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在“大国小农”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农情下,以小农户为研究主体,研讨了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应用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在农业领域中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第二,从数字经济的广覆盖宏观视角过渡到数字技术应用的微观视角,却发现以互联网使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够促进现代要素的投入及扩散,助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采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利用多种模型展开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第三,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技术应用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会因资源禀赋的现存差异呈现不同。影响机制表明,数字技术应用能够经由城乡融合、积极老龄化两条路径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间接影响。第四,进一步拓展发现,数字技术应用可以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增收缩距”,从而为扎实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现实依据。本研究结论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供了新视角,对后续政策制定具有相对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总结中国数字经济研究的发展状况,厘清中国数字经济研究成果,挖掘比较明显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研究,找出现有研究的短板,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通过CiteSpace软件对CNKI中篇名包含“数字经济”的1 339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的数字经济研究始于2000年,2017年开始热度高速提升,预计发文量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研究者以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比较弱;研究方向主要有数字经济的理论研究、数字经济的实证分析研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研究以及数字经济与税收研究四个领域;未来对中国数字经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提升研究成果的数量与质量,拓宽研究视角,开展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不仅是科技问题,还是哲学文化问题。从文化与哲学的视野关注农业科技与文化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往的农业科技问题研究只是突出了农业科技体制视角、农业科技生产力视角、农业科技与自然文化的视角。这些研究的缺陷是对农业科技发展在农村社会中的应有地位把握不够准确和全面,导致农业科技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出现矛盾,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农业科技发展应从哲学与文化的层面重新审视,关注中西农业科技文化史的比较,关注农业科技与农村文化的关系,从综合研究向政策策略过渡,促进科技体制与科技服务的更新。  相似文献   

4.
以2001-2023年CNKI收录的1 404篇核心文献为样本,运用CiteSpace工具绘制知识图谱,对新世纪以来数字乡村理论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时间序列上,起始成长期稳定发展、高峰衰退期衔接过渡、再创辉煌期热度激增;空间分布上,经济学视角占据主导,科研横向合作与纵向批判继承发展存在短板,高频被引文献在整体框架建构与技术“赋能”层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主题上,主要围绕数字乡村战略背景和理论支撑、概念内涵和运行机制、实现路径和风险评估展开;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机制与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是研究热点。研究趋势上,“数字乡村”与共同富裕、城乡融合、现代化转型、数字中国建设等重大目标的衔接式研究值得重点关注。后续研究亟需在数字乡村未来形态、主体转型、整合机制及理论建构等方面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版权保护法治已不再适应数字娱乐版权领域的发展。美国“云计算”和“数据流”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数字娱乐版权保护法治带来新的研究视角。与个人计算机模式相比,“云计算”一方面更能有效地防止数字娱乐版权盗版行为,另一方面能为窘境中的数字版权理论提供新的路径。因此,美国相关法制研究的启示,对于完善我国数字娱乐版权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WoS、CNKI与CSSCI数据库中低碳农业议题相关研究文献,运用 CiteSpace V软件绘制了知识图谱,借助文献计量分析法展开国内外低碳农业研究现状、发展脉络、知识结构和关键引文等系统性知识信息的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低碳农业议题在中国学界具有极高的关切度,热点突现期为2010年、2011年;国内外对于低碳农业议题的研究在演化过程中呈现出许多重要文献节点,它们对知识域的兴起、延伸、分叉等转折变化起到了创造性的关键作用;国外关于低碳农业研究主要围绕农业生物能源开发与利用等六大类议题展开,国内低碳农业议题研究在理论探索、实证研究与农业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构建等三个领域得以发展完善,知识结构既有重叠又有差异;国内外低碳农业研究的“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且国内研究学科交叉性不强,拓展低碳农业议题的知识结构、加深对低碳农业的经济本质内涵研究、加强对农业碳源和碳汇双重效应的系统性关注、开展微观层面的低碳农业议题是未来研究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数字农业在我国高速发展,受到政策支持,而目前研究更多关注数字技术给农业带来的效率提升,而忽略了其对农民的负面影响。数字农业发展与其他领域的技术转型影响不同,农业公司更容易实现从数据控制到知识替代,再到身份固化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原有的农村土地保障能力受到数据生产地位提升的削弱,知识替代使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被边缘化,集体经济组织的保障能力受到农业公司的削弱。所以,我国应在推广数字农业技术的同时对农民保障制度进行创新,这包括在数据形成过程中为农民设定保障,满足一定条件的大型农业公司股权中应设农民集体特留份,农业公司应承担本地用工义务。  相似文献   

