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生态女性视阈下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人对自然的支配和破坏源自社会中的支配和统治模式,对自然的压迫与对妇女的压迫具有相似性,女权主义运动的目标几乎与生态运动的目标相同。生态女性视阈下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倡导关怀伦理,建立系统生态观解决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景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它旨在批评贬低和歧视女性的伦理理论,建立男女平等的伦理学说。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思想理论渊源和社会历史背景,在发展中呈现出“破”与“立”两大主流,并以自身的理论特色与其他伦理理论区分开来。它主要探讨的实践主题有政治伦理、生态伦理、生命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性伦理等。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的命运将寄托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3.
GRB对美国公共行政伦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RB行动是近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公共预算领域的改革活动,它体现了女性主义运动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影响。GRB行动的实践与理论背景展现了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对美国公共行政伦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GRB行动是近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公共预算领域的改革活动,它体现了女性主义运动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影响.GRB行动的实践与理论背景展现了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对美国公共行政伦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个伞状的术语、一种多元文化思潮,具有十分复杂的渊源.运用谱系学的方法,从理论的萌芽、政治运动的兴起以及宗教哲学的传统三种不同的视角对生态女性主义的渊源深入考察和探究后,文章指出,生态女性主义不仅是一种文化理论,也是一场为实现社会变革而兴起的实践运动,更是一种看待世界和他人的哲学视角.值得一提的是,关注生态女性主义的渊源,对其加以辨析和解释,能够为学界提供审视和评价当代社会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自19 世纪70 年代生态女性主义诞生以来,该理论受到极大关注,国内外众多学者开始试图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文 学作品,以揭示它们的生态女性主义价值。格洛丽亚·内勒的第三部小说《戴妈妈》使她真正巩固了她在非裔美国文学界的地 位,小说中渗透的女性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学者们争相研究的对象。旨在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来分析小说中女 性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表明作者所倡导的生态女性整体观,建立一个男人与女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7.
“自然”、“地方”和“正义”等概念是正在勃兴的社会和环境正义运动的基石.与倡导“荒野伦理”的美国主流环保主义者相比,美国印第安裔诗人西蒙·奥提斯更关注位于自然与文化的中间地带的园地,并倡导一种“园地伦理”,展现出与前者截然不同的自然观.在此基础上,当代生态批评学者对“中间地带”的探讨将有助于人们思考在特定的地方生态、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从而推动社会与环境正义运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面对生态危机发展出来的一种社会思潮,它主张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平等与和谐共处,反对在"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方式统治下的对女性与自然界的压迫。作为一种新兴理论,生态女性主义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其理论假设值得进一步商榷,强烈的乌托邦色彩也使其在实践过程中遭遇诸多质疑。生态女性主义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在加强自身伦理文化建设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生态女性主义的政治哲学借助生态女性主义以及批判种族理论、怪异理论(queertheory)、后殖民理论、环境哲学和女性主义等解放理论的见解、理论工具和伦理责任来审视“自然”之政治地位的智力探究领域。生态女性主义政治哲学关心的问题是承认自然界主体性与主体地位而产生的各种可能,以及我们如何在政治上以对话的方式回应自然界。这种哲学认为!.要很好地解决把非人类自然作为一个对话者纳入绿色公共领域这个环境难题,一种关注性别的、解放的分析必不可少。同时,它也像把自然界排斥于伦理一政治关切之外的“传统”哲学那样,追问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遴些主题贯穿于审视性别、自然与政治等概念范畴之间相互关联的当代环境女性主义者的著述当中,尤其是生态女性主义哲学家瓦尔·普鲁姆伍德、激进民主理论家卡特里奥娜·桑迪兰兹和女性主义现象学家、地方哲学家邦妮·曼恩三人的著述当中。沃伦的编织品比喻指明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政治哲学如何缝合为生态女性主义更大的被子。  相似文献   

