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矛盾律和排中律是什么关系,它们的含义应该怎样表述,违反不矛盾律和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有那些情况?我们觉得,这些问题有从思维实际出发加以总结、补充的必要。 一 不矛盾律和排中律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条基本的逻辑规律。不矛盾律的含义是说,人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对于同一个思考对象,不能做出两个歪曲实际的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不矛盾律就向人们指出:在这两个互相矛盾或反对的判断中,必有一个是假的(也可能两个都是假的),因而,人们对于这个思考对象,不能不顾实际地  相似文献   

2.
逻辑矛盾探微孙佃永逻辑矛盾是违反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不矛盾律是一条保持逻辑思维首尾一贯性的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反映对象的同一方面的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都是真的,必定有一个是假的。因而,它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  相似文献   

3.
关于矛盾律     
文章指出了矛盾律定义中的几种错误,并给出了修正后的矛盾律。  相似文献   

4.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与客观事物的规律的关系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领域本身的规律,而不是由对客观事物的规律的反映所形成的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是思维的主体(人)的大脑的相对稳定性。这些观点并不违背列宁的教导,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相似文献   

5.
在亚里士多德关于矛盾律的表述中,核心概念乃是"是",而不是"存在"。矛盾律的正确表达应该是"一事物不能既是又不是",而不是"一事物不能既存在又不存在"。在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译本的相关论述中,"存在"这一术语的采用给我们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带来许多难以理解的问题;究竟是"是"还是"存在",不仅涉及对矛盾律本身的理解,而且涉及对亚里士多德有关思想的理解,同样牵涉到对西方哲学中being这个核心概念的理解。研究西方哲学,应该以"是",而不是以"存在"来翻译being,并且把这贯彻始终;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翻译的问题,而是如何理解西方哲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在科学技术事业中起着关键的不可替代作用的科技期刊的编辑,其自身科技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水平。从微观层面看,编辑人员的科技素养包括基础理论知识、编辑学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等。编辑人员应该学习编辑学知识,把握编辑出版标准,推出规范化学术期刊;学习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运用先进的编辑手段,编出现代化学术期刊;加强专业理论研究,铸就精品化期刊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因意思表示错误而订立的合同称为错误合同.为了交易安全、快捷和信赖关系,将意思表示错误理论运用于合同实践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错误合同的认定,明确意思表示解释与错误规则在合同中的适用关系以及错误合同的认定方法;二是在错误规则与其他制度对合同均可以调整的情况下应该如何适用的问题.在瑕疵担保责任与合同错误规则对买卖合同都可以调整的情况下,应区分在质量通知期间之内外两种情况.如果在质量通知期间之内,应该允许当事人选择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救济方式;如果在质量通知期间之外,原则上应该禁止当事人根据错误规则救济,否则将与买卖合同中尽快解决有关质量纠纷的立法宗旨相违背.  相似文献   

8.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4期载马玉珂、苏越二同志的《对不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关系及其内容的新探》一文(以下简称《新探》)。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如认为对矛盾律的内容不必加上“同一思维过程”的限制;又如认为对两个互相矛盾的观点含糊其词,回避明确表态是违反排中律的一种情形,等等。但是,文中反复强调排中律要求排除“对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同时加以肯定”,并认为在这一点上排中律和矛盾律有“重合之处”,却令人不敢苟同。现在略述浅见,以就教于马、苏二同志。 《新探》说:“对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同时加以肯定,这是违反排中律的大量情形;不过,由于它与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有重合之处,因而长期被人看作只是违反不矛盾律,而它  相似文献   

