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袁世凯与民初议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世凯与民初议会张华腾民国初年,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和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民初议会之间展开的一系列激烈斗争,其实质是封建专制制度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斗争。斗争结果是议会被解散,袁世凯专制独裁政权确立,辛亥革命最后失败。因此,揭示袁世凯与民初议会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果说武昌起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高潮,那么孙中山让位则标志着这个高潮的最后完成: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让位”涉及对孙中山功过是非的评价,也关系到如何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的胜利,在于它结束了0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它只是赶跑了一个封建皇帝,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取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民主,反帝反封建两大基本任务都没有完成。它最终失败了。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宣布正式解职;4月2日,临时参议院决定迁都北京。这样,袁世凯新政府成立,同时宣告存在仅仅三个月的资产阶级南京临时政府夭折。辛亥革命由股转败有着极为复杂的主客观原因,笔者着重谈以下几点看法。一、资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4.
论梁启超由拥袁到反袁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昌起义爆发后,由于改良派与革命党人的尖锐对立,梁启超对国内的政治形势采取了“和袁慰革,逼满服汉”的方针,既依附袁世凯,又防备袁世凯,两者若即若离。袁世凯上台以后,梁启超出于组织政党、控制国会、相机组阁、以便和革命党人相抗衡的考虑,同袁世凯采取了合作的态度。尤其是在二次革命期间,梁启超为袁世凯镇压革命力量积极出谋划策。然而这期间,双方在政党政治与专制独裁、爱国与卖国、以及一些内政外交的具体问题上仍存有不可克服的矛盾。袁世凯称帝以后,梁启超断然与之决裂,重新回到了革命阵营。梁袁之间由合作到决裂,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层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官僚大地主阶级矛盾和斗争尖锐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前十余年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在中国实行美国式的“共和政体”国家政治制度,曾进行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为挫败资产阶级立宪派的“君主立宪”主张,在1905年至1907年间进行过激烈的论战。革命派艰苦卓绝的奋斗,并非一事无成。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蓝图在中国试行。共和政体的确立,是辛亥年间历史性的抉择。然而,没多久,政体转移到袁世凯手中,共和政体日趋名存实亡,昔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喜剧终成悲剧。历史早已作出结  相似文献   

6.
一九一五年八月二十日,在袁世凯称帝的紧锣密鼓声中,《大中华》杂志刊登了梁启超反对帝制的宏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此文道出了“全国人人所欲言,全国人人所不敢言”,反对帝制复辟的心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公开宣告了梁启超与袁世凯的决裂。辛亥革命前一贯主张君主立宪的梁启超,何以要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后与袁世凯一度亲密合作的梁启超为什么这时举起了反袁护国旗帜?倘对梁启超参加反袁护国的原因作点分析,即不仅有助于上述问题的回答,且有助于对梁启超在这段历史中的功过作出正确评价。一辛亥革命后,梁启超与袁世凯之间确有过一段不短的合作。这既反映了袁世凯为对付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惜倾心拉扰立宪派,以壮大自己力量之事实;也反映了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层在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7.
“社团改进会”是辛亥武昌首义,中华民国肇始,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会党之间的关系急转直下的历史条件下,于1912年9月由谭人凤为首所发起的一个试图对旧式会党进行改造的政治组织。对此,以往史学界大都视其为民初革命派对会党进行“过河拆桥”的可耻行径,“代表了辛亥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弥漫全国的挥舞屠刀镇压会党的逆流。”①认为谭人凤组建社团改进会的目的“说来说去就是要求会党群众像资产阶级革命派一样,在袁世凯的‘圣明’统治下,‘振兴实业’,从‘秩序的革命’转入‘秩序的建设’”②,“是暗中向袁世凯讲心里话”…  相似文献   

8.
1913年爆发的“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与最后一幕。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和袁世凯北洋军阀集团进行了一次悲壮的斗争。这次斗争最后失败了,许多革命忠贞之士英勇地牺牲在袁世凯的屠刀下。在这次革命中,东北有  相似文献   

9.
爆发于1915年12月的护国战争,是一次以捍卫共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战争,它是资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护国运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场战争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史学界对1912—1915年袁世凯称帝前近四年的政权性质或避而不谈。或笼统地冠以“反动统治”而了事。笔者综合研究分析了反映1912一1915年袁世凯政权性质的诸要素。认为袁世凯统治时期的中华民国政权仍属资产阶级性质。不揣冒昧,略陈管见,祈请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11.
武昌首义后时人对袁世凯的期盼心态探析杨华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所)从推翻满清封建专制政府来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从建立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来说,辛亥革命又是失败的。长期以来,人们在不断总结辛亥革命成功的经验,检讨其失败的教训时,一方面认为,袁世凯窃取辛...  相似文献   

