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写了一篇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了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的恋爱故事。此后,不断有文人墨客对其进行改造与补充。其中,以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最为著名。从《莺莺传》到《西厢记》,其内容、人物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改变,由于承载这一故事的文学体裁不同,加之不同时期社会思想文化的变迁,使得爱情故事要表达的主旨出现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莺莺传》具有两个突出的美学特征,即诗性审美与悲剧质性,而这两种美学特征与唐代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代诗歌繁荣、开放、豁达的民族文化心理以及门第观念等都是《莺莺传》美学特征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元稹不仅是中唐极负声誉的诗人,而且是传奇小说的创作高手,他的《莺莺传》不仅在当时就引起轰动,而且影响远播后世。以它为蓝本的改编作品以不同的文艺形式广为流传,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道独特的景致,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学界关注。围绕《莺莺传》的创作动机、人物原型、写作时间、审美价值、艺术成就等问题展开的长期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悬浮在小说中的仍有一些令人困惑的矛盾现象不能尽然消释,还有待于转换视角进行新的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古代小说在唐代以前还是萌芽状态 ,到了唐代才起了重大变化 ,而中唐年间又有一个飞跃发展 ,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许多传奇名篇如《任氏传》(沈既济 )、《柳氏传》(许尧佐 )、《李章武传》(李景亮 )、《南柯太守传》(李公佐 )、《莺莺传》(元稹 )、《李娃传》(白行简 )、《长恨歌传》(陈鸿 )、《霍小玉传》(蒋防 )…… ,都产生在这个时期。本时期还有小说集产生 ,如《玄怪录》(牛僧孺 )、《通幽记》(陈邵 )等。传奇小说在这个时期以作者之众 ,作品数量之多 ,而且作者的兴趣多转向今生现世 ,艺术更趋娴熟 ,抒情气息极其浓厚标志着它的成熟…  相似文献   

5.
元稹的<莺莺传>是唐传奇中的名作,多数学者都从其人物形象、爱情悲剧成因、作者创作心态等方面来作为<莺莺传>研究的核心,但却很少有人仔细分析过出现于作品中莺莺致张生的那封书信.这封动人心弦的长信,不仅显露了莺莺的才华,塑造了千百年来让读者同情、喜爱的莺莺这个女性形象;而且成为广大读者解读、理解莺莺这个形象的一个重要途径.细读文本,从内容的丰富性、艺术感染力、审美价值功能三方面,可见该书信在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复杂内心世界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唐传奇小说《莺莺传》是西厢故事的源头,《董西厢》是西厢故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文化的变迁是《董西厢》情节和人物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董西厢》创作于女真统治的金代,这是一个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发生冲突与融合的特殊时期。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这两部作品分别带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并与多种资料结合,通过对《莺莺传》中张生与崔莺莺始乱终弃的爱情故事分析,探讨了唐代在室女受教育的情况、参与社交的状况以及婚配的等级门阀观念状况等。莺莺形象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唐代在室女的生活现状,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元稹《莺莺传》的文本、唐代社会、唐人传奇、元稹诗文之考察,从而得出结论:《莺莺传》为元稹游戏之作,并试图作出心理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唐传奇《霍小玉传》所引诗句“开簾风动竹,疑是故人来”与原诗文字有出入,是作者蒋防有意为之。引诗改字为与小说实景及情节相照应,造成诗谶线索,暗示主人公命运,由此可深入认识《霍小玉传》命运悲剧思想。由引诗可进而思考《霍小玉传》所受《莺莺传》之影响,《霍小玉传》反思当时中唐士人婚宦问题,对人性与社会之矛盾有更深刻表现,小说将主人公遭遇归委宿命,悲剧精神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考察唐传奇的时代背景和其他传奇作者的影射习惯以及元稹的生平和崔莺莺的姓氏,我们有理由相信<莺莺传>可能是一部具有现实暗寓的作品,崔莺莺的家世境遇和她的姓氏可能是对唐代山东士族衰落的社会政治地位的真实写照.这种衰落主要是由于唐代的政治斗争中山东士族、关陇士族、新兴进士阶层和宦官集团等政治力量的较量和变化,山东士族虽然享有很好的社会声望,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政治集团,在各种政治力量的打击下,自中唐以后彻底走向了没落.考察元稹的家世和仕途经历,发现他与山东士族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纠葛,而这一点也表现在张生对崔莺莺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11.
自公元九世纪唐人元微之的《莺莺传》问世以来,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崔莺莺与张生恋爱的故事题材,曾以不同的文学形式在各个历史时期一再出现,直至今天依然为人们所熟知.元微之的《莺莺传》是传奇,实际上就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它是最早叙述崔张故事的文学作品;在宋代,诗人们又把这一题材写成诗歌唱词,保留至今的还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至金,董解元以说唱文艺  相似文献   