9.
文字加工是学报编辑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它包括对稿件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内容、注释等方面的加工,忽视了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会给编辑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编辑工作中常见的文字问题有:章节段落标题不当、语法错误、词语错误、标点符号错误、文字重复、表意不清等。编辑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在英语听说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适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法纠正学生口语中的错误,会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听说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崇高信仰与现实利益之间的脱节和正确信念与不良"潜规则"之间的冲突,是制约我们理想信念教育的两个"瓶颈",要破解这两个"瓶颈"必须基于价值多元化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多元化价值需求这个现实前提。崇高的信仰,是个人选择的,同时也是众人追求的美好向往。但对于个人而言,这是一个长期的理性化的学习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要注意识别潜规则的实质,并辨别其与正式制度的区别,避免制度设计的误区。应以"优良"潜规则替换"不良"潜规则,为构建优良从众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纠正目前长安文化研究中的某些偏见甚至错误,通过历史溯源和文献解读,提出长安文化应该是自古以来发生在汉、唐等朝代称之为“长安”的这块地方及其附近地区的历代各种文化的总称,以周、秦文化尤其是西周礼乐文化和秦代制度文化为代表的早期长安文化,是整个长安文化奠基、形成和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是长安文化的渊源和根本,绝不能将其排除在长安文化的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诚信是大学生群体在进行的所有网络行为中,遵守承诺,信守约定,不利用网络作为工具从事不诚信的行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依据学识,诚信也是不可缺少的.大学生网络建设是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阵地的重要体现,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和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然而当网络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奉献给青少年的同时,也把"垃圾"和"黄毒"塞到了他们手中,它们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对于这种现象,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免费资源,以"导"为主,避害趋利,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员应以自身的博学多才引导读者“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只有不断读书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使读者满意,才能真正实现民族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办馆宗旨:“读者满意就是图书馆员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1、“量力性和可接受性”、“高难度、高速度”、“最近发展区”,是适于不同学生和不同学习材料的学习原则。2、有些学习需要以学生的直观的生活经验作为起点,不断向教材中的理性知识渗透;有些学习是以教材中的理性知识为起点,不断向后续直观经验进行扩散。3、对“顺应”概念的解释形成四种类型。从另一角度,又分为主动适应和被动适应。4、个体即可认知外部世界存在的秩序与规律,又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主建构知识。5、知识系统的稳定是相对的,不稳定是绝对的;完整性和封闭性是相对的,不完整性和开放性是绝对的。6、人类社会中的一些成果是合作互动形成的,另一些成果则是独立思考形成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形成这两种学习和工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声乐是一门被称为"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传授。课堂上声乐教师的范唱对于学习者来说具有不可衡量的价值,它不仅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也是一个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它应具体体现在声乐教师范唱的声音美、语言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语法对关联词功能定义的局限性,指出在俄语中,关联词что在不同的复句中其功能是不同的:在代词性疑问句和代词性复性复指联系句中что的本质区别在于其是否保留疑问意义;在定位复指联系句与非定位复指联系句中что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语义是否确定。同时,关联词что在这些复句中除了具有连接功能外,尚有许多不同之处,这就是同形异义现象,对不同之处的研究将有助于对不同语言现象的更深更细的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声律》篇集中体现了刘勰的声律观,同时也是齐梁时代诗歌声律理论高度发展的集中体现。《文心雕龙》的声律论不仅是齐梁之前诗歌声韵规律的正确总结,而且也对其后发展出来的近体格律诗、词、曲,都有着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可以说,以"和谐"为思想核心的刘勰声律论,对于中国诗歌来说,几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  相似文献   

20.
今通行本《类篇》有中华书局的姚刊三韵本影印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上海图书馆藏汲古阁影宋钞本影印的本子。但中华书局姚刊三韵本讹误甚多,使用前需对其进行校勘。以中华书局本(1984年12月第1版)为底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本(1988年2月第1版)为参校本,对《类篇.石部》进行校勘,可以发现:姚刊三韵本《类篇.石部》存在释义和读音方面的一些错误,如"碑"下所引郑康成之说"官"当作"宫"、"空"作"窆","砠"所引《说文》"石戴土"当为"土戴石",《说文》"■"之释义"石也恶也"的前一个"也"字乃"地"之偏旁讹夺,等等。同时,《说文》、《集韵》也有若干失误。这些讹误主要是由形近而讹、偏旁讹夺、倒文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