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民族精神或民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深入研究什么是民族精神或民魂?从爱国主义、民族文化、与时俱进、立国之本等多方面培养大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应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中高等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视角,论述了高等教育中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科学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技人才:科学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科学教育为社会提供技能型和智能型的劳动力;科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人文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自身和谐的人:人文教育是塑造人的精神的主要途径;高等学校特有的学校精神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高等学校是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高等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首要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科学教育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人文教育是对“价值”的“善”的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就是真、善、美的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21世纪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也是充满创新与竞争的社会,如何培养跨世纪创造型竞争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任务。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知识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知识经济呼唤大学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最根本的是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思想,即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全人”教育思想、“大科学”概念和“教育国际化”思想。  相似文献   

5.
国情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当前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要突出国家兴衰荣辱史的教育、忧患意识的教育、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教育,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必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积极探索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措施。高校在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以“三项教育”为主要内容;其次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在方法上有的放矢;再次在教育渠道上多元交融。  相似文献   

7.
针对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内涵,阐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必要性,并从大学生思想现状需求、具有巨大社会功能、符合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和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四个方面揭示了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因此要深刻认识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8.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对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只重专业训练、忽视人文素质培养的狭隘模式的纠偏,顺应了“科学教育文化”的世界高等教育改革潮流,是面临科技发展综合化趋势和现实社会道德困惑,高等教育做出的必然选择。从高校德育的角度来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是高校德育在新形势下的拓展。  相似文献   

9.
弘扬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需要 ,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求。当代大学生必须把坚持弘扬民族精神与确立科学的人生观相结合 ,把目光投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教育思想 ,影响、制约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与现代教育的民主观念相去甚远 ,阻碍着现代高等教育的民主化进程 ;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厚实 ,科学精神薄弱 ,影响到中国现代教育张扬科学精神、培育创造能力的文化氛围不足 ;传统文化中尚德、尚德育、尚德风的传统 ,使道德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居于显著地位 ,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精神具有积极作用。因而应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 ,抓住属于未来的精华 ,变异为新文化的成分 ;抛弃传统文化对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负累 ,使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 ,加速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女大学生科学素养水平反映了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调查显示,女校大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于国民平均水平,但低于大学生平均水平.鉴于此,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积极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培养女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研究素质教育中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三个层次: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贯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补;科学行为与人文行为的平衡。认为大学和大学教师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良方。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应渗透到每一门具体的课程中,并应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而有所侧重。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教育资源,应当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有机融合,使之成为真、善、美相融相通的课程。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民族精神包括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两部分。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不仅要处理好继承优秀传统和创新民族精神的关系,还要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营造全民教育的整体氛围。  相似文献   

15.
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及对力学专业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认为 2 1世纪大学教育应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为主导思想 ,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应以专业教育为主战场 ,熏陶学生的个性与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对国内外一流力学专业的培养方向、专业名称、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科学精神不仅是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应予秉持的一种职业操守,也是大学文化得以产生并永续传承的实质性内涵和根本性要求;不仅是高等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贯穿各个功能的内在主题,也是当下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更是统领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向。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建设缺位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前提;以科学精神为统领的大学文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和精神血脉,高校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阵地,大学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生力军。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时代的迫切需要。高校应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增强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女大学生因其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在民族精神的认知方面也具有鲜明特点,如,对理想信念的认知较男大学生缺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较男大学生强烈,价值取向较理性等。多元文化的冲击、课堂教学的欠缺、第二课堂的局限、网络媒体的渗透等,都对女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产生着影响。高校应当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加强民族精神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网络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共融,构成了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大学精神不仅是大学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影响,在大学生的成才教育、品德培养和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以大学精神为指引,在大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日常生活中融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大学精神的启迪、陶冶、引导和塑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