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明代对佛郎机炮的引进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世纪初,西方葡萄牙殖民主义者来到中国。当时,明朝人称之为佛郎机、葡都丽加、干系腊。“宫军得其炮,即名为佛郎机”。明朝人称葡萄牙炮为佛郎机,或佛郎机铳、佛郎机炮、佛郎机神器。那时,“佛郎机最凶狡,兵械较诸蕃独精”。佛郎机炮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火器(17世纪的先进重型火炮是荷兰的红夷炮。明朝对它的引进,笔者已另撰文阐述),比之于明朝及其四周邻国的火器独步精良。明朝兵家对这种火炮及其制造工艺迅速地进行了引进,并将火器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对此试作考述,冀图探讨古代对西方科学技术引进的历史和经验。舛误之处,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2.
一、蒙古语文献和契丹语 1、“蒙古语”得以有根据的研究始于13世纪。我们将13世纪至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期的“蒙古语”叫做“中世纪蒙古语”,在有关“中世纪蒙古语”的资料中可以见到一些性质不同的文献,它为蒙古语的研究提供了方便。这些文献是: ①用回鹘式蒙古文书写的早期古典书面蒙古语文献。②用汉字标音记录当时蒙古语的汉字蒙古语文献。③用元世祖忽必烈皇帝1269年颁布推行的八思巴字(又名“方体字”)书写的蒙古语文献。  相似文献   

3.
《通航一览》修撰于19世纪50年代,是德川幕府官修的、带有史料集性质的日本对外关系史文献。该文献中,有关中国浙江对日交流的记述有4卷,涉及了“浙江的地理重要性”“浙江地方官员的对日交涉”“在日本传道授业的浙江人”“海上救助”等多个领域,所涉史事多集中于17、18世纪。该文献既述史事,也辑录史料,对于了解、认识明末至清中期浙江与日本交流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分析哈代如何在《意中人》中借鉴17世纪荷兰画派进行文学创作。首先,看似“低俗生厌”的荷兰画派启发了小说的形式创造。哈代借用荷兰画派的手法和内涵融通了绘画与小说这两种不同艺术形式在再现现实主义思想上的一致性。其次,荷兰画派是《意中人》的想象来源之一。荷兰画派的意象、主题和类别被创造性地整合进《意中人》中,哈代借此表达了艺术取代上帝,以审美的态度应对人生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公共管理与规范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公共管理满足于管理 (行政 )技术层面的改革 ,强调“效率”,但对表征公共管理本质属性的“公共性”,即公共管理的价值规范作用却普遍比较忽视。这一倾向 ,在理论上已使公共管理学科本身遭遇“身份危机”和“知识危机”的双重挑战。正缘于此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 ,一门既强调“管理性”也重视“公共性”的新学科——公共管理学崛起。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主张改革开放的.关于鲁迅的改革观,我已有专题论文发表,现在专门论述鲁迅的开放观. 一“开放”与“闭关”,是两种根本相反的国策。针对中国长期实行的“闭关主义”,孙中山提出实行“开放主义”.同孙中山一样,鲁迅也是反对“闭关主义”,主张“开放主义”的。所谓“闭关主义”,就是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与“闭关主义”针锋相对的“开放主义”,自然是自己可以出去,别人也准许进来。鲁迅认为,中国必须对外开放.这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陈安仁在《中国文化史》中所阐发、运用的“文化”概念、文化史研究理论方法及文化通史编撰形式,通过分析、评价其得失,指出其中值得今天文化史研究反思和借鉴之处,并由此强调一部好的文化通史著作应做到理念、方法、材料和文本的兼容与和谐.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宪运动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联省自治运动的一段插曲,湖南率先制定《湖南省宪法》并付诸实施.这一“宪政史上的奇迹”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联省自治和省宪运动的失败虽然与时机不成熟有关,但主要在于宪政文化的缺失.宪政是一种宽容(tolerance)、妥协(compromise)、诚信(bona fides)与合作(cooperation)的积极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它强调的是人类的理性自治.正是由于在私人生活中秉持宽容、妥协、诚信与合作的精神,人类才能逐步认识到在公共政治领域践行它们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摒弃暴力实施宪政,自治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从明初到鸦片战争前夕 ,海上华商网络经历了摧残、重建、武装、渗透等恢复和发展的阶段。 15世纪初到 17世纪初 ,海外华商为对抗明朝打击海上私商贸易和移民的政策 ,从合法商人转为走私海商 ,再以武装海商集团对抗朝廷的武力镇压。后期 ,朝廷不得不开放海禁 ,海商归位为合法商人 ,海外华商网络重焕活力。尤其是郑氏家族建立的“海上帝国”主导了远东海上商贸。郑氏以后 ,海外华商网络的支柱和大本营 ,逐渐从中国沿海地区转移到海外华人社区。  相似文献   

10.
AA制     
《阅读与作文》2011,(7):17-17
关于中国的“AA制”,其渊源众说纷纭,据维基记载,“AA”非舶来品,大概是中华的独创。“AA制”在国外,英美人习惯上叫“Dutchtreat”。看来,源于17世纪那场“英荷战争”,荷兰人真的要永留英国“史册”了。  相似文献   

