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肩负着将来培养祖国新一代的重任。对他们进行生态伦理教育,对新一代儿童树立新的生态伦理观、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强调了进行生态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学前教育专业生态伦理教育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能有效地解决生态危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同时应从加强环境道德教育、加强国际合作,增加科技伦理含量,控制人口四个方面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伦理观念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传统人类伦理观念和当代生态伦理观念前后两大阶段。传统人类伦理观念以人类生命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当代生态伦理观念则以生物生命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二者都存在着虚妄性,都是一种狭隘的生命特权主义伦理观。物种伦理观念是在对传统人类伦理和当代生态伦理观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所达到的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它把整个自然界中的所有存在物都纳入到道德关怀的范围内,主张建立起人类和各物种之间的全面的种际伦理关系。物种伦理观念是对传统人类伦理观念和当代生态伦理观念的双重超越,是伦理观念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观的由来,尝试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其基本内涵包括人与环境互利共生、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追求公平原则,强调利益均等。同时提出当前一方面要加强环境伦理教育,树立科学的环境伦理观,支撑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养成符合环境伦理的行为习惯,要有环境伦理方面的实际行动,切实推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儒家动物生态伦理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方面简述了动物伦理的基本思想,并讨论了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动物克隆技术和转基因动物等引发的伦理问题,介绍了动物伦理问题的解决与实现动物福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才能促使人与动物乃至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生态伦理的概念,深入探讨了人类与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界之间的道德关系。揭示了生态伦理建设与道德建设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关系。人与自然有着互相制约和相互矛盾的冲突。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以较好的应对生态危机,使人与大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作为在全球范围内已然具有广泛共识的可持续发展观,并未在实践层面得到彻底贯彻。伦理学的证明在道德上为可持续发展可以提供有力的伦理辩护,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具有现实意义的伦理基础。对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证明和辩护可以在生态伦理和代际伦理这两个维度及其统一性上来展开。把代际伦理仅仅作为生态伦理的一个方面和环节,是有缺陷的。如果说生态伦理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伦理维度,那么代际伦理则仍然是人与人的伦理维度,但与传统人与人的伦理维度已经有了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态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所承担的举足轻重的角色,加强生态文明和生态伦理建设日益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努力提高认识主体关于环境保护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只有坚持以共同性原则来确定生态伦理的内涵,才能建立起对全球具有共同约束性和管辖性的生态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9.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观照编辑行为 ,编辑伦理具有新的内涵。为从伦理上根本解决出版业中由“只顾编发、不计成本、不管去向”的编辑行为所导致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出卖书号和版面等问题 ,编辑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生态伦理教育倍受人们重视,但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贴近三农的教育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教育效果更是欠佳。对象的特殊性、内容的通俗性和方法的实践性是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突出特点,培养"理性生态农民"和建设农村生态伦理文化是其最终目标。只有明确了这些特点和目标才能真正提高目前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民传统的价值观念开始向现代转型,尚未成型的农民价值观念中的一些负面因子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之中重新泛起,农村价值世界出现不良的价值生态问题。重构良性的乡土价值生态,应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政权制度建设、推进新型乡规民约制度化、建立科学的道德赏罚机制等方面加强制度伦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应当确立经济伦理的生态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一种生态世界观出发,我们看到, 当前经济伦理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是要确立经济伦理的生态理念,并由此寻求经济伦理的重新奠基。确立经济伦理的生态理念, 核心乃是确立尊重自然的经济体系的规范性定律, 最终目标是要完成经济伦理观的转变, 走出现代性经济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将传统儒家伦理与西方现代出版管理模式相结合,从树立"和谐伦理观"、法治与德治相融合、仁爱与诚信等伦理因素的现代应用等方面探讨了儒家伦理对当代出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和谐伦理观"对编辑出版管理中人与人、人与价值利益、人与生态的矛盾关系都起到调和作用,并指出儒家伦理中的仁爱、"礼"、诚信等道德因素可契合并丰富当代编辑出版管理理论,以儒家德治为中心的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结合是现代编辑出版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生态农业发展的伦理诉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伦理视阈探讨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一是提出农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二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伦理意蕴,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精华、发展生态农业是生态伦理学的重要思想、发展生态农业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等方面进行分析;三是提出科学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认为应从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农村中小学校环境道德教育,加快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普法工作,增加生态农业生产的政策性保护,普及和提高农民农技和环境科学文化知识,加强防污治污的环境保护措施建设等六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约翰·厄普代克的短篇小说通过人物的生活片段与内心思绪等平淡的描写,引导读者进行深层的伦理思考.其创作本质在于用文学反映整个时代的伦理风貌.在多篇短篇小说中,厄普代克将主人公置于相应的伦理环境和伦理身份,通过人物的伦理选择与相应的结局表现他的伦理意识;借助家庭关系组成的伦理环境和伦理身份,探讨家庭伦理,延续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通过描写主人公在异国的言行举止,阐释了人道主义伦理观,即婚姻理性化、种族平等化,乃至政治民主化的伦理意识;利用琐碎的生活细节,回应当下的生态困境,体现其渴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16.
:以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为原则所建立的现代城市造成了众多的城市环境问题,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逐渐发展到二元对立的状态,促使城市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边缘.在对现代城市环境问题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生态城市是为了解决当前城市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城市与环境伦理具有内在一致性,它蕴含着非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公正的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引导生态城市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首先,环境伦理价值观、环境伦理道德规范和环境伦理信念等环境伦理价值理念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其次,生态伦理文化、生态道德教育、低碳经济模式和生态伦理法制等环境伦理实践行为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7.
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与“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有着本质区别;传统发展伦理观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灵魂在于人与环境相融、和谐的意识,及在生态法则和道德法则衡平基础上的新的环境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生态法则与道德法则应进行衡平,这种衡平乃环境法价值理念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村财富伦理建设是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民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没有经历过启蒙运动和比较完整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等原因,中国农村还没有形成能够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富伦理。加强农村财富伦理建设必须认清农村财富伦理建设的认知、情感、信仰、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特殊环境,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必须从理论宣传、制度架构、社会生活引导三个层次上构建新型财富伦理的着力点,培育新型财富伦理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9.
在人与自然关系发生重大转折及当前社会发展模式面临选择的形势下,环境立法呼唤新的伦理价值观;如今以当今最新科技理论为基础、建立在生态世界观之上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已经形成,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已成为当今环境立法的伦理价值观,并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环境立法目的的准确认识。现代环境立法应注重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衡平世代间的既得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相互关系,最终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或政治问题,更是一个道德伦理问题,道德伦理从更深的层次上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与制度的安排。从道德伦理视角分析中国农村环境问题背后的道德伦理根由,揭示传统道德伦理观在农村环境问题上的负值效应,并提出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相应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