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公告送达价值平衡发挥应兼顾法院、原告和被告三方利益,科学设定权利、义务和责任。在适用公告送达过程中,要严格界定原告有关对方下落不明的证明责任,区分被告实质的下落不明和形式的下落不明,完善公告这达生效时间的规定。同时,要弱化公告送达的职权因素,突出当事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网上公告送达是法院采用公告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将诉讼文书送交受送达人的特殊送达方式。这一送达方式将现代网络技术与传统公告送达紧密融合起来,有利于降低诉讼成本和提高诉讼效率,有利于充分保障受送达人的程序利益,也契合了网络时代的需要。目前,网上公告送达尚未得到现行法律的明确认可,司法实践也仅将其作为传统公告送达的辅助手段。基于此,有必要明确认可网上公告送达的法律效力,并严格限定网上公告送达的适用条件,合理确定网上公告送达的方式和生效时间,从而构建完善的网上公告送达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立法上,我国民事二审审理方式以开庭审理为原则,以径行裁判为例外。这样的规定存在诸多缺陷,也造成了司法实务中的适用失范,有法院对径行裁判随意适用甚至滥用,也有法院对径行裁判弃之不用。建议以“双方当事人均提出对原证据重新审查请求或者一方当事人提出新证据”作为开庭审理的适用标准,适度扩大径行裁判的适用范围,同时规范径行裁判作为主要审理方式的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4.
作为法院调解制度适用的前提,法院调解的范围应予明确界定。一般来讲,法院调解的应有范围可界定为,只有当事人可以相互让步的案件才契合调解的特质,方有调解发挥功效的空间;而身份关系案件和形成之诉案件的当事人无任何自由处分的权限,诉讼的性质亦使调解无法产生相应效力,故此两类案件自无调解适用之余地。  相似文献   

5.
在民事诉讼中,作为当事人利益期待的集中体现,诉讼请求构成受诉法院审判的直接对象。与此同时,诉讼请求又与诉讼标的密切相关,但诉讼标的指涉的案件实体范畴要比诉讼请求更大,涵盖了事实争点、法律关系、诉讼理由等。它以诉讼请求作为首要的识别指引并预设着法院的审判范围。由于法院主导着纠纷事实的法律适用,当事人不负担提出“适法评价”诉讼请求之义务;法院应当在当事人诉讼请求“描绘”的事实背景及其诉讼目的范围内向其释明,引导当事人提出法律评价完整、适当的诉讼请求,以便确定案件的诉讼标的。法院释明失范时应当设置一定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6.
合同法中的情事变更原则适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阐述了适用情事变更原则解决合同纠纷应具备的条件,为法院或仲裁机构处理因情事变更导致合同纠纷提出参考意见。适用情事变更原则要求:情事变更必须发生合同依法订立后,合同有效期限内合同关系消灭前,情事变更必须是客观事实,其发生不可归责于当事人,且当事人不能预料并有不能预料的性质,若继续履行原合同导致显失公平,此时,由当事人主张适用情事变更原则  相似文献   

7.
由于各国《海商法》关于船舶抵押权的规定不一致,在涉外船舶抵押权法律关系中就必须进行法律选择,以确定所应适用的法律。文章对国际社会有关船舶抵押权法律适用的各种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评析,建议中国《海商法》关于船舶抵押权的法律适用规定为:船舶抵押权的基础合同关系适用当事人所选择的法律,在当事人没有选择时,适用船旗国法。船舶抵押权在当事人之间的效力适用当事人所选择的法律,在当事人没有选择时,适用船旗国法,船舶抵押权对第三人的影响适用船旗国法。船舶抵押权实现中的诉讼程序适用法院地法。  相似文献   

