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社会这个词属于编辑们在键盘上不假思索地打出的那些字眼之一:“国际社会应该考虑……”“国际社会应该行动……”。但这个词语常常是模糊不清的。由于有了这个词,全世界善良的人们为了使人类进步,便向假设中的睿智行为者推荐一厢情愿的理想行动方案。用了这个词语,也就省去了认真思考谁来行动、出于什么动机、要达到什么效果等等麻烦问题。顺便提一提,在《金融时报》的社论栏里是禁止使用这个词的。 但我们还是有必要问一问,这个陈词滥调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为什么每当世界某个角落战火纷  相似文献   

2.
什么叫“抽条”?有个学生问我:“老师,什么叫‘抽条’?我查过好几本词典,也查出了‘抽条’这个词,但是解释中却不包含我看到的那句话中的那个义项。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啊?”我问他是在怎样的一个语言环境中见到这个词的,看看能否结合上下文推断一下它的含义。他说:“那句话  相似文献   

3.
“我们受到世界集体意志的支持,”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在2001年10月发动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战争时这样宣布。对许多人来说,所谓集体意志有一个名称,叫做“国际社会”。这个使人感觉良好的词语叫人想起一个无所不知又乐善好施的组织,它做出决定,采取行动,都是为了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利益。但言必称国际社会非常容易,要为它下个定义却殊非易事。《外交政策》杂志邀请了意识形态领域的9位知名人士,其中有思想家,活动家,记者和决策者,请他们对“国际社会”作一番审察,并亮出他们的看法。这样一个社会是否的确存在?如果存在,谁是它的成员?谁又不是?这个社会反映哪一方的价值观念?也许最重要的是:它目前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它应该怎样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际法的社会基础与法律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①国际法的社会基础,是众多主权国家同时并存且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国际关系和整个国际社会的存在。但是,国际社会如何形成?它对国际法起什么作用?国际法又怎样作用于国际社会?②国际法是国际社会的一种行为规范。但是,它是不是法?它的约束力从何而来?如果它是法,是一种什么样的法?③古代中国并不存在一个国际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国际法。但是,近代中国的情况若何?国际法的输入中国和中国的跨进国际社会,对现代国际关系有何影响?本文将有助于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①国际法的社会基础,是众多主权国家同时并存且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国际关系和整个国际社会的存在。但是,国际社会如何形成?它对国际法起什么作用?国际法又怎样作用于国际社会?②国际法是国际社会的一种行为规范。但是,它是不是法?它的约束力从何而来?如果它是法,是一种什么样的法?③古代中国并不存在一个国际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国际法。但是,近代中国的情况若何?国际法的输入中国和中国的跨进国际社会,对现代国际关系有何影响?本文将有助于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6.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元旦,4月1日宣布解散,前后共存在三个月时间。对于这个短命政府的性质应如何认识?目前史学界观点不一。我认为判断一个政权的性质,关键取决于这个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的手中,它的政权形式是怎样的,它所颁布的政策法令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只有弄清  相似文献   

7.
论组织文化     
我宁愿使用“组织文化”这个词而不用“组织意识”一词,是因为前者能更多地表达一个组织的普遍生活方式情调和行为准则。在组织中存在着关于某种工作应当如何组织,职权应当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应当如何奖励人,控制人的根深蒂固的信念。组织需要多大程度的规范化?需要安排多少计划并提前多少?怎样要求下属把服从  相似文献   

8.
压制一个人就是剥夺他的自由——自由来自哪里?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每一个道德家都颂扬过自由。如同幸福和善,自然和真一样,“自由”这个术语的含义是如此之多,以致几乎没有任何解释能够持久。我既不想讨论这个变化万千的词的历史,也不想讨论思想史学家们所记下的有关这个词的200多种含义。我只想考察它的两  相似文献   

9.
时髦这个词,如今几乎到了处处可闻、人人会用的地步。然而到底时髦是什么东西,恐怕就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我认为,时髦是一种自发地趋向标准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传播迅速,存在短暂、表  相似文献   