10.
生态女性主义一词由法国学者迪邦娜(Franqoised’Eaubonne)在1974年所创,它结合了女性主义与生态运动的反思。生态女性主义虽然在西方已流行了30年,但是在华文世界中仍缺乏专著和较深入的讨论。电子女性主义(cyberfeminism)者哈乐葳(DonnaHaraway)提出以有机机械人(cyborg)作为未来女性主义的象征,女性主义者若需要启发的话,应该向前看,从科技和有机机械人的形象寻找启示,而非回到古老的属灵生态女性主义(SpiritualEcofeminism)。虽然两种女性主义看似大相径庭,但电子女性主义可以帮助生态女性主义走出自然/文化、人类/动物,甚至是男性/女性的二元思想。较哈乐葳的有机机械人和西方神话的女神,中国化的观世音更加适合作为生态女性主义的象征。从观世音出发可以发现,法国哲学家德勒兹(Gilles Deleuze)的转化生成与生态伦理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生态女性主义强调女性主义与生态学之间的紧密关联,锁定父权制是导致女性压迫与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号召广大妇女发动一场以拯救地球和人类、重构天地大美为宗旨的生态革命。作为一种激进的哲学思潮,生态女性主义是在与传统女性主义、社会生态学及深层生态学之间的冲突、对话过程中逐渐发展成熟的,绝非是对其他理论进行"剪刀加浆糊"式的简单拼凑,相反,其透射出与其他环境哲学伦理迥然不同的批判锋芒,显示出其独特的环境伦理建构力量。本文多维度、多层面地就生态女性主义与环境哲学中影响最大的激进派别在深层生态学之间的冲突与对话、甚至合作进行简要的探讨,以凸显其独特、深沉、周全的视角,彰显其丰富内涵及其生态阐释力。  相似文献   

12.
课程生态观从生态学角度研究课程问题,为我们思考和解决课程问题提供了新视野。它充分考虑了人与课程的关系。课程观的转变要求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的角色,教师不只是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教材的控制者、成绩的评判者,学生也不只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和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与生态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生态女性主义者考虑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与其他各种社会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它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主张改变人统治自然的思想,它批评男权的文化价值观,赞美女性本质,它反对那些能够导致剥削、统治、攻击性的价值观.电影《阿凡达》的思想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影片解构了人类中心主义、反对男权社会、抗议现代科技对自然和人类的损毁、谴责种族主义,是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最完美的诠释与展现.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潜鸟>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反映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统治与征服的生态伦理危机,批判了危机背后的强权意识形态,强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以及人类不同性别、种族和阶级平等发展的新型生态伦理社会.  相似文献   

15.
论生态文明视野下技术的生态伦理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困境的必然选择。现代科技革命以来,"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下技术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为此,必须运用生态伦理对技术进行调控,促使技术生态化。本文探讨了生态文明视野下如何利用生态伦理对技术进行调控,从而使技术更好地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伦理的视角看待公益海洋海报设计,明确设计理念,以海洋生物苦难表达设计主张、表现海洋之美倡导和谐共生、披露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争取道德支持、宣传规范条约传导道德价值,将生态伦理理念有机地融入公益海洋海报设计活动之中,提高公益海洋海报设计的道德内涵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冯内古特在小说中坚持生态后现代主义伦理观,深切关心后现代、后工业、晚期资本主义时期人的生存状况与命运,用主张宇宙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应该承认差异、相互包容、和谐共存的生态后现代主义伦理,建立生态社会意识形态,建构拯救人类的大家庭,恢复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性,强调生活在凝聚性文化中的生态后现代主义精神,目的在于重构一种视人与自然为宇宙组成部分的民主、和谐、生命之间相互关爱的社会.探讨冯内古特小说的后现代伦理对于推动人类不断进步,走向一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富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潮,对美国女子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女性主义的思想理念和“女性学”的传播唤醒了女性的自我意识,使妇女意识到了自身的权利和价值,并努力地争取其权利;在女性主义运动的推动下,女性和平等教育的拥护者和支持者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争取到了和男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女性主义运动对于提高美国女子高等教育中女性学术与科研能力以及消除“玻璃天花板”现象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美国女性主义运动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今日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环境问题却日益严重。无情的事实说明 ,环境危机与人类的精神危机紧密相连。人类需要从宗教的视野重新考察自己的世界观和伦理。因为 ,无论是有意识或无意识 ,宗教都主导着人类看待自然的基本态度。而且 ,宗教具有道德力量 ,可以促使人类尊重自然 ,为生态保护提供精神动力。当前世界各种宗教正在对环境危机做出积极反应 ,宗教与生态学之间的对话日益扩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人文主义"是人类在生态文明社会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法学新认识论的基础。生态人文主义不否定工业化,不倡导非理性。它既弘扬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强调伦理、道德对人类进步的意义;既重视经济增长,也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