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协>是首部系统记载佛教传入西藏的早期重要史籍,记述了8世纪后半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重臣韦,赛囊迎请寂护和连花生两位大师入蕃传法、修建桑耶寺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有5部分.(1)有关吐蕃赞普拉脱托日年赞至赤德祖赞时期佛教在西藏最初的传播情形的记述.(2)有关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派使者赴唐朝引入佛经和从印度迎请菩提和莲花生大师前来吐蕃传播佛法的记载;记述8世纪赤松德赞时期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桑耶寺建寺过程和佛经翻译以及佛法在吐蕃传播过程中与苯教的斗争;(3)记述印度佛教中观渐门派和唐朝禅宗顿门派之争.(4)一小段增补的内容,极其筒略的语言记述了9世纪上半叶赤祖德赞时期的宏法业绩;(5)另一段增补的内容,是9世纪初牟尼赞普时期的佛苯之争的一段记述.翻译<韦协>,并附上较为详细的注释,目的是为国内藏学界,尤其是为吐蕃史研究者和藏传佛教史研究者提供这一部史学名著的汉译文,弥补<韦协>只有英译本、无汉译本的缺憾.  相似文献   

2.
《韦协》是首部系统记载佛教传入西藏的早期重要史籍,记述了8世纪后半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重臣韦·赛囊迎请寂护和莲花生两位大师入蕃传法、修建桑耶寺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有5部分。(1)有关吐蕃赞普拉脱托日年赞至赤德祖赞时期佛教在西藏最初的传播情形的记述。(2)有关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派使者赴唐朝引入佛经和从印度迎请菩提和莲花生大师前来吐蕃传播佛法的记载;记述8世纪赤松德赞时期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桑耶寺建寺过程和佛经翻译以及佛法在吐蕃传播过程中与苯教的斗争;(3)记述印度佛教中观渐门派和唐朝禅宗顿门派之争。(4)一小段增补的内容,极其简略的语言记述了9世纪上半叶赤祖德赞时期的宏法业绩;(5)另一段增补的内容,是9世纪初牟尼赞普时期的佛苯之争的一段记述。翻译《韦协》,并附上较为详细的注释,目的是为国内藏学界,尤其是为吐蕃史研究者和藏传佛教史研究者提供这一部史学名著的汉译文,以弥补《韦协》只有英译本而无汉译本的缺憾。  相似文献   

3.
桑耶寺辩论会 (亦称吐蕃僧诤 )是 8世纪由赤松德赞王主持召开的一次影响深远的佛法辩论会。会议在围绕如何修行成佛的问题上提出了顿悟和渐修两种方法 ,故又称“顿渐之争”。围绕这两大问题 ,双方具体讨论了“佛性论”和“观心与观行” ,这也是桑耶寺辩论会争论的焦点或核心  相似文献   

4.
三、盛大的开光典礼桑耶寺建成后,按照惯例对其举行开光仪式,赤松德赞、寂护、莲花生三人亲自主持。《贤者喜宴》记载,桑耶寺的开光“如同查玛珍桑寺的开光稀有情景一样,而且比它(规模)还大,也更为稀有罕见。”“其时,吐蕃之所有地方神及人集聚起来,举行不可想像之歌舞游宴,吐蕃地区幸福安乐甚于天庭,所举行之幸福喜宴为时一年之久。”可有些藏文史书认为桑耶寺的开光一直举行了十二年之久,这明显有点夸大,不符合历史事实。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嘉措在《西藏王臣记》中对此作了详细考证。  相似文献   

