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存在的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水权理论的提出,对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可以促进节水目标的实现并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目前黄河水权制度安排的缺陷使得制度运行成本上升。有必要通过制度创新,清晰界定水权,引入市场机制,实现水使用量权的有偿转让和交易,加速水市场的形成,从而形成节约用水和限制超额用水的机制。黄河水权交易的实施正是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更高效益的一种有益尝试,同时也是对建立跨流域和跨区域调水市场协调机制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2.
黄寰 《天府新论》2009,(1):30-34
水权转让制度运行的是水资源的用益物权,是用水户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部分或全部有偿转让拥有的水权,以获得经济利益的行为规则.水权转让是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国广大西部地区来说,水权转让制度的确立是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必然要求,能增强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提高水资源配置的社会福利.西部各区域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区情,全面推进水价改革,逐步实现由行政事业收费向财政税收的制度变迁,形成有区域特色的市场调节水价.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强西部水市场的组织体系建设,对市场交易制度和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确保西部水资源的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水权市场的运行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水权市场上,供求连接着政府及各用水主体,其变动决定着用水主体的用水行为。价格机制是作为反馈机制而存在的,它在水权市场中发挥着反馈信息的职能,对水资源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决策、对水资源的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引导机制。竞争机制主要表现为水权供给者之间、水权购买者之间、水权供给者和购买者之间的竞争。水权市场在这三种市场机制的交互作用下,形成水权市场的均衡,在这种均衡状态下,水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配置效率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4.
论水权运营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权运营即水权制度运行,是通过政府法律、政策等引导,主要通过市场配置手段,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与保护各环节的制度(机制)的运营过程,是水权运营主体对水资源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化与非市场化的运作与经营活动.水权运营中政府与市场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如何架构合理而科学的关系框架,既包括产权关系、运营关系与监管关系各环节,也包括制度创新与政府改革,同时有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姚金海 《学术论坛》2008,31(1):85-91
水权运营①即水权制度运行,是通过政府法律、政策等引导,主要是通过市场配置手段,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管理与保护各环节的制度(机制)的运营过程,是水权运营主体对水资源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化与非市场化的运作与经营活动.水权运营法律关系是水权运营主体、客体与内容相互联系.水权运营作用则是对水资源最有效的利用与保护.水权运营存在和发展条件必须依赖于现有经济与管理制度、体制及其法律制度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6.
水权的分配模式与黄河水权的分配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在竞争性水权制度下 ,水权的分配可以采用人口分配模式、面积分配模式、混合分配模式、现状分配模式及市场分配模式。针对黄河流域的“分水方案”以及流域统一调度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提出对基本需求用水采用混合分配模式 ,机动用水采用市场分配模式。对于水权分配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冲突和缺陷 ,可以采用政府调控、民主协商和水权转让的机制进行协调和弥补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用途管制是政府基于水资源归国家所有和公共利益需要而干预市场的一项专门制度,我国两级水权市场上相关主体的行为均需要贯彻落实该制度要求。当前,水资源要素市场存在政府职能边界不清、水资源用途管制高成本低效率的管制失灵问题,以及初始水权配置中市场缺位、水权交易和水市场建设进程缓慢、水权市场运行基础薄弱等市场不足的问题。应对这些问题,需要从优化政府管制和健全市场机制两方面进行法律制度调适。具体措施包括:以公共利益需要为基准,明确政府管制的职能边界;通过构建水资源用途管制的沟通协调机制、适度放松机制、决策参与和监督机制,提升政府管制效能;构建和完善水资源确权登记制度、水权交易价格形成机制、水权交易利益补偿制度、水市场运行的支持保障体系,实现水资源用途管制与市场配置的协调、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节水型社会是一种自我约束和自觉节约用水的秩序.中国属于水资源短缺国家,建设节水型社会意义重大.水权市场制度通过法律制度明确界定各种水权,并通过水权交易实现节约用水的价值,从而为约束用水行为和自觉节约用水奠定制度基础.完善水权水市场制度需要从水资源所有权制、占用权制、可交易水权制和水市场制度四大系统,以及法律条例和操作细则两个层面去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9.
