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三星堆文明博大精深 ,谜障重重。考古发现表明 ,在三星堆一带已有相当程度的等级区分、宗教遗存。在由氏族社会转移到国家组织的变迁过程中 ,其主要宗教形式为体现生者血缘关系的祖先崇拜。三星堆出土大量带有商文化特征的器特表明 ,其主要崇拜对象为“远祖” ,主要宗教观念是“返古朔本” ,主要思维特征为神灵思维。以铜器为代表的三星堆文物 ,就其器型、纹饰而言 ,其基本造型来源于商代青铜器兽面纹的基本母题 ,与“物我混同”原始思维相对应 ,呈现出神话宇宙观古老遗存符号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动物图像在中国传统造型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鸟图像更是被赋予各种精神内涵。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中后期,青铜器风格沉重、神秘、威严,鸟图像以轻灵、变幻莫测的神秘性以及独特的寓意,在西周青铜器造型的沉重之中注入新鲜的生命活力,丰富了青铜器造型艺术语言,体现了人类精神世界对于灵动、自由与飞扬的渴望。  相似文献   

3.
夏代的青铜器尽管朴实,但其实用功能和形式美感兼具,几何纹变化多样,动物纹装饰威严庄重,凸显了其鲜明的时代审美风格:寓意象征性、庄严厚重性和整体适应性。这为商周青铜器鼎盛时代的到来,在造型、纹饰和风格上均作了的铺垫。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15日上午.宝鸡扶风县上宋乡红卫村五组村民李军娃,张铁路、李雄辉等在位于砖厂北边的断崖取土时.发现了一座西周墓葬.并报告了县文化文物局,经市、县文物部门抢救清理。共出土青铜器等文物59件。该墓葬西与眉县杨家村遣址相望,东与著名的北吕西周墓地相邻.是一座西周早期的墓葬,但出土器物多表现出商代晚期风格。这批出土文物中,青铜器造型精美,纹饰华丽。  相似文献   

5.
中国上古时代巫术已成为人们的信仰,而重、黎为最早的巫师,是巫政合一的巫王时代;商代已突破重、黎时代属神属民的局限,演变为巫职专职化(官僚化)的巫官时代,传统的以宗教为主的原始史官发生转型,演变成官僚化的史官。商代文化的特质可以总结为巫史文化;周代文化的空前繁盛,与史官、史职的发达相联系,可视为具有人文精神的史官文化。南北巫史文化各异,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和统一的人文理性的北中国的史官文化,与有着原始意象和宗教神秘体验的南楚国的巫官文化,在相互对垒与交流中而走向交融、合流  相似文献   

6.
鼎在中华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最初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食器,后来随着原始宗教祭祀的产生,它逐渐演变成为礼器的象征,当阶级产生和国家出现后,它又渐渐成为了国之重器。到了现代,鼎被赋予了威严、庄重、力量等新的意义,成为中华文化的符号。  相似文献   

7.
殷商青铜器制造精湛,艺术价值极高,在人类艺术的长河中堪称一大奇观.其中由点、线、面在其有规律的延伸、流转、变化中构成的纹饰,更是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研究商代历史和艺术的人在为青铜器上的纹饰分类、断代,作出艺术风格鉴赏的同时,也对这些奇特的纹饰的意义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文拟就青铜器上习见的饕餮纹的渊源及含义做一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已经退却到现代商业性文化浪潮的边缘,不再享有社会主流话语的文化力量,但宗教依然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并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参与并维系现代社会的道德文化生活。宗教实际上已构成了现代人道德生活的一个基本支撑点。宗教作为一种道德资源,其意义不仅是外在的,而且也是具有了某种程度的内在特征,即宗教信仰的伦理价值。宗教信仰不仅满足了个人的精神心理需要,而且强化了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更体现了人类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9.
试论商代文献的典藏特色及其影响李弘毅夏王朝的统治,为商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奠定了基础,文献积累工作在商朝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当时统治阶级理论文化研究的重要支柱。近现代以来大量龟甲文献出土,给今日的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拟从管...  相似文献   

