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道有的生态智慧与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问题源于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指导下的反自然的生产方式和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 ,先秦道家具有“人与天一”的天人关系观、“以天合天”的社会活动观和节俭、简朴的生活消费观 ,这些观点为当今人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智慧和价值 :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 ;发展生态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反对奢侈浪费 ,提倡节俭 ,确立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2.
王船山的俭奢观以理欲之辩为其立论基础,以絮矩之道为其核心内容,基本构建了一个体现民生与民本双重价值模式的辩证理论框架,认真审视三百年前的这一理论,对引导人们合理消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亚当·斯密既是一位世界闻名的经济学家, 又是著名的伦理学家。他的经济伦理思想, 尤其是推崇互利; 强调机会均等优先、兼顾分配结果的相对公平和颂扬节俭美德的思想, 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勾画了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范式和伦理秩序。这些均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秩序具有重要的观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党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其马克思主义观正确与否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命运。中国共产党人要想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就必须掌握构建马克思主义观之科学方法。历史经验证明,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以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观为指导、坚持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为基础、坚持以与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观不断斗争为动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从意大利基督教会的世俗化趋向读解《十日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文艺复兴作家薄迦丘创作的小说《十日谈》 ,真实地再现了 1 4世纪中期基督教会世俗化的种种画面 ,鞭挞了基督教提倡的禁欲主义 ,禁欲主义不仅对世俗社会难以奏效 ,就是对于以侍奉神明为职的教会世界同样不禁而欲。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谢灵运其人其文深受道教的影响。以往的研究者常常只强调陶、谢对于道教的虔诚皈依,事实上皈依之路,艰难而执着。陶渊明和谢灵运作为道教徒在艰难的求仙之途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使其在异常昏暗的政治环境中仍能保持超然、自由的心灵境界。另外,道教教义对于天命的敬畏与对于自然的亲近也深刻地影响到了陶、谢的世界观,使之形成了一种对于自然与天命双向认同的态度。这一点对于准确理解陶渊明的“委运任化”观和谢灵运“守道顺性”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杰斯学习理论的建构性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通常被认为是人本主义的,其实从另一角度解读,它又是建构主义的,具体表现在对知识应用性和不确定性的强调、整合学生经验的互动的学习途径与方式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观。罗杰斯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情感和学习环境的心理氛围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这一点对于建构主义的完善与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儒家孝道慈观为核心的封建孝道思想内容丰富 ,源远流长 ,强调子孝是封建孝道的主要特色之一。在人类即将跨入新世纪的关头 ,面对逐步转型的社会 ,认真分析封建孝道的精华与糟粕 ,我们认为从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缓解现代社会家庭人伦冲突出发 ,通过对养育子女人伦观和赡养人伦观的改塑 ,建立以父慈为核心的家庭人伦观 ,唤起对未来家庭人伦观的伦理警觉 ,无疑具有明显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为主旨的家政伦理思想;以"八勤"与节俭为核心的家计伦理思想;以"八本"和"三致祥"为基本要求的家教伦理思想;以"人待人,无价宝"为基本准则的家庭社交伦理思想等。这些思想对于当今家庭和谐、倡导勤劳节俭美德、加强家庭道德教育等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庄子》"轮扁斵轮"寓言中是以轮扁为"观"之主体,以斵轮作为推论的逻辑起点.轮扁之"观"具有两种内涵:由"以我观之"走向"以道观之".轮扁斵轮的实践过程以其自身之在为出发点,从或"徐"或"疾"进展到"不徐不疾",由"技"至"道"这一过程既彰显出轮扁"以我观之"的内涵,亦被赋予了"以道观之"的特征.在斵轮过程中,庄子既强调要从人为走向自然,对目的、意图进行扬弃;同时,庄子又承诺了"不徐不疾""得手应心"地斵轮的完美境界,这种自然而然的、近于道的境界无疑是斵轮活动的目的.显然,庄子对于斵轮活动中的目的、意图的扬弃与对于斵轮最终可达到的境界的承诺之间存在着张力.  相似文献   

11.
