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谦益于明末著述的《读杜小笺》对杜甫的《秋兴八首》作了笺注,入清之后,《钱注杜诗》又更为详尽地为这八首诗作了注解。两次笺注侧重不同,方法各异,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钱氏在“天崩地解”之后,于笺注《秋兴八首》中,以史证诗,寄寓其对前明的忠诚,满怀遗民之痛。  相似文献   

2.
仇兆鳌《杜诗详注》引王生《杜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这个评论是不错的。 《秋兴》八首,是杜甫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在夔州时所作。前人为之注释的甚多,今人探讨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的也不少,都各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由于它是律诗,概括性很强,所以真正明白诗的内含是不容易的。如果硬要和当时的史实加以比附,往往失之于穿凿附会;如果不去寻求诗句中的确切所指,又往往失之于笼统抽象。  相似文献   

3.
杜甫的诗歌,自宋至清,注家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援据繁富,而无千家诸注伪撰故实之陋习,核其大要,可资考证者为多。”然洋洋巨著,疏漏之处,实亦难免。后出的注本如杨伦的《杜诗镜铨》、浦起龙的《读杜心解》,对仇注均作过补充和纠正。清人施洪保所著《读杜诗说》驳难仇注,不遗余力,其中  相似文献   

4.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秋末,杜甫在阆州作有《警急》《王命》《征夫》《西山》四诗。早在明代,名儒杨守陈就说《王命》等后三章是为讥高适而作。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都采杨守陈说列入《警急》诗注后: 四明杨守陈曰:此下三章,皆为高运作,讥其不能御虏  相似文献   

5.
杜甫的七律标志着杜诗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文章首论杜甫七律的时空感;次论杜甫七律的内涵外延以及抒情风格;最后论析杜甫七律的章法与句法.  相似文献   

6.
杜甫的七律标志着杜诗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文章首论杜甫七律的时空感;次论杜甫七律的内涵外延及抒情风格;复次论杜甫七律的章法句法;最后论杜甫七律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杜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杜甫逝世不久,便有润州刺史樊晃整理的集子问世。一千多年来,杜甫的诗歌不断被后人收集成册而广为流传。其后宋人郭知达的《九家集注杜诗》、明人王嗣 的《杜臆》、清人钱谦益的《钱注杜诗》、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浦起龙的《读杜心解》、杨伦的《杜诗镜铨》等斐然继起,各自所长,成为不可或缺的杜诗专著。但是,新中国建国五十余年来,尚无一部完整的,以今人全新的观念来铨释杜诗的专著,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有鉴于此,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组织本馆业务骨干和四川杜甫研究会部分学者,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编写成…  相似文献   

8.
钱谦益推崇杜甫,将其学习心得陆续写成《读杜小笺二笺》,辑入《初学集》。明清易代后,嘱托来家坐馆的朱鹤龄补续成书,朱氏却增删内容,失其笺诗微旨,引起注杜之争,二人交恶。这促成《钱注杜诗》知人论世,精审周详,富有以史证诗的鲜明特色,并对宋以来杜诗学中曲解和附会杜诗,产生拨乱反正之功,为影响极大的杜诗注本之一。  相似文献   

9.
朝鲜诗家李瀷对杜甫的诗歌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论析,包括对杜诗的细读,如细致深入地分析了《八哀诗》中《赠司空王公思礼》、《故司徒李公光弼》、《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等诗,虽存在主观臆断现象,但新见叠出.李潩还对杜诗的词语进行了考释、辨析,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的见解.李瀷更以比较批评法论杜诗,把杜甫与李白、韩愈、屈原等诗人作对比,在比较中见杜诗风神.这些解构,呈现出非常鲜明的特点:李瀷在各家注杜的前提下,充分肯定了正确的释义,大胆纠正了许多前人注杜的纰漏、错误;李瀷更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用实证的方法考究杜诗,提出了注释杜诗的方法——“以杜释杜”.李瀷的杜诗研究是世界范围内杜甫研究的有益补充和丰富,颇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杜诗自宋元以来,注家蜂起。历代学者钩稽探索诗人交游,考证精博,成绩斐然。只是杜甫一生游踪殆周海内,相识几遍天下,而文献资料分散,注者网罗难于赅备,所以可考而失考、当笺而未笺者,仍不乏其例。笔者因就涉猎所及,裨补旧注阙漏,笺证数则于下。文中所引诗,并据仇兆鳌《杜诗详注》,不再一一注明版本、卷次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