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当今永久性国际人口迁移现状及其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永久性国际移民是国际人口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几类国际人口迁移相比 ,永久性国际移民具有移民的合法性和在移入国居住时间的长久性。从移民分布看 ,北美洲和大洋洲一直是永久性国际移民的主要目的地。 80年代末以后 ,欧洲一些国家也相继变成了大批永久性移民的目的地。从移民特点看 ,90年代初曾是宗教回归和民族回归移民的高潮时期 ;而传统移民国家则以接受家庭团聚移民为主。对于所有移民国家 ,他们均对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表示欢迎  相似文献   

2.
范力达 《人口学刊》2003,70(3):21-24
国际间的人口迁移与境内迁移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包括国际间迁移遇到更多的障碍,受到各国迁移法规和政策限制;迁移者知识和技能是否可以转移到另一社会环境中使用的问题;国家之间语言、文化宗教以及其它一系列差异要远远大于境内区域间的差异。由于国际迁移的这些特点,国际迁移在境内迁移的理论基础上,还要考虑国家之间的法规和政策限制的因素、国家间社会福利之间的差别,以及更注重对非经济因素的考查。目前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对国际的或区域的劳动力市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国际人口迁移理论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晓青 《人口学刊》2001,24(3):41-45
最近二三十年,由于种种原因,国家间人口迁移日益频繁,众多学者不断提出关于国际人口迁移的各种理论学说,主要涉及迁移的动力机制和后续延伸,具体包括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新家庭经济学派、双重劳动力市场理论、世界体系理论、网络理论、机构理论和“连锁因果关系”观点等。这些理论各有所侧重,综合起来基本上可以解释复杂多样的国际人口迁移现象。不过,不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美国人口迁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文新 《人口研究》2002,26(4):66-71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美国人口迁移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对近十年来美国人口迁移研究的主要内容 ,人口迁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作了详细阐述和评价 ,指出了我国人口迁移研究应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90年代江西省的人口迁移特征是 :总迁移量有所下降 ,省际净迁出明显增多 ,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驱动 ,同时也受距离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仍较低 ,应加强城市功能建设 ,改善城市布局 ,制定适当的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6.
引入省际人口迁移因素的陕西省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动,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急剧增长。省际人口迁移已成为影响区域人口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陕西省为例。了解陕西省的省际迁移人口的规模大小和年龄分布特征,分析在引入省际人口迁移因素时,陕西省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如何变化。研究结果发现:陕西省迁入人口呈现年轻态特征,多为处于就业初期的年轻人口,减缓了陕西省人口老龄化速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口迁移研究的回顾、总结与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人口学的角度简单总结了我国人口迁移研究的主要内容 ,进而讨论了人口迁移研究的基本步骤 ,最后提出了我国人口迁移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唐朝至清朝东北地区人口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民构成了历史上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的主体,东北地区人口迁移包括数次战争对人口的掠夺、华北地区逃荒的灾民、到东北地区开垦荒地以谋求生计的关内农民、跟随统治阶级移居东北地区的家仆等。总的看来,历史上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以被迫迁移和强制性迁移为主,较为明显地体现了人口迁移中的距离因素的影响作用。并且人口迁移的意愿、规模等与东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9.
宾静 《西北人口》2007,28(2):93-96
清朝中叶,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起来,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增长的高峰,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严重的人口压力,失地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下被迫构成人口迁移的主力,由人口稠密地区向人口稀疏地区、由农村向商业经济发达的城市流动,使清中期的人口迁移出现新的特点及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人口迁移与人口再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近年来上海市外人口入迁及市内人口迁移规模增长,市外人口入迁、市内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特征及其对上海人口再分布变动的影响,发现上海市内、外入口迁移,促进了上海人口再分布的郊区化发展与均衡化变动,对上海城市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功能重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都心部高密度人口仍按"摊大饼"方式外迁扩散、郊区有些区县因人口净迁出而形成一定相对"过疏化"趋势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的考察分析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西部开发中的人口迁移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力达 《人口学刊》2001,13(1):14-17
人口迁移有利于西部地区获得急需的人力资源、促成产业的转换与就业的增加和观念的更新。但由于东西部的地区间收入和生活舒适程度都存在巨大的差别 ,在吸引劳动力、特别是在吸引高科技人才方面 ,西部处于不利的地位。提高西部所需行业的收入会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不利环境的影响。改变那些与生活条件有关的因素 ,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 ,以及管理体制的改变都是西部吸引人力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出生地资料进行人口迁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各国的人口普查和其他人口调查中 ,“出生地”是最广泛地被采用的人口迁移项目之一。在人口调查中 ,所有的人都可被分成迁移者和非迁移者 ,利用“出生地”资料 ,不仅可以获得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数据 ,而且可以获得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口迁移信息。这一方法的优点是 :便于调查 ,所得信息准确、全面 ,但其局限也同样突出 ,如不能反映人口迁移发生的时间和迁移次数等。在运用这一方法时 ,应注意将出生地信息收集完整  相似文献   

13.
美国人口密度相对较小 ,自然增长缓慢 ,机械变动大 ,外来人口补充了其劳动力资源。 90年代以来 ,美国国内的人口迁移呈下降趋势 ,迁移规律表现为 :1 向西部、向南部向阳光地带流动 ;2 向大都市区流动 ;3 由城市向市郊转移 ,向乡间转移。其迁移规律表现为 :短距离迁移者多 ,租房户迁移多 ,2 0 - 30岁的年轻人迁移者多。形成这一态势的原因有三 :市场结构性的变化、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文化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14.
1990年以后的中国人口迁移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德  叶晖 《人口学刊》2004,2(1):40-46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从规模到强度均呈现强势发展状态。人口迁移现象相较于改革开放前完全计划经济时代有着更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1990年人口普查首次将人口迁移的项目列入其中,使众多的研究人员获得了全面把握我国人口迁移的机会,有关人口迁移的研究也随之活跃起来。对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状况的研究大致集中在了回顾,并从城市规划角度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描述了1990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在人口迁移的活跃程度和空间分布的新特征。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1990年和2000年影响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的综合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显示:人均GDP差距已经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首要因素,市场化水平、产业结构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力在逐渐上升。针对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本文对京津冀地区未来的人口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80年代后期以来 ,人口迁移中的户口迁移和非户口迁移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影响中国人口迁移的相关因素。本文认为 ,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 ,但其中距离、经济因素和人口变量因素起主要作用 ,这符合我国改革的市场化取向  相似文献   

17.
18.
人口迁移如何影响农村贫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口迁移能消除农村贫困,但在某种情况下,也会加剧农村贫困。当迁移人口向农村的人均汇款大于迁移人口在农村的边际产出时,人口迁移将消除或改善农村贫困;相反,当迁移人口的人均汇款小于迁移人口在农村的边际产出时,人口迁移恶化农村贫困。当前中国农村的人口迁移在整体上是在消除农村贫困,但局部地区开始出现人口迁移恶化农村贫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探讨了人口的乡城转移经济与转移不经济,以此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口迁移问题。笔者认为,人口的乡城转移从长期和总体上是经济的,在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是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因为速度、规模等问题使得人口乡城转移发生不经济问题,所以,通过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和农村,可以矫正这些不经济现象。人口乡城转移不经济的发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诱因,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是为了使人口的乡城转移合理、有序、渐进和经济。  相似文献   

20.
论文讨论了罗吉斯迁移模式定义在运用中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变通方案;利用浦东新区2000年人口普查迁移数据,对区内迁移、市内迁入和市外迁入人口的年龄模式作了细致解读,揭示了复杂人口迁移模式背后潜藏的“单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