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管子》被动句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国后期至西汉时期是汉语被动句式发展的重要时期,《管子》是此时期的代表文献之一。研究《管子》被动句式的结构类型和特点,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战国后期至西汉时期被动句发展的情况。诸如“于”字式被动句的辉煌和迅速衰落,“见”字式被动句的发展和逐渐成熟,“为”字式被动句的成熟与衰落,“为……所……”被动句式的兴起和快速的发展,“为……之……”式被动句的产生与极速的消亡,“为……之所……”式和“被”字式被动句的萌芽与缓慢的发展等。《管子》中的被动句式,在汉语被动句式发展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意在审视汉语被动句式发生、发展、演变的来龙去脉,其研究方法是对汉语被动句中用以表被动意义的“见”、“于”、“为”、“被”等几个用作被动句形式标志的词语从语法语义功能方面进行考察,既有纵向的思索,又有横向的比较。其结论是:现代汉语中的“被”字之所以能成为被动句最典型的形式标志,是在汉语被动表示法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在词义系统内部的竞争、筛选、淘汰过程中最终胜出的。  相似文献   

3.
战国后期,被动句式在古汉语中被广泛应用,《吕氏春秋》是这一阶段重要的语料之一。被动句在《吕氏春秋》当中使用时,传统标志被动句主要以"为"字句、"见"字句、"于"字句为主,它们占据了标志被动句的多数席位,同时也出现了少量的"被"字句、"乎"字句。而《吕氏春秋》被动句真正的主流是意念被动句,这是由主观意识感知的被动句,不存在被动标志词。研究《吕氏春秋》被动句,总结其中的语法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把握先秦汉语被动句式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被动句是一种语言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句子结构,英语与汉语在被动句的使用方面,有异有同。本文从语法范畴、功能和结构成分三个方面就汉语和英语的被动句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着重讨论了英语中没有而汉语中存在的被动句式的语义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被动标记、句法成分及其语义角色三个方面来揭示金平傣语被动句的特点,发现被动标记tsn和haw的使用频率取决于它们的语法化程度,语用分工取决于语法化的语义基础,主语的语义角色是“广义受事”,它与动词后的宾语共同承担“受事”这一语义角色,各句法成分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与被动句的“强影响性”句式义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我们经常碰到这两种句式: (1)饭他吃完了。(2)小李被小王打了。前者一般称为意念被动句,后者称为形式被动句。形式被动句的产生和发展告诉我们,形式被动句是在意念被动句难以指明动作影响的语义指向的情况下,为指明动作的语义指向而产生的,因而我们可以称意念被动句为基础句,形式被动句简称被动句。用公式分别表示为:  相似文献   

7.
并列连词起源较早,甲骨文中即已产生。今文《尚书》中的并列连词包括:而、及、暨、兼、乃惟、若、矧、矧惟、惟、以、有、于、與、越、曰、之,已渐成系统。今文《尚书》并列连词以单音节为主,但已出现了复音化的趋势,这些连词声韵上有一定的联系,这是促使并列连词复音化和历时同义类化的内部动因。并列连词来源于动词转化、介词进一步虚化和同音假借。并列连词的产生是汉语表达日益精密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主谓谓语句是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 ,也是语法学界一直争议的话题。什么是主谓谓语句 ,这一句式的范围、结构、内部语义关系以及与之相关句式的区别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以《孟子》为语料 ,试就《孟子》里主谓谓语句进行语义关系的分析 ,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9.
钱宗武教授的《今文尚书语法研究》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全面研究今文《尚书》语法系统的著作。作者在科学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指导下,对今文《尚书》的种种语言现象作了全面的深入的研究。其主要特点是:注重共时的描写与历时的考察相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统计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新著语料翔实,多有创见,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今文《尚书》作为文献语言的源头语言材料,语料价值无可替代。形容词在汉语实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形容词的词义发展和通假可以引起词的虚化,探讨今文《尚书》形容词虚化的原因和原则,对上古汉语虚化的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把"字被动句是近代汉语时期新兴的被动句式,在语义和句式结构的共同影响下于元代产生,明代有所发展,但见次率低、结构简单,清代逐渐衰亡,在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已经消失,但在汉语方言中还有所保留。  相似文献   

