合思政教育,又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还需要有充足理论知识学习的特点,是课程设计的核心难点,即“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思政”转变为“结合思政教育的法应用学教学”,在此目标下教学面临了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在教学中如何完成知识产权法中“产权保护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思想”的有机结合,这是课程首要难点;二是,如何将“知识产权案例”和“富有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内涵和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建设目标的案例”[1]有机结合,这是第二个难点;三是,如何选择合适教学路径,将文献阅读和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并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实践能力,也是一大难点;上述三座课程思政改革大山,都是该课程设计与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基于“课程思政”的知识产权法教学探索,是基于通过教学实践,探究课程思政的融入点,从理论知识中挖掘思政要素,从实践案例中落实“课程思政”的内涵,实现全方位全员育人,培养专业知识与思政内涵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综合科学课程在培养公民科学素养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世界上多数国家在中学阶段开设综合科学课程.然而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面临着综合科学课程体系分科特征明显、综合科学课程考试评价体系滞后、综合科学课程师资队伍不适应、综合科学课程硬件资源配置匮缺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文章为此提出加强对综合科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大力提高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科学课程资源建设、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对综合科学课程的认识和政策扶持,旨在为我国发展中的科学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波  赵娜 《社会科学战线》2023,(12):258-263
经过70多年的发展,中国基础教育初步形成课程建设的“素养逻辑”与课程管理的“分级机制”。在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与管理仍面临挑战,一是近期才确立的“素养为标”导致课程建设遭遇瓶颈,二是分级带来的“适当市场化”导致课程管理略显混乱。我们应致力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新路径,优化课程的分层建设与管理,坚持课程建设与管理的特色化发展,实现课程功能显化、课程样态优化以及课程效用最大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实践的生活世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方面即“生活世界”的实践的理解视角、“生活世界”的实践理解、“生活世界”的现实重建 ,探讨马克思实践的生活世界观 ,以此作为对现代西方诸多生活世界理论的一种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境,探讨了“科学的”政治观问题。文章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最深刻的特征就在于:它存在着一个非常科学的历史概念,它不仅正确地揭示了在什么条件下政治科学是可能成立的,而且通过政治实践来发展和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今天,从马克思主义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来说,一方面,需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刻画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内涵;另一方面,我们特别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理想精神,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政治理论和科学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0.
面对“法轮功”的歪理邪说,为什么一些社会弱势群体,甚至一些掌握了不少科学 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人也会上当受骗?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受骗者的脑海中缺少了科学 精神或曰科学意识。那么对于那些上当受骗的人我们该如何去帮助他们?一是要教育他们树立自 立自强的观念,掌握自立自强的能力、学会把握机会;二是在全社会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同时,也 要教育他们树立起生活的理想和生活的信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演变出不同的理论形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发展过程中不同理论形态的关系,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使命。近读刘卓红教授新著《回归与重构———卢卡奇哲学思想体系的研究》(以下简称《重构》)...  相似文献   

12.
实践美学要在“本体论”上继续拓展,可能的方向之一,就是回归现实生活世界。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一种“生活实践”的哲学,是回到生活实践的哲学。从现象学的哲学视角来看,这种“现实生活”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及其结果的统一,人类正是置身在“生活世界”内,并与“生活世界”互动的一种感性生成的现实存在,它最终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审美精神。由这种哲学思维范式出发,就可以将理论哲学的视角回归到人类生活实践本身,将主体与客体二分的视角回归到现实生活的本质直观,将感性与理性二分的视角回归到现实生活的本真呈现,将传统美学的视角回归到“生活美学”(PerformingLiveAesthetics)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在“人性科学”的范式下,十八世纪的英国启蒙思想家逐渐发展出一种仅仅基于人类官能的情感主义伦理学。这一伦理学理论不仅不依赖于超自然的外在预设,而且还隐含着一条伦理理论科学化的内在脉络:起于从“性恶”到“性善”的人性论视角转换,发轫于“科学心灵哲学”和“实践伦理主张”两大基石,完成于以“同情机制”为核心的道德剖析。由此,英国情感主义伦理学家把道德之善从“彼岸世界的救赎”拉回到“此岸世界的公共生活”中。对此有关人性善恶的情感主义启蒙逻辑进行梳理,不仅有助于理解英国情感主义伦理学在整个道德哲学史中的独特地位,还可为理解现代道德观念体系提供一个重要切口。  相似文献   

14.
《重庆社会科学》2007,(12):F0003-F0003
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12月,其前身是2002年4月成立的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中心主任为廖伯琴教授。中心下设科学教育课程研究所、科学教育跨文化研究所,分别由赵保钢教授和杨昌勇教授担任所长。该中心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科学技术史研究、教育心理研究、科学教育学研究、课程标准与科学教材的研制与实践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小说是如何从古代步入现代的?在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新小说与旧小说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在中国现代小说的历史中,“雅与俗”到底怎样地影响着它的发展与变化?这一系列十分新颖、又颇具深度与难度的问题,就是徐德明教授的新著《中国现代小说雅俗流变与整合》所提出、并试图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该著以其雅俗互动关系中的研究、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结构方式、多层面的理论构成等,提出了诸多独到新颖的见解,对于文学史的观念与理论,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建设与完善,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著拓展了中国…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以及和平统一祖国而开始形成,又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香港是第一个实践“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地区。回归后香港的政治发展是一个与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同的特例。探讨“一国两制”的理论及其在香港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孟庆顺教授的新著《“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后的政治发展》(香港社会科学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月版),就是对这一理论的专题研究。“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国两制”的提出对…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科学探究占有重要的地位。科学家的探究与科学课程中的探究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科学课程中突出科学探究的意义是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及其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一点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冯兴元  孟冰 《学术界》2023,(10):101-113
企业家是市场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经济主体。但是主流经济学受高度形式化的约束,一般不涉及对企业家理论的分析。在企业家理论的总体演化过程中,坎蒂隆、奈特和奥地利学派有着重要的贡献。经济科学自坎蒂隆以降,重视从功能视角看企业家的特点和作用,围绕企业家如何看待经济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与风险、什么是不同于其他经济主体特点的纯粹企业家元素、什么是利润的来源等问题来展开分析。不同学者视角互异的观点丰富和推进了企业家理论研究,有助于增进对企业家的特点与作用的理解,同时为进一步发展企业家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深入地学习这门课的原理、方 法和相关技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 ,授课教师普遍感到课程难以讲授,教学效果远不够理想。为此提出一些改进教学的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和途径,希望能对该课程的教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从诞生之初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从“技术自反”到“人本回归”再到“意义开放”的价值流变。以课程对社会的价值建构为视角,现代课程应借鉴“技术自反”的价值理念,在价值理性的复归中谋求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的平衡转变;坚持“人本回归”的价值导向,在多元共生发展中探寻社会阶层融合与认同的文化基础;遵循“意义开放”的价值规律,在道法自然中寻求人与宇宙万物和谐统一的交往秩序。面向未来,应通过课程改革制度的理性规制、课程改革空间的多维打造和课程改革主体的价值体认,体现课程改革的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