12.
以反对袁世凯帝制自为为主要内容的护国运动,是继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之后由资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又一次革命运动,它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又有新的特点和意义。孙中山在1916年12月13日致电大总统黎元洪和北京政府国务院,曾建议定云南起义日——1915年12月25日为中华民国国庆日。这表明护国运动和护国战争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及全国人民心目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由于我们承担了护国运动史的有关研究工作,在这里想谈谈对护国运动史若干基本问题的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和读者,并望收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将大总统让与袁世凯而告夭折。这是中国当时各种势力: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产阶级立宪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相互斗争,以及革命派内部相互斗争的结果。一中国社会,到辛亥革命时,已经完全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一切事变,无不具有极大的左右力量。  相似文献   

14.
徐世昌是清末民初重要的历史人物。本文拟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对徐世昌在发展军事、警察等方面的活动进行探讨,以就教于同仁。军事近代化徐世昌参领军事活动与袁世凯有关。徐、袁之间关系非比寻常,二人自光绪四年即1878年即已订交。当时袁世凯“家居多闲”,“慷慨好施与”,“寒士多依为生。”①徐世昌虽出身官宦之家,但因家道中落,“幼而贫困一,或曰世昌“往游”袁世凯的别墅——仰山里,恰值周者外出。世昌也不客气,径自入内,世凯”起而揖让,互相倾服,遂定交。”后世昌无力人都应试,是袁世凯“助以川资,始克成行。”③光绪十二…  相似文献   

15.
再论戊戌政变不起于袁世凯告密——兼与赵立人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戊戌政变中,袁世凯扮演了一个告密者的角色。但是,随着戊戌维新运动史研究的深入和档案史料的发掘,近年来,学术界先后有不少论者著文,修正了戊戌政变突发于袁世凯告密这一传统的重要成说。指出袁世凯初五日的告密,已来不及成为初六日晨政变的导火线。①本人也曾就此著文,发表于《学术研究》1994年第1期。以限于篇幅,言未尽意,赵立人先生在其大作中又认为本人所说诸点不能成立,②因而再写这篇文字,续作申论,兼与赵先生商榷。一、政变的发动有一个过程,完成于八月初六日政变的准备和进程,与袁世凯被光绪帝召见,是同步进…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政治史上,张謇与袁世凯的关系是最令人注目的课题之一。一个是清末立宪派的首领,江浙以至全国资产阶级、地主士绅的人望;一个是素有窃国大盗、独夫民贼之称的北洋系军阀的头子。两人在武昌起义前既会晤于彰德,武昌起义后复函电交驰,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恰恰又被袁世凯所窃夺。几十年来,众多的研究者探求其中的因果关系,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张、袁勾结,并借以说明立宪派采取孙行者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兴妖作怪的手法,从内部施加压力,拆资产阶级新生政权的台。因此,对武昌起义前后的张袁关系作进一步的探讨,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论南京临时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元旦,4月1日宣布解散,前后存在不过九十一天。但是这个短命的政府却标志着我国两千年封建专制政体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建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究竟它存在的时间为什么这样短暂,这是一个很值得分析和研究的问题。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民主政府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袁世凯研究逐步成为学界关注的一大热点。近五年来,袁世凯研究不仅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而且呈现出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对袁世凯评价更加理性、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等一些新的特点。但毋庸讳言的是,尽管近五年袁世凯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明显不足。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化拓展袁世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海内外袁世凯研究的交流与互动,深入发掘和利用好新的史料,发展壮大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19.
1914年的清室复辟案与1915年的袁世凯称帝案,作为袁世凯统治时代两次大规模的复辟运动。均为复辟图谋,又均由肃政厅对涉案人员刘廷琛、劳乃宣、宋育仁以及杨度等筹安会六君子进行弹劾,但是由于复辟支持对象的不同,前者以案件关系人宋育仁遣送回籍的结果告终,而后者尽管平政院院长周树模以及都肃政史庄蕴宽分别采取了"总统世袭"以及弹劾筹安会、称病辞职等政治策略,结果却是未能阻挡袁世凯称帝的步伐。这充分暴露出民初法律运行过程中政治因素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著名人物,袁世凯得以经过洹上三年的隐居生活东山再起,并结束清王朝的统治,出任民国大总统,此中因由,就外部而论,主要来自于北洋集团、资产阶级立宪派、西方列强及部分革命派分子的支持,以及满汉矛盾尖锐复杂这一有利的政治局面;就内部而论,主要是基于袁世凯的个人能力,他喜好结交、仗义疏财,广结姻亲,且政绩突出:编练新军、重视教育、兴办实业、禁毒禁赌等。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出任大总统,开创北洋政府,并非学界所谓的侥幸"窃取",而是权利搏弈中的实力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