10.
从移植词看当代中国哲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汉语中有很多词,它是汉语里原有的词,但用它来翻译某个外文词后,我们逐渐不再在它原有的意义上使用它们,而主要在它用来对译的外文词的意义上使用它,这些词原有的意义反而被掩盖了。例如革命、经济、经验、社会、民主、专制、事实、理论、作用。这样的词加上近代专门为了翻译外语词新造出来的词,我统称为“移植词”。在理论的场合,大部分现代汉语语汇都是移植词。本文旨在引起人们注意移植词对当代中国哲学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中的系词“是”,语法书中有的说是断词,有的说是判断词,有的说是同动词,有的说是特殊动词,有的说是联系动词,我赞成联系动词这个术语,为讨论方便起见,仍沿用传统的名称系词。它什么时候产生?又是怎样发展演变的?这是些讨论多  相似文献   

12.
今日人们在谈论教育问题、教育改革的时候常用到“效率”这个词,但是在使用“效率”的时候我们是否考察过我们的教育在“效率”的指引下带来了怎样的发展和变化。“效率”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它给教育又带来了什么?试对“效率”进行词源分析,考察它从物理学到教育学的演进、影响和反思,进而揭示教育的目的只能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的未来如何?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我首先要问:社会主义的过去怎样?它对现状及来米的可能性有何影响?你也许会说这是我的职业病。但这是一个有道理的问题。因为社会主义这个词、概念、纲领以及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政策的实现,不是简单的客观性资料,比如说,不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一词是从 1 9世纪 30年代开始使用并流行起来的。自此 ,它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 ,并最终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 ,那是由于它代表了永恒的人类追求 :消灭不公正 ,谋求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俗语的性质和范围——俗语论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成汉语词汇材料最高级次的单位是熟语。熟语是由数个大于词的不同类型的成员组成的大集体。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另文中已论及,不赘。但构成熟语的成员有哪些?它们各自的性质、范围、功用怎样?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对这些问题人们的看法颇不一致。然而无论为了准确地揭示词汇系统的构成,或为了正确地使用词汇材料交流思想还是有利于词  相似文献   

16.
英语是世界上运用最广泛的语官之一。它词汇相当丰富,特别是存在着大量的同义表达方式,具有充分的袭现力。就这个意义而言,understand一词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众所周知,understand是英语中使用率较高的词之一。由于在口语及书面语中我们与之接触频繁,因此可以说跟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例句也俯拾即是,例如:Do you understand me when I speak slowly?(Linguaphone English Course)我说得慢的时侯,你懂我的意思吗?I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word,but I don't know how to use it.我懂(懂得,明白,清楚、理解、理会)这个词的意义,但不知道该如何用。what do you understand by the following metaphor:The trickle became a stream;the stream has become a torrent.(L.G.Alexander)你是如何理解(领会)下面的喻意,即:涓涓细流变成一条小溪;小溪现在却已汇成一股滚滚的洪流。The experience of three-and-twenty years had been insufficient to make his wife understand his character.(Jane Austen)二十三年的经历并没有足以使他的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这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词,词是言语活动的基础元素,没有词,无论语言或者言语都是无法想象的。 语言的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事物的出现而不断产生新的成分,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已是目前大家共识的问题。但是语言中的词是如何形成的呢?它被社会共同约定俗成的基础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正"凡是过去,皆是序章。"岁末年初,总离不开盘点过往,寄语未来。日前,一年一度的汉语盘点、年度热词出炉。"稳""我和我的祖国""难""贸易摩擦"分别当选2019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这些热词新语记录了社会焦点的变迁,呈现出文化生态的脉络。那么2019年的温州都有哪些热词让您印象深刻呢?一起来看看本刊的挑选——  相似文献   

19.
流星雨     
一年之中总要发生一些大事,才会使庸常的日子激荡起有些起伏的弧线。今年天上发生的大事,得数十一月份狮子座的流星雨了。说起流星雨,还有谁能比我对它更有感情?三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听到流星雨这个词,对它充满浪漫的想象。那年的暑假,我的一个小学同学来找我玩,她是我童年的好朋友,暑假里和她  相似文献   

20.
词义是语言社会对各种现象概括的抽象的反映,它巩固了整个社会对各种现象的理性认识的成果。由于人们认识世界必须从感性认识出发,然后才上升为理性认识,跨阶段是不行的,因此,任何人都无法直接理解完全陌生的词义。学话的孩子必须亲眼见过许多汽车,才能懂得汽车这个词的含义,成年人见多识广,理解新词的能力比孩子强,但他也要以原有的见闻为基础。没有见过海豹的人,听到“海豹”这个词时,他要从豹子的模样去推想,这种推想或多或少是要走样的。所谓掌握某个词的词义,那就是能够在交际中 (听、读、说、写 )正确的使用它,不与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