12.
文学本位视角下“红娘”形象流变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实甫《西厢记》成功塑造了聪明伶俐、泼辣机智、正义勇敢的丫鬟红娘。然而红娘形象的成熟却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在唐代元稹《莺莺传》中是对剧情发展无关紧要的人物,在金朝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是崔张爱情的牵线者,在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定型,成为舞台经久不衰的形象。反封建礼教程度的加剧、作品体裁变化以及戏曲的传播接受是红娘形象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一、名称和渊源“传奇”是明清时期的重要戏剧体裁之一。“传”读作chuan,与“宣传”的“传”同音,而与“史传”、“传记”之“传”(读作zhuan)不同。其实“传奇”这个名称,在文学史上不一定都是指戏剧,如鲁迅编的《唐宋传奇集》就是唐代的短篇小说。“传奇”这一名称,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涵义,“明清传奇”是指明清两代的长篇戏剧剧本。近人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曾简要地作了说明:“传奇之名,实始于唐。唐裴铏所作《传奇》六卷,本小说家言,此传奇之第一义也。至宋则以诸宫调为传  相似文献   

14.
《莺莺传》是唐传奇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在当时及对后世影响最大。从张生和莺莺都是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这一新的审视角度来分析《莺》传的具体情节,可以看出张生是元稹着意鞭挞的对象,莺莺是作者倾注同情的人物。文末的“忍情”之说,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读者的客观感受是统一的。因此对《莺》传的评价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应予重新认定。  相似文献   

15.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玉人"呈现出一定的隐语色彩。《莺莺传》和《西厢记》中的"玉人"指谁,历来众说纷纭。通过考析原典,旁及文本生成环境等,认为小说和戏曲作品中的"玉人"所指并不相同。《莺莺传》中的"玉人"指张生;《西厢记》中的"玉人"则指崔莺莺。  相似文献   

16.
《莺莺传》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代传奇中,元稹《莺莺传》是一个很特出的存在。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唐之传奇文》中就将其与李公佐之作相提并论,谓为“于后来影响最大而特可注意者”。然而同时又说它“并不怎样杰出”。的确,《莺莺传》是一部影响很大又有着严重思想、艺术缺限的作品。关于此文思想性的局限,前人已多所论列,鲁迅所谓“篇末文过饰非,遂恶堕趣”(《中国小说史略》)正是从这个角度而言的;然而关于它在艺术上的失误及原因,却向少专文论述,间有涉及,也语焉不详。本人即从这里入手,也来谈谈《莺莺传》之得失。  相似文献   

17.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生与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剧中张生的形象在动态的发展中变成了作者和其所处时代的代言人。本文试从《莺莺传》、《董西厢》、《王西厢》三部作品中分析张生形象的演变和转型,进行逐层分析,以期把握形象实质,挖掘作品精髓。  相似文献   

18.
《莺莺传》研究一直是元稹研究的热点,张生即元稹自寓是大多数学者都认可的观点,而吴伟斌先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极力反对自寓说.事实上,《莺莺传》是一篇自传性小说,吴氏用小说性否定自传性显然是不可取的.而且,吴氏对元稹恋爱的考订存在明显失误,其学术批评方法也很不规范.  相似文献   

19.
西厢故事里的张生形象在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中热中功名 ,在金代的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中功名与爱情并重 ,在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则爱情至上 ,这反映着作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由重社会价值的实现到重个人情感的内敛、内倾的心态嬗变。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文言小说虽然萌芽甚早,渊源远古,然而都一直只是汩汩细流,蜿蜒出没于松间石上,未能汇为大河,呼啸东去。只是到了唐代—确切地说,是到了安史乱后的八世纪中叶以降,才迅速成熟,形成了被誉为“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宋洪迈语),令后人千载瞠目的文言小说新文体—传奇体。这个阶段出现了诸如《任氏传》、《柳氏传》、《南柯太守传》、《莺莺传》、《李娃传》、《长恨歌传》、《霍小玉传》、《东城老父传》以及《柳毅传》等一大批光彩照人,雄视千古的优秀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