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达摩——印度文化的核心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 ,读了几本有关印度历史文化的书 ,如澳大利亚知名学者 A.L.巴沙姆主编的《印度文化史》、印度著名史学家 D.D.高善必著的《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以及印度学者 C.巴德里纳特著的《达摩——印度和世界的秩序》等。在阅读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达摩”这一观念在印度人心目中的神圣性以及在印度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 ;不了解它 ,恐怕很难深刻地理解印度的民族心理与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举一个例子 :在古代印度人的心目中 ,并没有“宗教”和“世俗”之分 ,他们生下来就继承了父母的精神信仰和生活习俗 ,他们把这种信仰、追求…  相似文献   

2.
全世界的许多人都认为印度是一个神秘的国度 ,即使是到过印度多次的人也觉得她神秘莫测。其主要原因大抵来自印度的宗教。印度以宗教繁多著称于世 ,众多的宗教共同铸成了印度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宗教自身的神秘性使得多样的印度文化放射出奇异的光芒 ,而在诸多的宗教中又有许多神秘主义派别 ,使得本已奇异的印度文化平添了一道道令人迷幻的色彩。印度的苏非派就是这样一个神秘主义教派。它是伊斯兰教的一支 ,已经在印度流传了上千年。唐孟生博士的博士论文《印度苏非派及其历史作用》最近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部书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伊斯兰…  相似文献   

3.
郑瑞祥 《南亚研究》2010,(4):154-156
朱新天博士的新著《印度教万神殿艺术——印度王后井探秘》,是她近20年来苦心研究印度艺术的结晶。该书已分别以中、英、法三种文字同时出版,在国际印度艺术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崔连仲先生所著《从佛陀到阿育王》出版后,我很快就读到了。可能因为是同行,对于它所叙述和讨论的这一段历史也感兴趣,加上在林承节《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1982年)和刘欣如《印度古代社会史》(1990年)以后,又是相当久没有见到印度的断代史了,我读这本书时便  相似文献   

5.
王树英同志的《印度文化与民俗》一书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于去年底出版发行,这是作者继《印度各邦历史文化》(1982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捧读之际,不禁感叹:功夫不负有心人。《印度文化与民俗》凡26万余言,12章,涉及到印度的历史、地理、宗教、民族、语言、风俗、文学、艺术、教育等各方面内容,包罗之夥,可称为印度民俗的小百科。提起印度,国人大多都知道有此一国,但若问:印度人信什么宗教?(当然,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印度人并非清一色地属于某一宗教的信徒)我们百分之八十的同胞都会毫不含糊地回答:“佛教!”其中包括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答出印度教的人为数不多,至于能同时说出印度教、伊斯兰教、耆那教、锡克教、基督教和佛教等印度流行的几个宗教的人,恐怕就少得可怜了。原因大抵有两个方面:一是印度传来的佛教对中国影响太  相似文献   

6.
印度神话是世界各民族神话的重要宝库之一,其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派系复杂,大体上可分为原始部族神话、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神话、佛教神话、耆那教神话和其他神话等五大体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神话,主要记载于卷帙浩繁的《吠陀》文献(包括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和传承经典等)、《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往事书等典籍里。本文拟以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神话为例,探讨一下印度神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印度建国方略的基本目标是在世界上“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这是印度已故总理尼赫鲁早在印度独立前就确定的。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如今印度已具有较强的综合国力,成为南亚地区强国,并正向21世纪建设世界大国的目标前进。世界银行预测,到2020年印度将建成为世界上第四或第五位大国。美国前总统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在近期出版的《大棋局》一书中,也把印度列为世界上六个地缘战略国家之一,与美、法、德、俄、中并列。  相似文献   

8.
要了解现实的印度,就必须参透其历史与文明发展的历程。本文着重探讨了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毗湿奴的形象、来源和发展、围绕他展开的化身故事、形成的各种玄理、对他的赞颂,以及他众多名号的含义。从微观入手阐释印度教的发展是本文的独到之处与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9.
印度中世纪的印度教帕克蒂运动是在印度历史上发生过重大和深远影响的宗教运动。本文探讨了该运动的性质、起因及其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10.
朱明忠 《南亚研究》2011,(3):150-160
近代以来,印度教原有的种姓制度和等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1947年独立以后,印度政府制定的新宪法和各种法律制度,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更进一步加速了种姓关系的转变。种姓制度和种姓关系的这种变化,正是传统印度教走向现代印度教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