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一部按照词义系统或事物类别编排的具有百科性质的词典。从汉代至今,研读《尔雅》的学者不计其数,仅现存的研究、注释《尔雅》的著作就多达120余种。由朱祖延教授组织湖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编纂,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尔雅诂林》,将历代研究《尔雅》的成果汇为一编,集《尔雅》学之大成。该书的编纂始于1986年,历时十余年,于1998年全部出齐。全书皇皇6巨册,前5册为“正编”,后一册为“叙录”。综观《尔雅诂林》一书,具有如下特点。1-资料完备 《尔雅诂…  相似文献   

2.
《尔雅诂林·叙录》是《尔雅诂林》中的最后一本(共六本),其中书目提要收录《尔雅》研究著作最全面,是研究《尔雅》学史的绝好材料。对辑佚之作的详细分析、提要内容全面、准确,可以补前人之失、订今人之讹,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尔雅》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诂专著。自汉代以来,多少通儒硕学,束发潜心,笔耕舌耨,为之探幽索隐,拾遗补阙。至今已是著述如林、硕果累累,乃至自成门户,美称“雅学”。据粗略统计,古今《尔雅》研究专著现存者约一百六十余种,论文约八十余篇。然而,书山文海,津涉何在?众说纷纭,是非焉辩?委实令人茫茫然不知其所以。故笔者借参加《尔雅诂林》工作之便,谨就《尔雅》研究中几个聚讼不决的问题,作一个比较系统而扼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4.
张舜徽小学功底深厚,于《说文》学有皇皇巨著《说文解字约注》,而关于雅学、声韵的研究却分散于其经史子集四部著作之中。通过对其20余部著作的研读,可发现张舜徽对雅学理论的建树:关于撰写时代和撰人问题,他认为《尔雅》是汉初经师经生们对古代传注的总汇,并非出自周公之手;关于性质问题,他认为《尔雅》是"汇集群经传注中训诂名物分类纂录而成"的,是我国最早的类书;关于分篇问题,他认为《尔雅》中有《叙》篇,此《叙》篇在《汉志》20篇之中,是传《尔雅》学者所为;关于邵晋涵《尔雅正义》和郝懿行《尔雅义疏》的得失问题,他总体上是尊邵抑郝。此外,张舜徽还提出了今后雅学发展规划,指明了雅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亨著作集林》2004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高亨是清华国学院首届研究生,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完成著作17部,涉及《周易》、《诗经》、《楚辞》、《老子》、《庄子》、《墨子》、《商君书》、文字学、上古神话等多个领域,具开创之功,享誉学术界,论著被毛泽东誉为“高文典策”。《高亨著作集林》是其平生著述的第一次大结集,共收著作16种,存目1种,总字数近400余万,高先生的学术著作已基本萃集于此。全书共分10卷: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诂林》及其《补遗》(以下简称《诂林》正补)是丁福保历时三十年对《说文解字》“积久钻研”、“有一隙之明”后,以“博采通人、信而有征”为宗旨,“集萃众说、校正异同、推究义蕴”编纂而成的、震惊中外学术界的专著,在学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治《说文》者最便利之捷径”(《诂林》评语),实具继往开来之功.本文拟着重讨论《诂林》正补的编纂体例问题,并对前人所论《诂林》的价值有点补充.  相似文献   

7.
《尔雅诂林》序朱祖延吾国辞书之业,如长江大河,汪洋浩汗,沿波讨源,《尔雅》实为滥觞。《尔雅》之为书也,类列词语,同义相训。古书读应《尔雅》,则古今异言,方俗殊语,豁然可得而解。故孔子答问,称《尔雅》足以辨言;子长作史,引经辄易以雅训。《尔雅》之为用宏...  相似文献   

8.
《释诂》、《释言》是《尔雅》首二篇。是《尔雅》一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些二篇收词1300多,占全书总词数32%),也是《尔雅》作为语言词典的主要依据。那么,这两篇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历来的看法是:《释诂》与《释言》由于名称不同,因而所释词的性质也  相似文献   

