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论禅宗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芬 《船山学刊》2004,(2):126-129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尤其是唐宋时期,禅宗与诗学、美学的交融互渗现象极为突出.其中的奥秘,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从思维方式这个角度,揭示了诗禅相通的根本.本文依此为契机,拟通过考察禅宗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的影响,寻绎出传统诗学、美学某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褚春元 《江淮论坛》2005,(5):167-171
<庄子>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美学著作.它虽然不是文艺理论专著,但却蕴涵着丰富的诗学思想.本文试图从诗学的角度对<庄子>思想中"虚静"心理的论述进行诗学阐释,探讨"虚静"心理在文艺创作中的特征、意义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钟芸梅 《天府新论》2004,(Z1):187-188
佛性就是被夸大了的人性.佛性论将人与人性提升到佛与佛性的高度,曲折地呈现出<坛经>的审美理想.<坛经>的自性自度的解脱观、顿悟见性的修行观以及无念为宗的思维观,实质是以禅的方式所表述的人的一种精神解放,这在中国佛教史、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世懋名列明代后七子复古格调派,因此一直被视为"宗格调"或曰"格调派的转变者".但细究其<艺圃撷余>所反映的主性情、求发展变化、倡独创、重神韵等诗学主旨,表明他是格调派的蜕变者,其诗学观不属于复古格调派观点,而是与其后的明代公安派及清代性灵派的性灵说思想相通,亦是明代神韵思想向清代王士禛神韵说过渡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杨雅丽 《学术论坛》2005,(9):136-139
"绘事后素"与"礼后乎"之论断,是儒家在解读<诗经·卫风·硕人>语句之特定情境下推演产生的哲学和美学命题,是<诗经>特有的文化基因与儒者彼时彼地之智慧与理性相互激荡而进发出的思想光华.从文本训诂看,"绘事"即绘画之事,"素"指素白质地;"绘事后素"即"绘事后于素",指绘画中巧布众色当在具备了素白质地之后.儒家崇礼,认为礼乃"国之大器";同时认为,礼亦是"文",它必须以仁德--即"质"作为基础和精神内涵.所以"礼后"即"礼后于仁",儒家赋予礼丰富的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6.
"劳动创造了美"是马克思<手稿>中的重要美学命题.从哲学人类学的高度,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视为该命题的逻辑起点.美与艺术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世界的产物,美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即劳动实践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马忠 《理论界》2005,(7):184-185
清代叶燮在<原诗>中确立了其"对待"范畴;其关于美丑互相对立转化的观点,富有创造性,成为其反对明代诗学两种极端倾向的思想基础,也是其正变统一诗论的内核,并形成其艺术创造的辩证之法,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树立了其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苏轼诗风及其"禅喜"旨趣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诗风得佛禅霑润,其具象美学特征表现为"天地一如,雄视百代"之雄奇;"若醉若醒,诗思超然"之飘逸;"嬉笑怒骂,活泼幽默"之诙谐;"萧散简远,澹淡清美"之淡远等,是宋诗成熟期的代表标识.苏轼"禅喜"大致可归于"有意参禅""无心证佛"之属,乃"以文字作佛事",其"禅喜"旨趣的最终指归是审美的,从此意义审视,文学艺术才是他真正的"宗教".  相似文献   

9.
刘勰的佛学思想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勰长于佛理,其对"神识"、"空"、"禅"、"涅槃"等佛教思想有着独特的阐释,这对其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有重要影响。然而,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其佛教思想实际上是玄学化了的佛学思想。刘勰以儒为主、儒佛并重的人生观和亦儒亦释的价值取向,是当时文士心态的一种典型反映。  相似文献   

10.
罗时光 《船山学刊》2013,(3):130-140
由宋代至明清,中国宋明禅思想的发展演变,先后经历宋元看话禅和明清念佛禅两次思想转型;流行于宋元时期的"禅净双修"及"三教合一"等"混融"发展禅思潮,亦于明清时期渐趋主流,致使宋明禅思想的发展更趋衰微。而唐五代以来之所谓"无修无证"、"无佛无法"的"无事禅"思想,也由宋元进一步泛滥至明清,成为推动宋明禅思想"混融"发展演变及转型的根本内在思想原动力。  相似文献   

