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古汉语语序,与现代汉语语序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古汉语语序的特点,例如,宾语前置、比较句中的形容词谓语前置、介词省略等,在今天的闽南方言中可以找到相似性。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教科书上所谓的"古汉语存在不符合逻辑思维的倒装",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是欠妥的。其实,古汉语语序与古人的逻辑思维是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2.
英语句子的语序中若谓语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主语之前,就称为倒装语序。本文将常见的一些倒装句,作了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方位是人类语言表达的基本范畴之一。PPloc+V+NP的格式在许多语言中用于表示方位,所不同的是,这一句法格式在有些语言中属于正常语序,但在另一些语言中却属于非正常语序。英语是后一种情况。英语倒装句引发的争议一直以来是围绕这一结构中动词的限制条件展开的。在相关研究中先后出现了三种颇具影响力的假说,它们分别是Hoekstra和Mulder的小句分析说、Culicover和Levine的轻倒装与重倒装说以及Birner的动词弱信息说。前两种假说是讨论动词的句法语义限制条件,后一种假说则关注动词的语用限制条件。这三种假说都试图解决前人研究遗留下来的问题,却都有自己的研究盲区。英语倒装句的动词限制涉及句法、语义和语用多重因素。因此,综合考虑句法、语义和语用的限制条件,是探究英语倒装结构中动词性质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4.
现代修辞学被认为是一门对语言手段作艺术选择的学问 ,各种不同的句式因具有丰富各异的语言表现力而成为修辞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英汉倒装句的功能描述和比较 ,并指出在翻译的时候 ,为突出修辞的要求 ,尽量用对应的句式来翻译 ;对那些不能求同的句子 ,则要通过译入语的其他词汇或句法的手段来弥补原语中倒装的修辞意义 ,以实现等效翻译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特殊的有标记句式和写作技巧,倒装句在英语写作和阅读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文章探讨了倒装句的类型,并结合实例从写作的角度对倒装句的五大修辞功能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掌握这一重要的句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对英语文本的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6.
从语言的发展观看古汉语古英语句式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古英语古汉语的句式问题,即宾语可放在动词之前等这类问题,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刊物著作、授课讲演)似乎形成了这样一些看法:一,认为它是一种特殊句式,属于宾语倒装,或其他句子成分的倒装;二,这种句式在古时是不符合人们思维、逻辑的顺序;三,它是书面语言,不是当时老百姓的口语。对这些看法,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它在古英语古汉语时是一种正常的句式,是符合当时人们思维、逻辑习惯,它也存在于老百姓的口语之中。  相似文献   

7.
虽然针对英语倒装句的研究较多,但传统的研究多是从语用,句法,语篇的角度进行的。为此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通过了解图形-背景理论的主要内容来探讨该理论在英语倒装句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论古汉语比较修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古汉语比较修辞学傅惠钧修辞学是研究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修辞现象。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修辞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便形成不同类型的修辞学体系,如描写修辞学、生成修辞学、信息修辞学、模糊修辞学、统计修辞学、比较修辞学等等。古汉语...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古汉语教学中适当增加文献学知识的做法,从古文献的语言形式与古汉语间的关系、古汉语的教学目的、古文献的信息价值等方面阐述了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同时通过二者结合在古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情况,进一步论证了二者结合的可能性和好处。在此基础上,就古汉语教材、教法的变革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0.
英语表示强调的方式很多,本文主要从几种常见的英语强调句型:倒装句、强调句、强调肯定、强调否定入手,从英──汉对比的角度举例说明强调句型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先人即已注意到了同义词问题.在此后的两千多年中,学者们对同义词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但直到20世纪上半叶,古汉语同义词的研究始终没有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仍属语文学范畴.近50年来,学者们注意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古汉语同义词,使研究逐步走上了科学化道路,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到目前为止,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力度仍然不够,未来的研究应在理论建设与专书研究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从功能语法的视角重新解释汉语口语中的倒装句。通过分析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的语料,讨论了现代汉语中倒装句与常式句之间的区别。研究的重心在于分析汉语口语中倒装句的语篇功能,即话题引入、设置场景、突出焦点、焦点对比以及语篇衔接连贯功能。  相似文献   

13.
谈谈词类活用的修辞作用孙思信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语言现象。以往人们主要是从语法角度去探讨它,对它的语法功能有较深的了解,但对它的修辞作用研究不够,了解较少.实际上,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修辞作用是很大的,也是很常见的。只有从语法角度和修辞角度...  相似文献   

14.
关联标记是帮助篇章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从篇章功能的角度,考察了《史记》中“既”和“且”、“又”和“亦”这两组并存并列关联标记的作用,并且指出古汉语同类型关联标记的区别一般不在于逻辑关系和语法功能方面,而主要体现在组织篇章信息过程中各自的篇章功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的比喻句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语法的角度对古汉语的比喻句式进行分析,阐述其类型、结构以及与比较句的区别,以利正确地理解古书文意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唐代石刻材料,还原"事"在唐代作量词使用的真实面貌,并从历时角度探讨唐以后其发展状况以及消失的原因,以期对古汉语量词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从双宾语语序、不饱和结构、替换结构选择的角度,详细描写古汉语双宾动词的语法功能,并且探讨语法功能与语义特征之间的映照性。  相似文献   

18.
一朱德熙先生说:“特点因比较而显,没有比较就没有特点。”(《语法答问》第2页)说到古汉语文法,不少人以现代汉语语法作比较。但是,现代汉语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的,两者一脉相承,而语法又是民族语言中最稳定的部分,因此,从宏观上看,差异并不很大。说到其差异,不外是古汉语文法(即文言文法)的疑问代词“谁、何、安”之类做宾语时,须放在动词之前等等。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以古汉语文法同印欧语系文法作一个比较。虽然从古至今,汉语和印欧语系文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是其本质特点依然如故,这就使古汉语文法同印欧语系文法具备了比较的条件。象这样比较,既容易显示古汉语文法的特点,又有助于了解古汉语文法学晚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倒装句使用的范围广泛 ,表达的意义各异。它起到了平衡、协调和点缀句子的作用 ,使文笔更加优美生动。本文主要挖掘了一些从句中可以使用倒装句的隐用范围 ,并对这类倒装句在不同情况下所起的作用、意义以及在使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析、评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古汉语虚词"而""已"和习惯说法"若是(如彼、如此)其……"作了与传统不同的解释,连词"而"字用在主谓之间纯粹表示逆接;陈述语气词"已"字用在陈述句句尾,主要表示肯定论断;"若是(如彼、如此)其……"等并不是"其……若是"、"其……如彼"的倒装,应该是两类性质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