9.
“训诂”一词的最早出现“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可“训诂”一词何时出现,还是个问题。现在一般训诂书上说,“训”“诂”二字最初单用,根据是《尔雅》有“释训”“释诂”篇名;又说二字最早连用是西汉毛亨《诗经估训传》。可《诗经诂训传》是“诂训”而...  相似文献   

10.
《五经正义》是唐代初年孔颖达等人奉敕编撰的一部经学训诂著作,《尔雅》是汉代以前出现的一部以今语、通语解释古语、方言的辞书。孔颖达等人在疏通训解“五经”时,不仅广泛地征引了《尔雅》及其汉魏旧注,而且还论及《尔雅》学的诸多相关问题。本文对《五经正义》在征引《尔雅》及其旧注时的训释特点作了总结;对《五经正义》关于《尔雅》撰人、序篇、篇名含义及《尔雅》声训法的运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五经正义》征引上的失误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美恶同辞”与“同形对义词” 1.0 “落”一词同形共居“降”“始”二义。《尔雅·释诂》:“落,始也。”《说文·艸部》:“落,凡艸曰零,木曰落。”这类词义现象,前人谓之“美恶同名”(词、辞)。在训诂史上最早采用“美恶同名”来解释上述词义现象的是东县时期的注释家郭璞。《尔雅  相似文献   

12.
关于《尔雅》研究史的整理和研究发端很早,代有传人,清代以来尤盛,成就斐然.然而,过去的研究成果大都各有侧重,且篇幅不大,憾其未备.朱祖延先生的雅学研究则别开生面,其成果浓缩于《尔雅诂林》一书.该书不仅规模皇皇,前所未有,而且搜罗全面,内容丰赡,融注疏考论为一体,汇百家注疏于一编,创建了立体化的《尔雅》研究史体系,卓然一帜,令人观止.  相似文献   

13.
《广雅》为三国魏时张揖所作。揖字稚让,清河人,在明帝太和中(公元227——229年)为博士。(见唐颜师古《汉书注叙例》)据《隋书·经籍志》所载,张揖除撰《广雅》外,还著有《三仓解诂》《埤仓》《古今字诂》《杂字》等书,由此可知他是一个博闻多识、精通文字训诂的人。《广雅》的体例和篇目同于《尔雅》,始于《释诂》,终于《释兽》,分为上中下兰篇,今本作十卷,所收的词语几乎都是《尔雅》以外的,所以名为《广雅》。“广”  相似文献   

14.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训诂著作,它为训诂发展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打下了基础。因此,《尔雅》受到历代训诂学家的重视,其在训诂学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尔雅》的产生与训诂的起兴 《尔雅》产生何时。著者何人,历来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常见的有三种说法,一说周公著《尔雅》,二说《尔雅》为孔子门人所作,三说《尔雅》是汉儒纂集。诸家所论,不乏证据,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故形成三说鼎足,难以定于一尊。这种  相似文献   

15.
先秦第一人称代词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 先秦语言中第一人称代词数量很多。除了一些君主专用的称谓(如孤、寡、不榖、余一人等)外,泛用的据《尔雅·释诂》有以下十种:“印、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其中我、余、予、吾使用广泛,为人们所熟知。“朕”作为封建帝王专用的自称,是秦统一后的事(《广雅》说秦始皇二十六年始以朕为天子之称),郝懿行《尔雅义疏》引蔡邕《独断》云:“朕,我也。古昔尊卑共之,贵贱不嫌则可同号之义也。”其实,朕在先秦虽非君主专称,但使用范围并不越出贵族社会的圈子,这从  相似文献   

