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称"一团矛盾"的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容易写的一章"。他学贯中西,蜚声海内外,"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一生以"文章可幽默,办事须认真"为座右铭,尽情工作享受生活。他的"忠实,通顺和美"的翻译标准始终以边缘姿态游离于主流之外。本文试图从人文精神这一独特的视角对林语堂的翻译观作出新的剖析,意在彰显林语堂翻译观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他是漫画大师,也是中国高龄文化名流中最懂得享受生活的;他已90岁了,却还整日忙忙碌碌有做不完的事情。让我们在生活细节中体味这位老人的快乐人生吧——  相似文献   

3.
受30年代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林语堂自身的经历以及他所接受的资产阶级政治文化思想的影响,林语堂在这一时期极力推崇道家,并在老庄哲学的直接影响下形成了他名士式的心态:在对待政治的态度上,他标榜“不涉政治”,当纯粹的文化人,主张“超政治”和“近人生(情)”;在文学上,他创立了独特的远离政治现实的文艺理论体系;在生活上,他用幽默和闲适等手段来借以逃避现实,表明取向。这种名士式的心态也显示出林语堂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特别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田野 《社区》2001,(5):73-73
新一代的日本青少年,有人将他们称为“消沉的一代”。他们生活在战后日本经济最衰退的十年之中,这十年已经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变得麻木。他们毕业之后不是马上去发展事业和结婚,而是频繁改变工作,或者根本不匕班,而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旅游。他们要靠他们的父母养活到20岁甚至更大。日本一名经济学家不得不用“寄生虫”来形容他们。东京《时尚》杂志的主编称:“现在年轻人的父母不懂得享受生活。只知道专心工作,有危机感。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是第一个将英语中的Humor译成中文“幽默”的人,他是中国幽默文学的倡导者,他也是沟通中西方幽默观念的桥梁之一。“幽默”是林语堂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幽默观在林语堂的艺术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分三章解读林语堂的“幽默”。第一章论述了林语堂幽默观的内涵:自由独立的思想,宽容超脱的胸怀,闲适自然的情愫。第二章论述了其幽默作为一种文学实践。第三章论述其幽默作为一种人生姿态。结语部分简要总结了林语堂幽默观的意义,林语堂的幽默达到了艺术境界、学术境界和人生境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是个颇为复杂的文化人。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文学史上很少提及,即使提到,也仅仅是在《语丝》时期略提一笔。其实,他不仅文学创作颇丰,而且在文化理论建设和文化批评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的“幽默文学”、“闲适小品”、“性灵文学”和“娓语笔调”等文学主张都是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的一生是对中西文化进行艰难选择的一生,虽然他曾称自己是“异教徒”,也曾称自己是“基督徒”,但他的骨子里却崇仰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一个曾经被遮蔽与误读的“话题”,一个正逐渐被理解与重新解读的“话题”。通过对其“家”的特点、其家庭观,以及其一生的经历,尤其是抗战中在国外的爱国言行的了解,可以说林语堂对“家”对“国”都是一往情深的。在他旅居国外期间,一直是心忧国家前途,情系民族命运,以他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9.
杨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主张“重己”、“贵生”,十分强调个体生命的意义,重视生命的价值.他认为追求物质享受是理所当然的,每个个体都有享受的权利,同时也强调追求有度.其思想被后人所曲解甚至遭到批判,他没有著作留世,我们只能从提及到他的著作入手,从侧面去了解他的思想主张.他的思想和道家一脉相承,当时和墨家学说一同成为显学.他是道家第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客观的对其思想做出评价是十分重要而且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茅盾在提倡文艺批评的战斗性的同时,提倡文艺批评的科学性。他主张进行文艺批评时,要把马列主义的真理性和反映生活的真实性统一起来:“至于评论家,拿辩证唯物主义当做一支标尺,以此衡量作品,这是最拙劣的做法。评论家即使已经成熟到能把唯物辩证法成为自己的思想方法,但也不可自信他对作品的评论百无一失。理由很简单,作家是就其生活经验来写作品,评论家如果没有同样的生活经验或相似的生活经验,如何能判定作品中所表现的生活是否真实?”①他主张进行文艺批评时,要把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一篇文艺作品必须思想也好,技术也好,然后能够说它一句‘艺术的完成’。”②他十分鄙弃那种庸俗的“两分法”:“我们尤其觉得现在流行的  相似文献   

11.
生命叙事把对人类肉身生存境况的关怀逐步推进到类似宗教境界的精神追求;它描述生命从物质到精神的孕育、产生、冲突、升腾的变化过程,是在对生命现实反思基础上的想像和升华。生命叙事的起点及归宿都是对蓬勃的生命状态的渴望和追求,它把叩问人类心灵的意义、建构理想的生命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至80-90年代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推广的一种教育教学的门类。中国大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正式推展生命教育,全国有许多高校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基于目前许多大学生已经出现的生命困顿的情况,在大学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以及在各门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14.
伪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相似文献   

15.
"极高明而道中庸"是冯友兰先生理想人生的最高境界."极高明"是就人的境界说的;"道中庸"是就人的行为说的.就境界说,由于人对人生觉解的程度不同,可有四种不同的境界,天地境界是人的最高妙的精神境界;就行为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不必有什么特别的不同,只是一种平凡而自然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我国正处在社会生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时期 ,问题变得尤其复杂 ,以致在传统的意义上 ,生活概念模糊了。因此 ,我们应该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存在中 ,重新理解和把握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把儿童生活作为一种生态系统的存在就是认识这一问题的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低碳生活     
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大可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降低碳排放更不能等同于回到蛮荒时代。  相似文献   

18.
编辑人生     
黄健 《今日南国》2006,(22):55-57
2006年2月,我到北京参加中国编辑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那里遇到出版界很多老朋友,见到了中国的资深编辑和著名学者,还结识了很多中青年编辑工作者,其中有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挂晓风,前任会长、原副署长刘杲,大家欢聚一堂,学习交流,共叙友谊。当晚在下榻的北京新大都饭店回忆很多编辑轶事,浮想联翩。“甘为他人作嫁衣,为谁辛苦为谁忙”,这是对编辑工作的形象概括。记得刚入编辑之门时,广西人民出版社的一位资深编辑送我两本书,一本是人民出版社原社长曾彦修的《论编辑的修养》,一本是着名编辑出版家戴文葆的《实用编…  相似文献   

19.
无论经济学范畴还是法律领域,都确信劳动者的生命价值是可以计算和赔偿的。生命价值主流的计算方法有"意愿支付法"和"人力资本法"两种。尽管这些方法都有可取之处并且被广泛使用,但两种计算方法都不能实现对生命损失相对合理的赔偿。因此,应在吸收两种方法合理方面的基础上,通过划分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平均死亡率,估价其统计生命价值,最终确定"基准赔偿金+附加赔偿金"的赔偿方案。但是,这一生命损失赔偿方案,并不是司法部门的最终裁决,而只是对一种赔偿方案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无数个体的生命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和现实,生命问题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生命哲学重视把个体的生命状态和社会历史进程结合起来考察,从对生命的揭示而推及到对整个世界的揭示。以生命哲学阐释文学首先是对文本中生命状态的感性体验,其次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理性反思和判断,从对个体生命的审视来实践对生命缺陷的深深忧虑和对人类精神出路的苦苦探究。生命哲学的文本阐释坚定地秉持人类的理性精神,以理性精神之崇光照耀、泅度在现实生存中深受煎熬的人们,给他们指出超越的道路并赋予其抗争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