11.
每个民族和时代 ,都有自己的理论思维。辩证思维就是当今时代和我们民族的理论思维。作为智慧文明时代的辩证思维 ,它在制度创新与科学创新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是进行发明创造的导航器。辩证思维的创新作用主要表现在 :它的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思想 ,为创新中的联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它的永恒发展的思想为不断创新、永不满足提供了思想动力 ;它的关于同中见异、异中见同的思想 ,是创新思想火花不断绽放的燃烧剂。自觉地进行辩证思维 ,就可以使你在创新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12.
商周是中国早期文明,其政治文化模式的变迁对后世影响深远。殷周之际礼制下妇女角色的规制,向来被学者解读成后世妇女地位衰落的源头。然出土文献表明,周礼构建的妇女角色并不与西周历史实际进程相同步。商周时期贵族妇女地位转型实有两次,即殷亡鉴戒意识下西周妇女无与政事制度的构建阶段和东周以来由制度深入包括妇女在内的各阶层群体心灵的阶段。这一时期妇女地位演变的总体趋向,并不能以简单的"衰落"概之,尤其是后一次转型中妇女破除功利意识,对道德的真诚追求,彰显出对道德诉求的精神自觉。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对传统的文本文学从创作主体到受众客体,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到外在的表现形式、语言语境,从文学的载体到文学的阅读,从作品的理论与价值到文学的秩序等方面发起猛烈的冲击,这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的矛盾。两种文学形态必须在竞争中并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时代、大众和审美三者之间构建起和谐的关系,成为创作质量和审美价值不断提高的大众文学。并且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保持文学本质不变、文学精神不死,在时代中找到光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短篇小说<日用家当>反映了在白人主流文化社会中黑人传统文化的认同问题.作者爱丽丝*沃克将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赋予了象征意义,它们组成了一个带有意指的文化符号系统.作者透过这些符号具体形象的表层意义传递着其中所蕴涵的文化观念、思想,充分表达了美国黑人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期盼.小说的多维象征意义实现了文学的模糊性美学价值,体现了美国黑人的美学价值观,也提供给读者更宽广的解读空间和更丰富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5.
先秦法家的道德思想将重建社会理想秩序的希望寄托在国君身上;深知“信”的作用,把“信”作为治国的基础;已经感受到人民的力量;为了高尚的目的,有时可以不择手段等特点。从现在来看,我们不宜过度美化他们的成就;中国政治家对中国法律的忠诚不仅应是其最重要的政治品德,也是其基本的道德操守;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社会道德、风俗的培育;必须以正确贯彻“以人为本”思想为最高政治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6.
产品价值的提高有赖于产品的功能与实现产品功能的成本之间关系的变化,在价值分析的实践中,人们已不局限于对实现某一特定功能的成本降低的追求,而是寻求一切可以提高价值的途径.根据价值的概念,提出五种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中,应处理好以下四个重要关系:(1)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2)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4)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埃及学的成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于19世纪20年代的埃及学,是一门研究古代埃及历史与文化的综合性学科。从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埃及学走过了从早期的野蛮发掘到有计划的科学勘察、抢救与保护文物的历程。经过几代埃及学家的不懈努力,埃及学作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已经完全确立起来,埃及学的研究成果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9.
从习语看英汉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中英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英语,掌握英语民族的语言文化知识,从而实现民族间的跨文化交际,达到民族间互通、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对部分英汉习语的比较,分析英汉两个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贺然 《兰州学刊》2006,3(7):184-185
死刑的存废问题一直是法学家们争论的热点,其核心问题是法律的人道化与利益的最大化的关系问题。死刑的废除所体现的是法律的人道化,但这一人道化在我国现阶段并不具有实际的积极意义。法律的人道化是法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但利益的最大化才是法律的首要的价值目标。法律的人道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应当有一个最佳的结合点,而这个结合点只能靠我们在实践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