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从“注重一题多解,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抓住实质、一题多变”、“注重数学思想、寻求一题多用”三个方面探讨数学解题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专业,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驱动下,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创新局面。这主要体现为“行业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三大创新要素。三大创新要素看似具有一定独立性,其实是密切关联的,尤其体现在全国高等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课堂之上。然而,教师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行业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来提升学生就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新时期环境以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文章就此展开,针对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展开,结合“理论与实践一并重视”“强化学生专业交流”和“建立校企协同机制”专业教育课堂之下的三大标准,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以重庆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为例,指出学校对学生专业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表明该创新教学模式在学生职业生涯过程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阵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4.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已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成为每一个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的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认识上要进一步搞清“新”和“创新”以及“创新精神”的基本含义。“新”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前无古人”的层面,即首创性的事物,这种“新”只有少数人可以企及。二是“概率不大”的层面,就是在特定群体中是鲜见的,同样具有“新”意。创新有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造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作以下尝试。一、激趣法创情境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让学生乐在其中,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6.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等,这是新世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这些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创新是21世纪的“通行证”。中国教育在新世纪教育中,必须把创新的培养作为终极目标凸现出来,所以在过去的一年多来,在实施华师大版数学新课程及课程标准中,从以下几方面来多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数学活动课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一位哲学家曾说过:“科学知识不应该是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指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即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继承与创新过程,需要一定的创新激情参与…  相似文献   

7.
“与进俱进”源于《周易》的“与时偕行”、“与时消息”。江泽民从中提炼出“与时俱进”的概念并赋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指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面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难现状,教师改变作文评价模式,变“讲评”为“品评”,重激励,提兴趣。大胆创新,放手学生“批作文”、“推作文”、“品作文”,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作文评价中,在品评中畅享收获。  相似文献   

9.
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努力探索,想尽一切方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用教师“教”的创新火种去点燃学生“学”的创新火焰,使生物课真正成为孕育学生创新思维的乐园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造性是一种综合性素质和多层次的素质,本文从注重知识的发散点,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变“平面教学”为“立体教学”、一题改一题多变、综合实践活动和多学科融合、理论联系实际等几方面阐明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途径、创新思维及创造的激情,增强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杨兴贵 《科学咨询》2009,(22):71-72
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指通过教育的引导者,即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品质”,以发挥创造的潜能。那么我们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英语创新教育必须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语文教学,包蕴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如何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启学生创新大门?笔者想以“课堂作文导训”为题将自己的实践体会,述诸笔端。一、课堂拓创新之壤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语文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教科书。刚刚走上讲台时,面对的是三十多个卷着脚腿、打着赤脚上学的偏远农村娃。八十年代的农村连十四寸的黑白电视都没有几部,哪来丰富的课外阅读?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吴玉丽  罗俊 《科学咨询》2023,(1):151-153
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下,学生组织形式与班级管理模式不断发生了创新和变革。以班委会与团支部为主体的一体化运行机制能够立足班级实际,以学生主体,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与组织运作中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推动高校班级班委会和团支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在班委会和团支部一体化运行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却存在“权利失衡”“制度落实难”“职责不清晰”“活动刻板”等问题。对此,我们需要在结合班团一体化建设内涵、特点、目标的情况下,通过“辅导员与团委工作的融合”“完善工作机制”“厘清工作职责”“创新活动形式”等方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4.
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体现为“办文、办事、办会”的“三办”能力。在切实提高学生“三办”能力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创新思路以院办报纸为平台,学生通过全程参与报纸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在实践各环节中充分锻炼提升核心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利用课堂教学来渗透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让师生走出“题海”,把教学重点转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一、以问题为支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数学来源于实践,也应用于实践。而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能力因素中,首先是“运算能力”,其次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的强弱在学习效率上差异很大,但能力的载体是知识,知识的载体是教材,数学  相似文献   

16.
陈春华 《科学咨询》2007,(20):25-25
在新教材中无论是阶段目标设定还是教材内容、评价方式的选择,始终都把“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首位,始终坚定着以“普遍提高学生体质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身习惯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为目标,力求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精神,立足于“动”,重在于“创”,以“教”为导,以“学”为本。  相似文献   

17.
曾兴强 《科学咨询》2010,(12):42-42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18.
面对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时代呼唤着创新教育。“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信息技术课程也不再是简单的计算机课程,在教学中努力将信息素养的培养.“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界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文在五个方面叙述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2、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4、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灵感;5、提倡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