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当前研究性学习在高中阶段的全面展开 ,给高等师范教育带来全新挑战 ,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一是学生不善于从学科课程中挖掘资源 ,不善于从基础知识中寻找问题 ,发现问题 ;二是许多学生因知识面太窄 ,不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因而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无从着手或打不开思路 ,致使研究性学习课程流于形式 ;三是教师指导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 ,致使研究性学习无法顺利开展。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必须在高等师范院校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学科支持。这是因为高等师范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强劲的学科优势 ,加强学科支持不仅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而且也是解决研究性学习课程存在问题的有力手段 ,同时能更好地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的师资力量。所以 ,加强学科支持 ,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首先 ,要调整高师院校的学科专业结构 ;其次 ,要正确处理学科课程与研究性课程的关系 ;第三 ,要加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 ,注意密切联系实际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第四 ,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 ,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提供工具性帮助  相似文献   

2.
学科教学是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基础,体现在学科知识、技能、情感、意志四个方面.学科教学是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载体.其功能实现途径主要有学科教学为研究性学习提供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研究的开展实现学科知识的支撑和综合利用;加强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双向结合;在教材中安排相关专题研究内容.通过基础地位和载体功能的实现,促进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双向互动与互补.  相似文献   

3.
高师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学科支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研究性学习在高中阶段的全面展开,给高等师范教育带来全新挑战,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一是学生不善于从学科课程中挖掘资源,不善于从基础知识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二是许多学生因知识面太窄,不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因而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无从着手或打不开思路,致使研究性学习课程流于形式;三是教师指导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致使研究性学习无法顺利开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高等师范院校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学科支持.这是因为高等师范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强劲的学科优势,加强学科支持不仅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而且也是解决研究性学习课程存在问题的有力手段,同时能更好地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的师资力量.所以,加强学科支持,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首先,要调整高师院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其次,要正确处理学科课程与研究性课程的关系;第三,要加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注意密切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第四,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提供工具性帮助.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整合的模式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挑战今日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 ,是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己身边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 ,以个人或以小组收集材料、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环境 ,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 ,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需要具备研究素质的教师。如果说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 ,产生了经验型教师 ,那么要适应研究性学习 ,就需要具有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起源、内涵和特点,着重阐述了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实践的模式和流程,并作了积极的构想和探索。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运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为学生创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途径,不仅是体育学科建设的必然,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从分析研究性学习的涵义作为切入点,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对体育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旨在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8.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 ,它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 ,强调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精神 ,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其价值的充分展示 ,有赖于对研究性学习与其他相关变量的辨析 ,包括研究性学习与实践、研究性学习与研究、研究性学习方式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及研究性学习与现有学科教学等 ,在辨析中逐渐剥离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也是新一轮教学改革所要求的。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科研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可以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语言知识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1.
1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生”是指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信息网络技术紧密相关.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客观要求出发,就如何建构研究性学习信息支持网展开深入研究,研究性学习信息支持网的建构将为"师-生"、"生-生"之间更广泛、方便、及时地进行学术交流提供理想的场所.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社会实践性强的特点 ,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基础 ,在中学特别是高中地理课上应该积极地适度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这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最大限度发挥潜能、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之举。研究性学习具有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教学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目前,研究性教学在高校某些学科和专业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给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了参照。开展大学英语研究性教学的行动研究,分析和总结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是验证其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实证研究证明,大学英语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并能够促进学生自主而又协作地学习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建立相应完整的评价机制,高校应给以相应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关于研究性学习,国内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本文所涉及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与接受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中学历史教学中是加强历史学科教学和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中学历史教学引入研究性学习的途径主要有教学内容上引入研究性学习;教学组织形式上引入研究性学习;变革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是在较为广泛的教育信息资源条件下进行的开放的、自主的、探究式的学习,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包括网络信息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进行自学和探究。在了解研究性学习网络信息资源分类及开发原则的基础上,对研究性学习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性学习是高校教育教学方式的回归 (一)研究性学习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谋而合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上普遍认同和实施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 按照现有的研究成果,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探究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广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狭义)。就研究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法的观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入点,对外语课程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师生关系的角色定位进行了初步论述,认为:由于外语课程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程,所以,外语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也叫外语学科研究性自主学习。在这一研究性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参与,但学生也不能脱离于教师的启发与指导。  相似文献   

19.
网络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构建一个新型的动态开放的、交互性的学习环境,它具有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教与学的交互性、教与学的跨时空性、教与学的愉悦性等显著特征.教师个人网站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进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容入手,就研究性学习评估的一般原则、基本依据、基本方法和具体实施及学科课程考试的区别作简明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