隋末唐初,王通续《六经》以绍儒业,并于龙门开筵讲学。受王道观念的影响,王通的文学观具有明显的功利特征,如对《诗经》的阐述及历代作家、作品的评论上,王氏皆以儒家政教观作为衡量的标准,强调文章经世致用的教化作用。此外,河汾之学也深深地影响到唐初文学观的建构,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即唐初史家、政治家对王通经世致用文学观的继承;受一定的家风和区域文化的影响,王绩、王勃等人的文学追求既有家学因素,又呈多样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对“俭”历史精神和现时价值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初社会由于生产力的极度低下,人类为了自身的存续必须形成众生之俭;奴隶、封建社会反映等级制的礼义之俭是维护阶级统治的;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禁欲积财之克俭对资本主义的生产的起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当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消费社会的经济形态时,为了缓解代际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为了缓和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适度节俭将是我们对消费伦理的明智选择,节俭精神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南都学坛》2019,(4):24-29
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思想家,不断用德、才等标准对"君子"作出新的诠释,建立起既有差异又相互关联的君子观。孔子更加强调,君子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仁、礼是孔子所论君子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将道德修养和仁、义、礼、智、信等品质作为君子所应具备的首要条件,同时孟子更加强调君子应具有治国用兵、教育英才等卓越的能力,其君子观的内涵更加丰富。荀子所说的君子,似为战国时期士人的代名词。荀子君子观的"隆礼"特色非常明显,他更加强调了学而后行对于君子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因而其君子观具有更加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孔、孟、荀的君子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素和积极性意义,因而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演进过程中,主导着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深刻影响着中国新文化的基本走向和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建。他们的君子观也呈现出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其中包含一些迄今已失去合理性、积极性的内容。剔除此类已经过时的、不合理的糟粕性的内容,不断吸收积极向上、合理进步的文化因素,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的学术观强调独立、自由、合作、创新,为中国近现代学术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治学方法论对于我们今天仍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加里·斯奈德被称为“深层生态学的桂冠诗人”,他号召人类回归荒野,其诗作大多以荒野为背景,体现了独特的荒野观。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强调荒野的价值,倡导哲学走向荒野,其著作同样体现了深刻的荒野观。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汉学家对中国的认识是认识中国的视角之一。费正清是公认的美国中国学的创始人,他以历史学家的身份研究中国,并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历史,从而形成了他的中国观。《中国新史》是他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中国观的总结。费氏的中国观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以考古学领域发现为佐证,强调中国文化的连续性和同一性;以中国历史为背景,强调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从美中关系的发展出发,强调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对科学技术哲学的重大贡献主要有自然观、科学认识论(方法论)和科学观三个层面.自然观方面,创立了辩证自然观并倡导了以自然科学为中介研究自然观的方法;科学认识论方面,强调了科学认识主体的历史主体性并注重了认识论的哲学提升与具体科学史史料的有机融合;科学观方面,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动态过程、自然科学家与哲学家联盟的意义以及科学对社会的双重效应.恩格斯的这些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对于当代具有极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江泽民的科技观在时间上和内容上存在着递进关系,具有鲜明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他们都强调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作用;强调把科学技术提升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强调注重科技人才的应用与培养;强调科学技术的普及等等。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和所遇到的社会矛盾的重点不同,就导致了他们的科技思想的侧重点不同、实践措施不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也不同。同时,伴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发展与深化,江泽民又在科技伦理和科技法制化方面对邓小平科技思想有所发展,从而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节俭标准,大致可划分为节乎本性的生存标准、俭不违礼的政治标准、量人为出的经济标准和节己济人的道德标准等四类。对中国古代的节俭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并批判继承,对于在新形势下确立合理的节俭标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指导人们的消费行为以及对其行为进行正确评价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圣人观念,在上古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与儒家的圣人观不同,老子强调"圣人不仁",以顺应自然为根本宗旨。这种圣人观,还可以与尼采的超人观念形成比较;这种圣人观念具有反社会非功利的理想主义倾向,对现代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