10.
史官源于巫。在商代,巫、史是宗教神职职官。在宗教文明的演进过程中,随着仪式、仪规的日渐繁琐,巫逐渐被专业化的史官群体所替代。商代巫与史的交替,是宗教祭祀已日益程序化和经验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商周时代,存在着简牍、甲骨、青铜器、玉石、缣帛、陶器等众多书写载体。这些媒介之间是一种"共生"形态,而不是依次替代的关系。简册、书牍是当时最主要、最普遍的传播媒介,广泛地应用于政治、文化、宗教、经济、军事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举凡诰令文书、历史记载、占卜祝祷、刑法契约、户籍地图、诗歌、书籍等均可载录。甲骨卜辞只是商周时期众多文体中的一类,并不能完全反映和代表商代散文的发展水平,也不能看作中国散文的最初形态。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意义问题是青年尼采文化思考的核心问题;以这个问题来考量现代文化,现代文化作为科学的,市侩的和历史的文化瓦解了宗教-形而上学的一体化力量,导致生命意义丧失。青年尼采据此有针对性地通过将艺术形而上学化,试图用形而上艺术替代和承担宗教-形而上学的一体化功能,以解答生命的意义问题,他并且在希腊悲剧文化中找到了这种形而上艺术的范型。   相似文献   

13.
召公封燕及其这一问题的研究是燕国历史和燕文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根据大量考古资料,主要是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和一大批青铜器铭文的发现,结合史籍的有关记载,特别是北京琉璃河考古发掘的成果,可以确定,西周燕国的建立是在商代子姓燕国的基础上建立的,西周燕国的历史始于召公奭之封,地点在北京琉璃河董家林古城,时间在公元前1042年.召公封燕的确定对燕国历史和燕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辛庄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辛庄遗址是一处以商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古代遗址。遗址最初由当地农民发现于1935年,而最早把这一发现公诸于学术界的,则是英国人林仰山(F.S.Drake)教授。五十年代的两次勘探,探明了大辛庄遗址的面积,初步确认遗址的主要堆积和年代。1984年的发掘,建立起鲁北地区商文化陶器的发展序列。2003年春季的发掘,因发现商代甲骨文而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这是在商都殷墟以外首次于原生地层中发现甲骨卜辞,被誉为甲骨学史上具有界标意义的重大考古发现。这次发掘所发现的青铜器族徽,不见于以往著录,是研究商代历史和社会的重要资料。随着研究的深入,大辛庄遗址将愈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5.
殷商时期青铜纹饰的意象形态深受史前和原始艺术的影响,在史前时期的器物和装饰上,可以找到诸多商代青铜器纹饰的雏形。但从发生学的观点来看,史前和原始社会的器物造型和装饰具有的抽象或意象形态的审美属性,并非与器物和装饰的生成同步发生,它是在人类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经过若干个复杂的转换过程才得以显现出来的。同时,殷商青铜器的意象形态既折射了商代的社会性质,也表达了其内涵的丰富多彩和审美感染力,它是这一时期人、神灵、自然、艺术之间协调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云南是我国著名的金属产地,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早在三千多年前,云南少数民族就已掌握了青铜冶铸技术。剑川县海门口遗址出土的商代青铜斧,是目前云南发现最早的青铜器,与此铜斧共存的还有石制的铸范,说明这些青铜斧是当地铸造的。战国至西汉中期,云南各种金...  相似文献   

17.
汉代青铜器美学思想在现代铜艺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的青铜器已经开始摆脱礼制的束缚,向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汉代青铜器在尺度、技术、纹饰等方面都对汉人审美的多样性进行了体现。在汉代青铜器中充分考虑了文化的意蕴,其所包含的美学思想对现代铜艺设计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并在现代铜艺设计中不断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随着考古工作的日益进展,越来越多的青铜器呈现在人们面前.它们不仅是我国最古老最先进的艺术,而且以其独具风格的艺术魅力成为人类绝无仅有的遗产.而商代青铜器不仅在此时达到了鼎盛,更属于中国青铜的核心时期.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文化哲学的视角重新评价了商代青铜文化,破除了对青铜文化的认识误区,通过论述商代青铜文化与书写文字文化及技艺书画的关系,阐明商代青铜文化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卓越贡献。文章还提出了与青铜文化相适应的人的造型艺术感受能力,由此来论述青铜文化与人的心理情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原始宗教禁戒、现代宗教戒律和法律三者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宗教及法律产生的背景及大量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现出原始宗教→现代宗教戒律→法律的转化过程,认为宗教和法律的文化模式是同构的,正是这种同构性使得法律从宗教中脱胎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