5.
王辰 《中国民族》2023,(4):76-77
<正>著名寺院桑耶寺建成已有1000余年,是西藏历史最悠久的重要佛教活动中心,也是保存至今的吐蕃时期最宏伟、最壮丽的建筑。作为西藏古老而独特的文化宝库,桑耶寺珍藏着吐蕃政权以来西藏各个时期的历史、宗教、建筑、壁画、雕塑等诸方面的遗产,集西藏古代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之大成,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桑耶寺位于西藏山南市扎囊县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桑耶镇,始建于公元8世纪中叶。桑耶,藏语意为“无边”“存想”。在此之前,西藏的佛寺主要用于供奉佛像、镇妖伏魔,并没有自己的僧团组织,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功能及其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藏传佛教的寺院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8世纪中叶,赞普赤松德赞为进一步发展佛教教法,在西藏山南扎囊县境建立了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并聘请印度和藏族僧侣13人为教师,招收学僧25人,学习藏文及佛教教法,这就是藏族历史上最早的寺院教育。此后,随着格鲁派的形成,藏传佛教发展到了全民信教的程度,随之大大小小的寺院星罗棋布,遍立整个藏族地区。据乾隆二年(1737年)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申报理藩院的数字:达赖所属寺院3150座,僧侣302560人;班禅所属寺院327座,僧侣13670人。①如果把格鲁派以外的各教派所属寺院和僧侣…  相似文献   

7.
三、藏传绘画双身图像的历史渊源与465窟的年代 从藏传佛教教派发展的历史观察,双身像在西藏的传播分为前宏、后宏两个时期。前宏期双身图像出现的年代是在8—9世纪。以上乐金刚双身像为例,其修习传承最初流行于吐蕃时期的宁玛派,文献记载莲花生大师曾教授赤松德赞王妃益西措杰等有缘弟子无上密乘八法,其中就有金刚亥母修习法,位于桑耶寺以北的青浦道  相似文献   

8.
西藏的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传入西藏,是在七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代。其后,经赤松德赞、赤祖德赞两代赞普的大力支持,创造传布条件,制订发展措施,但由于阻力很大,两百年间并未站稳脚跟。九世纪中叶,西藏的原始宗教本教反佛,本教徒杀赤祖德赞拥立朗达玛,进行“灭佛”运动,以后朗达玛又见杀于佛教徒,吐蕃王朝随之崩溃,佛教也受这一挫折衰落了大约一百年。  相似文献   

9.
关于赤松德赞有几位王子、他们的姓名和长幼顺序以及赤松德赞去世后的王位继承等情况在许多史料中众说纷纭,甚至自相矛盾。虽然这些是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但是史学界无需回避,若能作出一些定论,对吐蕃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文章对798~804年之间的吐蕃王位继承情况及赤德松赞的年龄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1.封建农奴制度产生时代的比较 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产生,一般以庄园制度的出现为标志。封建庄园制度大体上分布在拉萨、山南和日喀则地区。在公元9世纪赤祖德赞时期,一些寺院得到赞普封赐的耕地、牧场和牲畜,出现了寺院庄园。10世纪后半期,阿里古格王拉德将普兰宗的协尔地方封赐给译经喇嘛仁钦桑布作为寺院庄园。从公元9—10世纪算起,至民主改革前,西藏封建农奴制度  相似文献   

11.
吐蕃王朝历代赞普生卒年考(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芒松芒赞至赤松德赞四赞普的生、卒年代 (一)贡松贡赞曾否在位的问题贡松贡赞,藏史亦称贡日贡赞,公认是松赞干布之子。但在贡松贡赞曾否执政的问题上说法很不一致。《红史》、《贤者喜宴》、《王统世系明鉴》等均载松赞干布和芒氏尺尊生子贡日贡赞,曾执政五年,死于父前,享年十八岁。这派持松赞干布享年八十二岁的观点,讲松赞干布在暮年让位给儿子,看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有关的吐蕃石碑、《白史》、《西藏王臣记》及《青史》中不见贡松贡赞执政的记载。据前面考证,松赞干布卒于已酉(649年),享年三十三岁,于癸巳(633  相似文献   

12.
同美 《民族学刊》2015,6(1):54-61,110-112
从文献学的角度讲,象雄十八王中最有名的当属赤威拉杰(),赤威拉杰曾是本教鼻祖幸饶弥沃的施主。象雄末代王李弥夏灭于赤松德赞时期。换句话说,象雄王朝的历史传说史可以上溯到本教鼻祖幸饶弥沃时代,象雄王朝的历史下限至少可以明确断代至赤松德赞时期。综上,象雄历史最终融化于吐蕃末代赞普残余势力的避难历史之中。  相似文献   

