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对媒介的阅读,历来就存在着数字阅读与文字阅读两种方式.中国古老的"八卦"与"河图洛书"的阅读,中世纪西方"塔木德"学派对<圣经·创世纪>的阅读,都含有数字与图像相互推演的理路,可以视为传统文本阅读中潜隐的某种原始形态的数字阅读.如今作为数字阅读对象的数字化媒介,部分地装备了传统阅读中缺乏的象数思维工具,使文本阅读比率相对于数字阅读比率逐年下降,传统的文本出版也相对萎缩.但是,数字出版对文本出版来说,只能是一种补救而不是一种取代.创造和使用多种多样的媒介是编辑出版人创造本质的全面发挥,当代的数字智能阅读器只能方便和丰富人类既有的阅读和出版方式,无法完全取代人类传统的文本阅读与出版模式.编辑出版学专业应当教育学生既能从事数字阅读又能从事文字阅读,并且培养出掌握两种出版技能的新型编辑出版人才.为了数字媒介的快速普及,也为了文本出版的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全面加强编辑出版学的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2.
网络化通过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改变了学术出版单位的业务流程;学术出版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导致学术出版和编辑单位利益分配机制扭曲;管理过程中的市场和公益反置等,造成学术出版的异化。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学的出版主要有三种模式:网络传播,与传统纸质出版相结合,改编成影视、游戏作品出版.要做好网络文学作品的出版工作,需要文学网站,传统出版单位,影视、游戏改编者和评论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数字漫画出版已经成为漫画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美国和日本在数字漫画出版产业发展中,已经形成了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值得我国借鉴.基于美国和日本的发展经验,我国数字漫画出版产业应该重视打造数字出版平台,扶持原创数字漫画作品;培育中小型数字漫画出版企业,扶持大型数字漫画出版集团;实施数字出版战略,打造数字漫画出版产业发展模式等.  相似文献   

5.
网络首发是学术期刊出版流程的全链条再造,是中国数字出版领域的重要尝试与变革.本文对网络首发出版模式概念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阐述,指出我国当前对网络首发出版模式的认知程度仍在可持续挖掘的范畴内,认为当前的新型出版模式背景下,我国的学术期刊编辑应转变出版思路,加强媒介素养,强化网络编辑技能,加快网络首发出版模式的发展步伐,协助促进我国学术事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转制与编辑     
出版单位向经营性方向转制,就是通过国有资产授权的方式,形成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转制主要是解决出版单位的生产关系问题,是从制度层面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根本性和基础性条件,它与编辑、出版生产力的提升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编辑主体功能的发挥有赖于文化素质的养成和文化含量的提升,要在尊重出版规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塑造编辑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媒介形态的多样化、受众阅读方式的改变以及政府对数字出版发展的政策助推,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已势在必行。从数据库合作、网站建设、数字对象标识(DOI)、优先出版、开放存取、二维码、移动终端七个方面分析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独特表征,系统总结学术期刊数字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强深度融合,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建设高素质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队伍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图书质量也不例外.而且图书作为传播文化、传播知识的媒介,更是肩负了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使命.本文从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现状和常见差错分析入手,提出避免出现这些常见错误的有效对策,旨在以编辑人员的角度,通过提升专业素养和实务能力,与出版单位、发行单位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形成合力,在整个出版行业,甚至全社会营造人人重视出版质量、人人参与出版物质量管理的浓厚氛围,把我国真正从出版大国推向出版强国.  相似文献   

9.
技术媒介与信息文化的融合对传统出版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考验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引发了高校对于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改革.对当前国内出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后,结合媒体融合要求、新文科建设和出版一级学科申报的政策指向,利用CiteSpace对出版领域10种核心期刊进行研究热点统计和发展趋势预测,并对出版行业的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明确数字智能背景下对出版人才的要求.在积极肯定出版学科多元培养模式的前提下,期望充分发挥理工类高校的优势,从学科逻辑培养、特色学科统筹、复合师资组建、模拟平台开发、复合人才引进、案例智库搭建、产学研用融合和文化中心构建着手,旨在探索一条能够顺应时代背景、服务社会需求和体现院校特色的差异化出版专业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10年间中国出版产业版权输出、出版物(含数字出版)输出、数字平台建设及应用、出版单位走出去等所展现的文化软实力相关成果,提出目前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分析文化走出去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展现内容,已经成为业内外人士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