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近些年,银行机构案件屡有发生,从案发原因看,大多数是操作风险失控所致.有鉴于此,银行业加强案件专项治理,切实防范操作风险,建立和完善了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但是从对银行日常监管和检查发现,部分银行机构仍存在诸多操作风险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邮储银行操作风险的内控分析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商业银行经营的是风险,为稳定市场,维护商业银行在公众心中的形象,金融监管当局采取多种途径对其进行严格监管,定期对商业银行进行现场或非现场检查。但近年来关于银行的大小案件只增未减,究其根源,多与其内部控制失效有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工作是否健全、严密有效,是否能够达到防止错误和舞弊,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及经济活动的有效性。文章将从操作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商业银行效率评价现有研究中存在的对风险考虑不足、风险度量方法与监管准则不相适应等缺陷,采用因子分析与DEA模型相结合的效率评价方法,重新测度商业银行效率。这一数量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契合我国银行业监管准则,避免各类风险的遗漏或重复计量,实现将风险因素全面计入商业银行效率评价,突破已有研究只采取风险近似的局限性。提高商业银行效率的政策建议:严格控制银行风险水平;提高国际业务的管理能力;通过兼并收购促进银行业发展;鼓励金融创新;提高政府监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刘长青 《江汉论坛》2006,8(7):46-49
参照新巴塞尔协议,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然而对市场约束机制过程的分析表明,由于银行公司治理以及相关市场的内在缺陷,中国银行业缺乏让市场约束机制发挥作用的渠道,单单强化信息披露机制并不能有效地遏制银行业的风险。监管当局如果期望通过强化信息披露机制,提高市场约束的力量,必须切实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并赋予其它市场参与者足够的激励和力量,否则无论信息披露机制多么的完备,银行监管中市场约束机制也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5.
白波 《兰州学刊》2009,(Z1):89-91
为确保银行业的安全、稳健运行,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至少同时需要来自商业银行内部和外部的两股力量,通过探讨金融监管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协调问题,系统性的通过分析相关要素,构建二者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6.
郭健斌 《兰州学刊》2013,(1):183-187
在银行、保险、证券三大金融行业中,银行业因其所具有的高风险、高负债的行业特性,而最为受人重视,同时,由于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紧密联系,且风险具有高度外部性,所以确保银行的稳健运营至关重要.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均已经普遍建立了官方监管制度、市场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等制度.然而,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官方监管制度和市场约束机制要发挥确保银行稳健运营的作用,必须借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也就是说,银行内部控制应当是防范银行业风险的基础.文章通过介绍与梳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银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经验和法律特征,希望能给予当前国内金融业,特别是给予国内银行业内控制度提升以借鉴,并最终对我国银行业整体的内控制度化和规范化起到一定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旭  李娜 《江淮论坛》2014,(4):107-110,54
金融危机之后,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成为公司治理领域热议的话题。本文以我国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实证分析银行高管薪酬与风险承担的关系,以及银行面临内外部监管对高管风险控制激励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银行内部监管中的股东监管可以对高管薪酬进行控制,外部董事对高管薪酬及其风险敏感性并没有起到"监管作用"。(2)银行外部监管机制的加强弱化了高管风险控制激励。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基层网点操作风险是主要风险之一,有效控制基层网点操作风险,不仅可以加强银行的管理和发展等,更能有效防范内外部案件的发生。从商业银行基层网点操作风险的特点、表现形式入手,深入分析基层网点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郑铁柱 《理论界》2007,(9):222-224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微观治理的基础,其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又是关键因素。本文详细分析了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基本含义,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在商业银行构造包括银行层面的、整体的内部控制体系和业务层面的风险管理系统;根据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框架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足,普遍缺乏自律机制、制动机制和监测机制;针对这些缺陷提出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在内部控制意识、内部控制组织、内部控制技术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银行业会计工作电子化、网络化、集中化的发展,银行会计风险的发生呈现出新的变化。文章在客观分析了银行业会计内控制度与组织体系日趋完善、手段日趋现代化并突出了"人本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银行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对其机制建设认识不到位、内控制度执行不严、科技含量不高以及缺乏监督评价机制等问题及其原因,防范和化解银行会计风险既要有一整套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还需要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和风险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在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监管方面,央行监管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都有其自身的局限和缺陷,银行业自律制度可以发挥提高金融风险监管效果的重要作用,建立我国的银行业自律制度已势在必行。建立我国银行业自律制度应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将我国银行业自律组织的性质定性为社会团体法人。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面临体制和经济上的挑战 ,外资银行的综合服务优势将对我国银行业造成冲击 ,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又面临发展机遇。改革银行内部机制 ,培植优质客户群体 ,重视人才 ,推进跨国经营 ,我国银行业就会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3.