13.
阿贵 《西藏研究》2023,(3):43-52+160
有关吐蕃历史方面的史料,主要有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吐蕃石刻碑文、简牍以及后期的历史典籍等,鲜有其他。近来西藏西部阿里一带发现民间传抄之《吐蕃铁券文书》一份,内容涉及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为其家臣结辛·赤旺觉布支拉珂家族授予的敕文,以及该敕文后期在其家族的传承情况。敕文虽提及吐蕃赞普达日聂斯、囊日松赞、松赞干布及赤松德赞时期,该家族的历史人物及其相关事迹,然此等事件未见于其他史料,不便随意揣测。  相似文献   

14.
央珍 《西藏研究》1992,(4):89-98
一、佛教传入西藏应在松赞干布时期关于佛教何时传入西藏地区,民族史学界与宗教史学界都做了不少的研究。其中,一些论著认为公元2——5世纪的五赞王时期为佛教正式传入西藏之期。其主要依据是某些藏文史书中,关于“拉妥妥日年赞时期,天降装有金塔,经书、佛象之宝箧”的记载,《西藏宗教源流考》中所说的五赞王时期的赤扎朋赞就已“创造各种器具,并演说  相似文献   

15.
8~16世纪阿拉伯波斯文献中的西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16世纪阿拉伯波斯文献中的西藏●杨铭公元七世纪初,吐蕃(藏族前身)赞普松赞干布降服青藏高原上各部落后,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创制文字,建立军政制度,颁行法律,其政权日臻强盛。八世纪中叶,墀松德赞为赞普,吐蕃发展到鼎盛阶段,统辖范围包括唐朝的河西...  相似文献   

16.
我于1957年从西藏山南分工委被保送到西藏公学(现西藏民族学院)学习,1959年回到西藏参加民主改革。  相似文献   

17.
藏区寺院经济一瞥拉灿藏区包括我国西藏大部分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地区。佛教自公元七世纪由至尊至慧的印度高僧莲花生大师传入藏地,藏传佛教便深深地根植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了。作为藏传佛教得以存在的活动场所──寺院,从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建立至今,就对整...  相似文献   

18.
2010年7月,柯东海作为湖北省第六批援藏干部,任西藏山南地区曲松县委书记。2013年7月,援藏3年如期完毕,组织又委派他继续援藏,留任西藏山南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2016年7月,第二次援藏期满。援藏6年来,柯东海始终牢记组织重托,讲政治、顾大局、弃小我,时刻不忘用“进藏为什么、援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鞭策自己,精准把握援藏工作的长期性、群众性和科学性,为打造湖北援藏的升级版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在四川石渠、青海玉树和西藏昌都等地区发现的大日如来造像按照组合形式的不同分为单尊、三尊组合和九尊组合进行了归纳整理并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大日如来单尊造像主要出现在四川石渠地区,年代相对较早;大日如来和观音菩萨、金刚手三尊组合的造像至迟在赤松德赞时期已经出现,并且在各个地区都有流行;大日如来和八大菩萨的组合主要流行于昌都和玉树地区,年代大致为八世纪晚期至九世纪上半叶.八大菩萨有多种配置方式,系汉地对藏传佛教艺术进行变通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大元帝师八思巴在玉树的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光荣的一员,她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杰出的英雄人物为统一的多民族的祖国增添了光辉,与汉族等其他五十多个兄弟民族一道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八思巴,就是藏族历史上继吐蕃王朝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热巴巾等“藏王三杰”之后的又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八思巴,本名洛追坚赞,藏历第四饶迥阴木羊年(公元1235年)三月生于后藏昂仁的鲁孔地方,出身于萨迦款氏家族,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任教主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的侄子,他自幼就跟随萨迦班智达学习藏族文化和佛教知识,以聪慧颖悟著名,被称为“八思巴”(意为圣者)。12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