12.
汉语被动句有直接和间接之分,也有长短之别,如何处理汉语被动句历来是计算语言学家需要攻克的难题。汉语直接被动句的显著特征是主谓语的受事指向主句主语,传统分析方法使用移位、删除等句法操作分析汉语被动句,否定了被动句的原生成性,也出现了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多模态组合范畴语法 MMCCG 抛弃了移位和删除等句法操作,以表层组合的方式生成各种被动句的句法-语义推演树,避免了传统方法分析被动句时出现的所有问题,并从计算语言学视角证明了被动句的原生成性。  相似文献   

13.
“取舍”不只是一个哲学范畴,它也是汉语当中一个重要的“语义——语法”范畴。汉语取舍范畴是由相应的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组成。语义结构包括“常量”和“变量”,常量对取舍句式的表达不施加影响,而变量则是造成各种取舍句式差异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今文《尚书·微子》中一则句读的传统解释,提出不同见解,以充分的证据论证了“狂”字当作“往”,使文义豁然开朗。本文同时也解释了古文《尚书》同句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句式是语法研究的终极目标。以往很多语法研究者从句法意义、语义意义、语用表达、语气和固定词语等角度来命名和归类不同的句式,这些研究只是从某个角度或某个侧面对句式的一种概括和综合。在凝固的句式中,句式具有四个语义特征:(1)构句成分组成的某种句法语义结构;(2)构句成分的排列次序和句中动词的意义表达;(3)句中副词和某些虚词的衔接意义表达;(4)句中语用成分的意义表达。句式及其构句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力。同时,句式意义的实现都要经过句式的语义角色与句式动词论元成分相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融合过程中,动词论元成分会出现合并(merge)、删减(cut)、遮蔽(shade)、增添(contribute)等情况。从现代汉语歧义句的表达来看,句式意义实现的机制是基于各种模块的典型句式以不同的方式相互连接、套合,形成表意更为丰富的句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历时考察发现,汉语被动句主语的生命度也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从远古开始,汉语被动句主语一直有表示物的,只是现代汉语的比例更高一些。所以,汉语被动句主语的生命度下降也是汉语自身发展的结果,不属于“外国语迹象”,不是欧化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7.
对《醒世恒言》中的被动句式进行分类统计,从用量及结构等方面探讨“于”字式、“见”字式、“为”字式和“为……所”式这些上古汉语传统模式的衰微、“被”字式在近代汉语中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教”字式、“与”字式、“吃”字式这些近代汉语才产生的被动式的特点,从而阐述被动句式在近代汉语中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在我国媒体及影视文学作品中 ,频繁出现“……有没有V ?”、“……有V”等句式。这些句式都是汉语传统语法中不存在的。本文以大量详实的例句及资料探讨了这几种句式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的过程。指出这几种句式的出现是英语语法中完成体助动词“have”与闽粤方言语法中“有”的独特语法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 ,同时也体现了各种语言语法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继上文见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1期《论现代汉语被字句在朝鲜语中的对应形式》)就汉语被字句和与其对应的朝鲜语被动句在结构内部关系、结构外部关系及语义内涵特征等几方面存在的不同点做一简略对比,目的在于弄清汉语被字句和与其对应的朝鲜语被动句之间的相异处,以利于汉朝句式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自从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提出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理论以来,语言分析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我国也陆续出现了与此有关的一些新学说,如吕叔湘先生的“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说(见吕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郭绍虞先生的“语法修辞是一家”说(见郭著《汉语语法修辞新探》,朱德熙先生的“结构、语义、表达三平面”说(见朱著《语法答问》),胡裕树、张彬二位先生的“句法、语义、语用三平面”说(见二位先生合写的《句子分析漫谈》),等等。这些新理论、新学说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