11.
有关春秋时代的文献中不时谈到“室”,其中大部分是关于“分其室”、“纳其室”,“兼其室”的记录.这种“室”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时期大量出现了“室”?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金文中有“室”,如《羌伯??》铭:“子孙归(父步),其万年日用高于宗室”,而大量关于“室”的记录则在文献中,如《左传》襄公十六年云:“宋公闻之曰:臣也不唯其宗室是暴,大乱宋国之政”.此二例说的都是“宗室”.“室”一般除指房舍之外,或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一词,来源于西文Museum。Museum又源于希腊文Mouseion,意为艺术之神的座位(a seatof the muses),或为受Muses鼓舞而产生的艺术品。自17世纪牛津大学的阿什莫林博物馆建立之后,Muse-um 才成为各类博物馆的统称。直至19世纪中叶,才由日本学者依据汉文字义将Museum一词译引到中国。 按中文字义,博为大、广、多;物则合人为物和自然物;馆意为公共建筑物。因而,“博物馆”当为博览、保存、精通万物之场所。但是,关于“博物馆”的确切定义也曾有过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并逐渐得到深入和完善。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的章程曾规定:“博物馆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美术、工艺、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的机构,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但图书馆如无常设陈列室者除外。”后虽经多次修订,均有类似涵  相似文献   

13.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到了宋代朱熹为之作注:“文,典籍也,献,贤也。”所以古之文献,泛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字材料。到了现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载体材料和记录知识的方法,使原来意义的文献函义逐步完善.根据 GB4894——85《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国家规定:“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所以说,文献是人类知识、信息和情报的记录,是大脑思维与记忆力功能的延伸。按其记录形式,它可以分为手抄文献、印刷文献、声像文献、缩微文献、甲骨文献、金石文献、杌读文献等。  相似文献   

14.
探究我国古代儒家学说, 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精深的公共关系意识: 儒家的仁政学说与公共关系学有着共同的依据和出发点- - 公众利益; 儒家的义利观与现代公共关系学说所倡导的“真诚合作, 互利互惠”原则都具有相同的意义。儒家所强调的“礼”包含了公共关系活动中所讲求的礼仪。儒家的 “人和”思想恰恰体现了现代公共关系学的 “双向对称模式”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5.
荷兰莱顿大学人才培养的传统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创建于1575年的莱顿大学是荷兰最古老的大学.在长达4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莱顿大学经历了17世纪、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及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三次繁荣,虽然历经沧桑,兴衰交替,但它一直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主动顺应时势,在传承中创新,形成了追求自由、广揽名师、开放心灵等传统与特色.其传统及其形成传统的成因可供我国高校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加以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6.
明朝末年英国人来到中国,揭开了中英关系的序幕,同时也开始了英国对舟山长达两个世纪谋取舟山为自由港的历史。先是通过舟山这个良港与中国贸易,来打开中国的市场;然后派遣使团来华,试图通过外交谈判来开放舟山;最后是通过军事手段占领舟山,强行把舟山划为自由贸易港。  相似文献   

17.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旨,“稳增长、上台阶、促开放、保生态”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义。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稳增长视域下“荷兰病”的绿色金融缓解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在省际层面存在“荷兰病”视角下的资源诅咒现象,绿色金融发展对“荷兰病”具有缓解效应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促进制造业发展是绿色金融缓解“荷兰病”效应的主要路径。基于此,中国可通过以下途径来提升绿色金融在缓解“荷兰病”效应中的作用:一是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防止资源产业过度繁荣导致制造业空心化现象发生。二是大力支持绿色金融发展,为资源节约型制造业发展提供充沛的金融资源支持。三是重视区域异质性,实现绿色金融规模发展与适度发展的有机结合。四是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功能,切断“荷兰病”效应的发生机制及“荷兰病”对资源诅咒的传导路径。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的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等,为发达国家文化行政改革和公共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范式.在这些理论的指引下,各国在公共文化发展中形成了多种实践模式,尤以“政府主导”模式、“民间主导”模式、“分权化模式”最为典型.当代中国的公共文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公共文化领域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论背景与实践经验的借鉴,可以更好地促使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持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晚清以来全球化浪潮以其巨大的物质与精神力量给中国文化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这已经成为了历史事实。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影响逐步深入,文学研究者们面对传统与现代、中心与边缘、全球化与民族性的二元张力结构,以庄严的使命意识与价值焦虑提出了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与文论的“失语症”等前沿话题。近年来,中国文论研究者众说纷纭,洞见迭现,张荣翼的《冲突与重建———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理论问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下文简称《冲突与重建》)就是其中颇富创意的论著。该论著通过研究20世纪以来中国文…  相似文献   

20.
近代留学生群体发展的过程,亦是公共文化空间构建的过程,具有双重文化性.近代留学生群体在国内外创建学会(社)、创办报刊杂志,并通过这些传播文化、争论问题、互动交流、展示自我,于是公共文化空间逐渐形成.近代中国的公共文化空间与西方社会所谓的“公共领域”不同,前者是产生中国式“公共领域”的土壤,其功能的具体表现既有文学式的优雅,亦有政论式的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