16.
《尔雅》凡一十九篇,前三篇解释语词,采用“同义类聚”的编排法,相当于今《同义词词典》;后十六篇解释专科词语,涉及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可谓囊括百科,无异于一部“百科词典”。一十九篇即一十九义类,每一义类又分若干小类,有的还明确标目。《尔雅》“同义类聚”,囊括百科及其结构层次,在中外辞书发展史上,均属首创,已得到辞书研究者的充分肯定。然对《尔雅》释义的方法作细致的分析、归纳,这项工作似做得还很不够,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一次尝试。说及《尔雅》的释义方法,往往仅择其大端言之: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前者如《尔雅·释诂(上)》(以下只注篇  相似文献   

17.
论《尔雅》的学术成就赵伯义作为一部辞书式训诂著作,《尔雅》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古籍①,其学术价值很高,被历代文人学者奉为经典。《尔雅》内容很丰富,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领域。为此,既要从《尔雅》固有内容上考察其贡献,也要从传统文化发展上探求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是中国书店1985年出版《尔雅音图》一书,题郭璞著.除“据光绪十年上海同文书局本影印”一语外,别无前言、后记,也无出版说明.上海同文书局本《尔雅音图》源出艺学轩藏版、嘉庆六年影宋绘图本重摹刊的本子,卷首载有南城曾燠嘉庆六年叙.艺学轩即曾燠的轩名,重摹刊原本尚存,只作《尔雅图》三卷,卷上《释诂》至《释亲》四篇无图,卷中《释宫》至《释水》八卷,卷下分前后,前《释草》至《释虫》三篇,后《释鱼》以下四篇,都有图,分载十五篇每篇之前.注和音夹入正文,注即郭《注》,该书实为四卷,每卷下只标郭璞注.其图,曾《叙》认为宋、元人所绘,并且说“疑必有所本,即非郭璞之旧,或亦江灌所为”;其音,则确定地认为后蜀毋昭裔《音略》.他并没有《尔雅音图》为郭璞所著的意思.中国书店所印,新题郭璞著,大概是根据《尔雅序》中有“别为音图”的话臆测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尔雅》是我国出现较早的语言学著作,也是儒家十三部重要经典之一.从汉武帝时起,就有犍为文学为之注释,学者治经,更是征引不断,《尔雅》几为显学,正如清代雅学研究专家邵晋涵《尔雅正义》序所称:"传《尔雅》者,汉初诸儒授受不绝,故贾(谊)、董(仲舒)之书训释经文,悉符《雅》义.至于太史公受《尚书》于孔安国,其为《本纪》《世家》,征引《尚书》者,辄以训诂之字阐释经义,悉依于《尔雅》."汉末魏晋六朝时期,雅学兴盛,樊光、李巡、孙炎等注释研究《尔雅》之作多达20余部,应劭、服虔、如淳、臣瓒、邓展、苏林、张揖、文颖等学者训诂之作也是广引《尔雅》及旧注.然而这些著作大多亡佚不存,我们今天只能从唐人正义、史书注释、类书征引中略知一二.而这些散逸在群书训诂中的经、注,成为后世雅学辑佚、注释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成为雅学文献校勘、版本刊刻重要的佐证和参考资料.自唐开成石经刊刻《尔雅》白文、五代板刻《尔雅》经注以后,两宋雅书刊刻逐渐增多,成为元明清各系雅书之祖本.至清代,雅学文献辑佚、校勘、刻印成为雅学文献整理研究的主要方面,产生了大量辑佚体、校勘体雅书.对这些雅书从文献学角度进行研究和总结,不仅能为雅学史、雅学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而且对促进雅学研究的深入展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诂林》(以下简称《诂林》)是集研究《说文解字》之大成的总汇。这部书,聚数百人腹笥渊博之学说于一编,“百川洄注,潴为渊海。”使后世学者能够“互相参较,洞见症结。俾观者如游名山胜水,望高深而识其径途也。”所以《诂林》自二十年代问世以来,一直是研究文字学和许学的重要参考书,颇为学术界所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