西北内陆河流域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存在具有学理、公民权利依据和现实职能需求。现阶段西北内陆河流域农民用水者协会在灌区水资源配置、管理、水利设施养护等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从其长远发展来审视,现阶段的协会模式不利于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整体保护。对西北内陆河流域农民用水者协会模式进行新的法制路径的探析有助于革新现阶段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在西部发展面临要素禀赋缺失、结构刚性、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选择政府配置资源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使西部经济在短期内达到较低水平的经济均衡。但是,由于政府缺少资源效率最大化动机,对微观经济信息占有缺失,缺少激励和约束刚性的产权条件,经营决策难以实现风险分散化原则,因此,从长期看,政府配置资源为主必然是一种低效率的选择。当前,解决西部大开发新问题的关键是克服政府失灵,根本途径是转变政府配置资源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资源配置方式要彻底打赢西部地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攻坚战;取消对投资西部的民间资本的所有制歧视;恢复公共产品领域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把国有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行政化配置转变为市场化配置;实现政府行政职能从管理型职能向服务型职能的转变;将政策性制度安排转向法律性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节水农业是实现水资源安全的关键,也是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本文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对山东节水农业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探讨了节水农业发展滞后的关键因素从而为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农业用水管理制度必须由供给管理制度向需求管理制度变迁,进而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寻找搭建节水农业体系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水权制度变迁的动因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权因水资源的短缺而产生,因水资源短缺加剧而变迁。人类对水资源的消费初始并不存在水权,只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水资源从丰沛到短缺及水资源显现经济商品禀性的过程中水权才得以产生与变迁。世界各国适用了各不相同但符合本国实际的水权制度,但是大多数国家普遍适用的还是优先权制度。与其他水权制度相比较,优先权制度因其具备排他性、让与性、可执行性,不但能兼顾各方用水的利益和需要,而且能很便捷地进行水权的初始配置,进而可以建立水权市场,使弥足珍贵的水资源流向最需要之处。但是,优先权制度对水权的转让和交易进行限制,降低了可让渡的程度,降低了使边际净收益相等的市场压力,带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无效率,也存在进一步市场化的趋势和演进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魏钰邦  刘玥辉 《理论界》2009,(10):68-69
生态环境用水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水权制度建设却忽略了生态环境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先后分析了目前我国水权制度建设中生态环境用水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紧接着提出了保障生态环境用水在水权制度建设中应有地位和作用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引黄河水自流灌溉,自治区粮油农作物主产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近些年由于本市农业用水中水资源供需形势严峻、灌区灌溉管理水平低、土壤盐碱化、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的突出和加剧,限制了本市农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本文在充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解决上述农业用水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在本市实施农业节水,建立和应用以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生物节水、化学用水和管理节水等为基础的综合配套的农业节水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水权市场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权市场管理是指对水权的分配和交易等业务制订管理规章或条例 ,并据此对水权业务活动进行管理。对于水权分配市场的管理主要侧重于水权分配制度的确定、水权分配模式的选择以及水权登记制度设立等一些行政、政策性管理。对于水权交易市场管理主要包括对水权交易行政管理、水权交易主体的管理、水权交易制度管理、水权交易的监督管理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管理应该着眼于全面的管理,从单纯的供给管理转向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兼顾,加强需水管理,控制和减少农用水资源的消耗量.影响农用水资源需求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水价、水权、灌溉技术、农业生产结构等,对农用水资源需求量的控制与管理也应从水价和水权等方面创建激励机制,同时从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强化实施.  相似文献   

17.
日趋严峻的水资源供求形势促使人们改革现行的水资源分配制度。通过建立水权市场来实现水资源的再分配,已成为许多同家优化水资源配置、化解水危机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重点从战略、理论、市场和制度四个层面论证我国建立水权市场的现实可行性,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作用。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在经济增长和企业制度变迁过程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在内部利益驱动力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由全能者、管制者逐渐向服务者转变,作用方式由对企业的管理为主转换为以服务为主,由直接参与和操作转换为间接监督和服务。当前国家治理模式和政府角色的转变,实质上是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动态调整,这一互动关系决定了政府角色转变必须以市场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行政垄断造成了土地、资金要素配置扭曲,且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起,“经营城市”逐渐成为地方政府优于“经营工业”的策略选择.产业要素配置扭曲通过拥挤效应、虹吸效应和循环因果效应,引发城市产业资本过快转移和过度产业空心化.为预防和治理产业空心化,需加强财税体制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同步成长.  相似文献   

20.
张永亮 《理论界》2010,(11):81-83
长期以来,我国水权分配主要表现为指令用水,行政划拨,在流域管理中,各地区用水通常由上级行政分配,水事纠纷也主要由行政手段调节。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案被称为"我国首例水权交易",受到全国乃至世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对于水权的规定相对较少,对于水权交易的规制则完全是空白。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的成功实践及最新发展对构建我国水权交易法律制度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