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临床本科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个体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Beck抑郁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自尊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外向型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而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抑郁总分以及各类别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因素;抑郁的消极态度、躯体症状和操作困难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其次,其中抑郁类别中的疲劳和忧愁心情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较大;而自尊只能解释主观幸福感很小一部分的变异。结论: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针对这些个体的影响因素,培养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式的问卷法以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为测量工具对海南省7所高校的3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考察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关系。差异分析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四种人格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抑郁质最低;且社会支持对不同人格类型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趋于一致。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性、内外向性和家庭外源性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更强的影响力;神经质性对主观幸福感只有直接的影响,而内外向性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而且可以通过家庭外源性支持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笔者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幸福感指数量表等,调查南京市三所高校236名大学生,考察其内外倾、神经质(情绪性)、精神质这人格三维度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人格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研究发现:(1)内外倾人格特质受生源地(成长环境)的影响显著,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多偏外向;(2)学习压力与神经质维度之间相关极其显著,学习压力越大,情绪越不易稳定;(3)不同层次大学生神经质(N)维度间差异显著;(4)健康状况自评不同者在内外倾、神经质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5)大学生的经济状况等未对人格各维度产生显著影响;(6)大学生的外倾性与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总体幸福感之间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神经质(N)得分与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总体幸福感得分之间呈中等程度明显负相关。可见,大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自尊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研究了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以浙江中医药大学203名学生为对象,考察了自尊、人格特征、成就动机等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显示,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自尊、人格特征、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自尊、神经质、外倾性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有效指标;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不同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课题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自尊量表(SES)和人际关系量表对成都域内12所大学的97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成都地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2)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负相关;(3)自尊和人际关系困扰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抽取35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尊量表,害怕负面评价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与Levenson的内控/他控/机控量表,探讨控制源与人格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控制与自尊有正相关,与害怕负面评价、艾森克人格量表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有负相关;情境控制和他人控制与自尊有负相关,与害怕负面评价、艾森克人格量表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有正相关。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显示:内控高的人有较高的自尊和外向,而在害怕负面评价,神经质和精神质量表上得分较低;外控的人自尊较低,较内向,相对于内控的人,他们更害怕别人负面评价,在神经质和神经质量表上得分也更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自尊水平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间的关系,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自尊量表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黑龙江省8所高等院校的4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自尊水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分别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性别、年级上对应差异显著;自尊水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这两个变量均与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教养方式可以显著地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家庭教养方式总分能够显著的预测自尊.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及《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对安徽省各级各类高校中的3 064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评。分析了事实贫困、主观贫困、非主观贫困及事实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贫困类别的大学生在除冲动以外的11个心理健康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活跃及严谨这两个人格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活跃、坚韧、利他这三个人格特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大学生心理受到巨大的冲击,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高校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的关系,采用SCL-90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量表对38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喜欢并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F=3.23);大学生是否参与体育活动在人格特质的内外向、神经质也存在显著差异(F=9.49;F=4.73);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人格特质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大学生心理受到巨大的冲击,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高校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的关系,采用SCL-90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量表对38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喜欢并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F=3.23);大学生是否参与体育活动在人格特质的内外向、神经质也存在显著差异(F=9.49;F=4.73);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人格特质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量表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人格(精神质、内外倾、神经质以及掩饰性)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人格在性别和年级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神经质在体育锻炼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体育锻炼量与神经质具有显著性相关;大学生体育锻炼对神经质的影响具有显著性,且小锻炼量对内外倾的影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手机成瘾者应对方式、情绪及人格特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者的应对方式、情绪以及人格特质的状况。通过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筛选出126名手机成瘾者与120名非手机成瘾者,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正负情绪量表对成瘾组和对照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学生手机成瘾者的消极应对、负性情绪以及神经质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大学生手机成瘾者倾向于使用消极应对方式、更易产生负性情绪以及具有高神经质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13.
公安警察工作倦怠与人格、控制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公安警察的工作倦怠状况,并探讨人格特征、心理控制源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李超平、时勘修订的M aslach倦怠量表—通用版(M B I—G S)、成人N ow ick i—S trick land内外控量表(AN S IE)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342名公安民警进行施测,并收集相关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运用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玩世不恭维度上,基层社区民警的分数显著高于机关民警;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得分与人格的P、E、N及控制点得分存在非常显著相关;F检验结果显示,人格P、N量表不同水平的被试,情绪衰竭、玩世不恭、职业效能三个维度上的分数都存在显著差异,在E量表上不同水平的被试,职业效能分数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控制感水平的被试在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及职业效能量表分数有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对情绪衰竭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神经质、控制感、基层工作及年龄对玩世不恭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精神质、控制感、内外倾、年龄等变量对预测职业效能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工作倦怠的预防和干预中,基层民警、青年干警是关注的重点;人格特征、心理控制源是影响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问卷、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2 39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不同自我同一性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正向预测成就型、延缓型、弥散型状态,负向预测早闭型状态;2)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自尊有直接显著的负向影响;3)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正向预测效果;4)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下,自尊联结不同类型的同一性状态形成序列中介,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作用效果不同,自尊和成就型状态的序列中介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效果,自尊和延缓型、早闭型、弥散型状态的序列中介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大学生在社交网站中的印象管理倾向与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大学生社交网站基本使用情况调查表、大学生社交网站印象管理倾向问卷、罗森伯格自尊量表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社交网站的使用率很高,社交网站好友与现实中的人有很大重叠,并带有强烈的交往动机;大学男生和女生在他人导向的印象管理倾向、一般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社交网站他人导向的印象管理倾向与自尊水平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王静 《国际公关》2023,(13):144-146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积极人格特质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积极人格特质的相关关系。以洛阳师范学院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用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实测,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大学生人际交往在与同父母的关系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人际交往在年级、专业、是否独生子女上没有显著差异。(2)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以及积极人格总分与交谈、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与异性交往以及人际交往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在逐步回归分析中,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以及积极人格特质总分对人际关系有直接的预测作用,预测率为31%。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大学生自尊水平、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创业意向量,对3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创新变革、风险承担因子与创业意向及其创业可能性因子在性别上差异显著;(2)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关系管理因子、创业意向及其创业可能性因子在家人有无创业行为上差异显著;(3)创新变革、创业持久性在年级上差异显著;(4)除创业可能性与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外,大学生自尊水平、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各因子与创业意向及其创业持久性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机制,为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自尊问卷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83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大学生自尊水平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城乡差异,大学生学习倦怠不存在显著的性别、专业和城乡差异;(2)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存在着显著负相关;(3)大学生自尊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对学习倦怠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事关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民族发展。民族院校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常模相比无显著差异,但自尊得分也显著低于非民族类高校大学生;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但心理幸福感总分及各个项目的得分低于非民族院校大学生;同时,除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外,民族院校大学生在心理症状量表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民族普通院校。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和青少年上网成瘾量表对青少年上网成瘾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和回归研究。结果表明上网成瘾者在神经质和宜人性上得分显著高于非上网成瘾者,在责任心和外倾性上显著低于非上网成瘾者,在开放性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人格特质各因子对上网成瘾行为的贡献大小依次是神经质、责任心、宜人性、外倾性和开放性,且神经质和宜人性与上网成瘾成显著正相关,外倾性和责任心与上网成瘾成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