8.
家事案件的身份与人伦属性,决定了家事审判中必须发挥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功能。然而剖析裁判案例发现,在家事审判中,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尚存在认识不一、限度不明、积极性不足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相关立法较为粗疏、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以及法院“案多人少”审判环境的限制难以契合家事案件的独特性。为更好解决家事纠纷,以“一般规定+特殊情形”方式明确法院依职权调取家事事项的范围,将释明制度与法院调查取证权进行嵌合,明确家事调查员为法官“事实”发现的审判助手,是切实发挥我国家事审判中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制度功能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9.
由于各国海商法关于船舶留置权之规定不一致,因此,在涉外船舶留置权法律关系中就需要作出法律选择。国际社会关于船舶留置权的法律适用主要有适用船旗国法、适用被留置船舶所在地法律、适用当事人约定的法律、适用法院地法几种立法实践。建议中国海商法关于船舶留置权的法律适用规定为,船舶留置权适用当事人所约定的法律,但当事人所约定的外国法关于船舶留置权的规定比内国法更宽泛则应排除适用。在当事人没有约定时,适用被留置船舶的所在地法。船舶留置权对第三人的影响适用被留置船舶的所在地法。船舶留置权的受偿顺位适用船旗国法。船舶留置权的实现适用法院地法。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调解以其灵活、便捷、低成本和社会效果好的特点,在我国民商事审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法院调解保密原则是调解问题的核心,它要求调解过程不公开,以促进当事人之间能够通畅交流,从而建立当事人对法院调解的信任,确保调解过程顺利进行.美国、瑞士、我国台湾地区均对法院调解保密原则做了详尽的规定.我国立法中虽规定了调解的信息保密原则,但调解保密性的立法与实践与法治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是故,为保障法院调解的顺利进行,塑造独立密封的法院调解程序空间,保持审判制度的良性运转,法院调解需更加注重调解程序与调解信息的保密性,相关立法亦需对法院调解保密原则保护的信息范围、应当遵守保密原则的对象、调审分离的程序设置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深入,贷款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日趋复杂和重要。文章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入手,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探讨了在新形势下有关贷款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12.
商事仲裁公告送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裁是否可以公告送达以及如何进行公告送达是仲裁实务界目前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仲裁公告送达并不必然违反仲裁保密性原则,但仲裁实务中公告送达问题在形式、内容、次数等方面存在分歧和争议,因而仲裁机构可采取最后地址送达法彻底解决仲裁公告送达这一困惑仲裁实务界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对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股市健康发展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又以财务信息披露最为重要.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不良影响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为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的信息披露机制提供参考,从而发挥财务信息在证券市场上的真正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会计信息披露是一定会计环境的反映和表现,会计环境是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会计信息披露也应当随着会计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对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新事物、新问题应采用计量基础与计量属性的多元化进行重要性披露;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应进行简要性披露.  相似文献   

15.
基于MRR结构模型,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从信息不对称和流动性成本角度考察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公告对股票市场交易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开市场操作披露前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流动性成本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公开市场操作披露后30分钟内,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流动性成本下降。在考虑了公开市场操作未预期的利率变化具体内容后,所得结果并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从长尾理论对数字资源和读者服务的启示着手,介绍了数字资源的种类和扩展的途径,以及对数字资源的推介方法,如:应用widget软件、网页上构建rss、网络资源导航、馆藏专题服务等,最后指出建立读者信息库,向读者推送信息是深化读者服务、提高文献使用效益的必需途径。  相似文献   

17.
问询函是证券交易所常用的信息披露监管措施和工具,问询函公告后,被问询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反应值得研究.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15年问询监管事件为样本,通过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研究了问询监管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表明:问询监管对被问询公司总体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有显著影响,在问询公告前,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显著为负;在问询公告后,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显著为正.而每天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在问询公告前为负且不显著,在问询公告之后显著为正.因而,证券交易所应严格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优化问询监管流程,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以实现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8.
涉外送达耗时长、成功率低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各国的涉外民商事诉讼,在诉讼中选择哪种送达方式以及时、成功完成送达,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其从理论与实务层面进行分析,引进了送达方式的层级体制与双轨体制的概念,重新定位其应用范围;对英美法系国家存在"在场送达"进行介绍,希望可以吸收到我国法律体系中;对公告送达重新定位,使其从补充地位提高到附加地位。  相似文献   

19.
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与信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在本质、内涵、服务方式上都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具有相同的作用,都以信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发展中是相互促进的,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嬗变是大势所趋,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