银行服务消费者权益保护可以有效促进金融业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应将其纳入我国银行业监管目标体系之中.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可借鉴英国、印度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的先进理念,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和程序来构建银行服务消费者便捷投诉机制.  相似文献   

14.
田学炜 《兰州学刊》2009,(12):147-148
与国外商业银行破产的成熟立法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立法尚处于严重缺失状态。因此,加快商业银行破产立法,建立以完备的存款保险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破产重整制度、破产责任制度等为核心的现代银行破产法律体系,能够有序释放和化解银行破产风险、有效维护银行业的整体信用,并且为银行业的合理竞争和效率提高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5.
资本充足率监管是银行监管的核心内容之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经济步入了“后危机时代”,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经济都面临重大的变革.本文结合商业银行的企业特征和社会性特征,通过研究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风险管理、改革转型和强化对实体经济服务的影响,以达到全面评价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即资本充足率监管有利于商业银行强化对实体经济服务,而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改革转型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风险防控对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数字经济的背景下,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促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完善风险监管政策、防范整体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2010—2020年176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Python网络爬虫技术构建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指数,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体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科技既能显著降低商业银行自身个体风险,又能抑制系统性风险。此外,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金融科技发展降低了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增加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系统性风险。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对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通过杠杆率渠道和风险承担渠道产生作用,而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仅通过杠杆率渠道传导,风险承担渠道机制的作用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沫茹 《江汉论坛》2005,(11):126-128
与国外商业银行破产的成熟立法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缺陷。现行处理银行危机的方式也表露出诸多弊端。因此,制订一部行之有效的《商业银行破产法》,以完备的存款保险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破产预防制度、域外效力制度等为核心的现代银行破产法律体系,能够有序释放和化解银行破产风险、有效维护银行业的整体信用,并且为银行业的合理竞争和效率提高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山东省银行机构为样本对我国区域性银行治理机制及政府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则风险承担越低;当董事会规模越大,高管人员薪酬越高时,银行的经营越稳健;相反,政府监管并没有对银行的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同时还发现,治理机制和监管措施在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且东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银行监管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越来越多地将市场信息加入进来.利用银行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为监管部门提供关于银行财务状况的一个客观的评价.在信息披露机制比较完善、投资者搜集信息成本较低和经济环境平稳运行时,基于市场信号的银行监管可以有效地降低监管成本和银行的风险水平,提高监管效率.监管部门是否可以利用银行股价信号来提高监管效率取决于价格信号的有效性和所处的经济环境,当投资者搜集信息的成本较低,股票价格能够反映银行的风险水平,并且经济形势平稳,银行业整体的风险偏好较低时,根据股价信号选择审计对象能够帮助监管部门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并降低银行业的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国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现状表现为:退出方式以强制型市场退出为主;退出模式主要表现为行政主导的小规模退出;退出路径主要依赖于托管重组;退出处理成本主要由国家财政负担。我国银行市场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系统健全的市场退出法律依据;缺乏合理的退出风险分担机制;行政主导的小规模退出模式存在种种弊端;存在"太大不宜倒"的退出监管容忍问题;有进无退的银行业市场容易导致过度竞争。建立有效的银行市场退出机制应做好五方面工作:明确确立银行市场退出规则的监管动机;把握好银行市场退出的时机与方式;尽快建立显性的费率基于风险调整的存款保险制度,合理地分担退出风险;以市场为主导,健全银行市场退出的法律体系及配套制度;规范银行市场准入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