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具体指的是天文学、医学及生理学革命、纺织机和蒸汽机革命、电动机和发电机革命;它们的产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科学革命使科学获得了独立与发展,两次技术革命体现出了科学与技术各自起到的作用,它通过促进产业革命推动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变化,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着巨大作用的。它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在历史上,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通常我们把人类认识自然界的飞跃称为科学革命。它导致了技术革命,即导致在能源利用和生产工具、生产工艺方面的重大变化。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科学革命和四次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中国有远见的农业科学家就农业新技术革命的前瞻性研究及所作出的判断,越来越为实践所证实。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自然手段的质变。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将导致产业革命。作为人类基础产业的农业正面临重大变革,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普...  相似文献   

4.
一切哲学思想,及其体系均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也是历史的产物.表现出理论思维内容,必然受时代所制约.从17世纪后半叶到18世纪英、法两国先后完成了资产阶级产业革命.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在19世纪后半期;本世纪50年代又发生了第三次技术革命.与这些技术革命相交融的是科学革命。革命实践中自然科学的发展必然(自觉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哲学发展的动力,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创建,必将极大地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在其深厚的科学技术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社会革命和社会系统工程三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革命就其对人类命运影响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而言,是我们时代唯一的、全球性的现象,是生产力根本质变过程的总和。这种质变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融为一体以及科学变成直接生产力的结果。我们认为,科学技术革命从一方面来看,是客观现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对  相似文献   

7.
在高科技时代,科学日益迅速地转变为直接生产力,并对社会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形成了下述新的特点: 1.高科技导致新技术革命。与以往的技术革命相比,新技术革命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它以电子革命为开路先锋,组戌了以大规模集成电路、激光、光纤通讯、计算机和智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科技思想发展和技术革命活动的历史证明,其“科学也是生产力”和技术革命的思想具有历史唯物主义基础,表现了他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准确把握.研究毛泽东对科学技术与技术革命的科学论断和科学分析,及其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考察技术革命等主张,可以得出,毛泽东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9.
1当前气象科技发展的趋势气象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整个自然科学与技术发展基础上的。自然科学中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工业技术的不断革命,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气象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二十世纪中叶的第三次工业技术的革命。这次技术革命是以原子能、空间技术、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它还包括自动控制,遥感、激光及合成材料工业的重大发展,同时还产生了新形的综合性的基础理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自然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无疑地为气象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1.1气象科学的数学化马克思指出:“一种科学只…  相似文献   

10.
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就是以数字革命为先导的数字化信息革命,即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这场革命必将像以往历次技术革命一样,带动人类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变革。我们知道,l6世纪,以蒸气机技术为先导,导致了工业革命,人类结束了五千多年农业社会的漫长历程,进入了机械化时代。l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电气技术为先导,引发了一场电气化革命,人类走进了电气化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80年代末,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先导,引起了一场信息化革命,人类走向信息时代。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发生,也都给教育带来翻天覆地…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是不同的,每一次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都是伴随着技术的飞跃而产生的。第一次技术革命确立了工厂制度,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得企业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方式成为主导,到了第三次技术革命时期的20世纪90年代,一些垂直一体化的大型企业出现了垂直分离的趋势,生产组织方式又出现了新的革命。如何把握技术进步的契机来选择自己的生产组织方式,是现代企业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重大课题,是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广阔的领域。对这一课题进行教学与研究,首先需要阐明三个问题。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形势16-17世纪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革命,经过18-19世纪的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13.
从思想启蒙到产业革命的三次循环与中国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0 0年的社会发展存在着如下的周期循环 :思想启蒙→政治革命→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 ,至今已经历了三次循环 ,每次循环都把社会推向新的阶段 ,都发生思想中心、科学中心、技术中心、世界强国的转移。中国在前两次循环中落后了 ,在第三次循环后期开始加快现代化步伐 ,追赶世界先进国家  相似文献   

14.
钱学森阐述了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区别及它们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指出了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前景。他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对第五次产业革命及信息网络建设,他也作了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在工业革命后期和完成以后的若干年内,发生了一场世界性的交通和通讯革命,用现在的语言说,即传播技术革命.它使大众传播媒介和其他各种信息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此世界逐步进入了密集型的社会交往的时代.文章全面阐发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传播技术革命对社会结构影响的思想.从他们关于这场革命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用时间消灭空间呈现着一种无限发展的趋势.因而,像抢行情、抢新闻这种现象,终究会随着时间完全战胜空间而成为多余.  相似文献   

16.
近代科学革命动摇了宗教的思想与信仰,技术革命造就的工业革命隔断了传统化的自然基础。现代科学重新建构了当代人的世界观,现代科技的双重效应成为社会化的重大主题,科技在现代化中的份量在加重,现代科技造就了后工业社会的化模式,科技增强了化的影响和力量。科技革命促进了大众化的兴起,为大众化创造了技术条件,提供了经济条件,赋予了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17.
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由手工工场阶段向大机器生产的过渡。作为产业革命的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生产技术革命,同时也是一次社会革命。它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促使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近代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对抗阶级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当今时代发生的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合流,要实现科教兴国,必须加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提高教学教育质量,特别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校企结合正是大大促进了教学的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校企结合之路,大大地加强了学生们的就业能力。根据实践探索,阐述安徽科技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如何更加有效地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的教育理念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当今,科学技术革命的洪流滚滚向前,人类社会面临着深刻的大变革。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流传着一种思潮:有人说什么,马列主义创始人并不关心科学技术革命,也没有预见到现代的科技革命,所以科技革命与马列主义“无关”;还有人甚至说,在新的技术革命面前,马列主义已经“过时”了,“不灵”了;等等。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史中存在着许多科学革命与科学还原共存的真实案例,这与大众观点所强调的二者在科学理论观和科学问题观上的对立性和互不相容性正好背道而驰。历史上,主要存在两种驳斥革命与还原对立说的主张:一种是Shap-in的"无革命说",另一种是Schaffner的"革命、还原同一说"。其中,前者否认科学革命的本体存在,而后者否认科学革命的相对独立性,即否认革命在认识论上的可区分性,这两种驳斥对立说的主张都过于极端。事实上,为了辩护革命与还原之间的共存,可以直接诘难库恩早期的那种革命观:首先,库恩的"范式"概念是模糊的;其次,"革命"在本质上存在着不彻底性;最后,彻底的相对主义是不存在的。此外,革命与还原的共存还可以从"还原所具有的革命性"得到验证。还原的革命性体现在还原理论与被还原理论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尤其是体现在二者的术语在意义上的变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