8.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目标。自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数字乡村试点以来,全国各试点地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践。已有研究或从乡村发展与变迁视角来阐释数字化建设对于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或从数字治理视角呈现数字化驱动乡村治理的过程和机制,而较少关注“试点”政策本身,更缺乏政策工具的类型学归纳和分析。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研究对全国72个数字乡村试点县域的一、二手资料进行扎根分析,最终提炼出能力建设型、协同治理型和创新激励型三类政策工具,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乡村建设的“价值实践张力—动力机制—政策工具选择—政策目标实现”分析框架。研究表明,以政府主导为依托的能力建设型工具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此基础上叠加协同治理型与创新激励型两类政策工具,共同促进数字乡村建设的纵深发展。具体而言,东部沿海及部分中部地区因其自身物质基础较好,偏重多种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西部及东北地区则更偏好能力建设型工具的运用。然而政策工具的选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情境的变化由单一转向动态化与多样化。本研究可为数字乡村试点的深入推进提供工具借鉴...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居民幸福感研究在多学科领域展开,尤其是近十年发展迅速,促进了幸福感研究层面与多元学科渗透,积累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通过梳理近十年来国内居民幸福感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从研究的理论视角、影响因素、测评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展望,旨在为我国居民幸福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提要]艺术的发展一直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数字艺术就是技术与艺术有机融合产生的一种新艺术形态。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数字技术与艺术学科相融合,衍生出多种艺术形式,在数字时代下研究艺术及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以“数字与艺术”为对象,通过收集CNKI(1998-2019)年间“数字与艺术”领域研究核心期刊发文,从研究趋势、研究热点、核心作者及科研机构、期刊频次等方面,揭示了我国“数字与艺术”领域研究的学术动态。近年来“数字与艺术”领域研究成果的数量增长势头明显,并呈现出从单一学科向交叉跨学科融合的快速增长趋势,可以预见随着数字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在“数字与艺术”领域将涌现出大量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放眼全球,为构筑农业新优势和抢占农业制高点,一些西方国家将数字农业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并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装备形成了一整套数字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了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双赢。因此,准确把握全球数字农业上云、用数、赋智新机遇,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是突破农业发展瓶颈和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以及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性、根本性战略,也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为此,科学理解农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意涵并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系统梳理和综合考量阻碍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短板弱项,全力开展“补短板、强基础、促应用”行动,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技术、模式、机制创新,促进数字技术和智能化装备深度融合应用,既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也为乡村振兴铺就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相互配合、相互支撑、一体推进。  相似文献   

12.
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正处于成长关键期,构建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科学评价数字农业发展水平,指导地区数字农业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献分析和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涵盖发展环境、基础设施、资源建设、人才建设、技术应用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安徽省为例对省域内数字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从不同研究视角出发,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内,学界对民族地区普通话的普及调查研究有着不同的成果。其中,在教育领 域内,普及调查研究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培训与使用情况;在日常生活领域,普及调查研究包括语言环境因素、社会群体 因素、地理位置因素下的普通话普及调查;此外,也有学者针对少数民族的母语和地方方言对普通话的普及影响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门新兴分支学科,中国农业社会学的发展方兴未艾。通过对农业社会学发展现状的考察,本文认为,“生产视角”下的农业转型研究,虽然使农业社会学初步得到了学界的认可,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社会学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问题、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针对这一状况,农业社会学应当推动研究视角的转变,即从“生产视角”迈向“生产—消费视角”。在新的研究视角下,研究者应当以“食物体系”为核心概念,推动相关研究的整合和学科地位的进一步确立,最终通过回应社会现实问题,迈向有机公共社会学。  相似文献   

15.
以数字媒介下的女性创业为研究对象,围绕数字媒介环境下的女性创业中的新议题、新形势、新作用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时代女性创业群体开始崛起,打破了以往传统经济领域女性高管及创业者在场缺席的角色状态,网络空间女性的话语构建又向前迈出了一步。女性数字创业的商品化、空间化与结构化的现状背后,反映了女性对数字资源存在接触与享有不均、数字空间身份标签偏低与隐私保护不足等问题。为了弥合数字性别鸿沟,应普及女性的数字科学素养与创造女性就业、创业的氛围。数字技术克服了地理空间的限制,以更低廉的成本与更高效的产出进行媒介变革,抓住时代的机遇就能够释放数字时代的女性力量。  相似文献   

16.
数字农业是将现代高科技数字技术用于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种新型农业,其对农业转型升级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关键数字技术成本持续下降,数字技术在中国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时机已经成熟。当前,中国农业产业运用数字技术凸显出诸多问题,如农户的经营方式与数字农业的推广和应用不匹配、农业数字技术创新不足、数字资源共享不足以及数字人才匮乏等,亟需在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解决。传统农业数字化转型应当做好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加强农业数字化的综合人才培养及知识库建设、利用数字技术重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强化农业合作社数字化建设,以数字赋能真正实现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儿童研究在多学科领域的辐射、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研究旨向,以及多元文化的观点交融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议题。从2007年始,我们一直持续努力,旨在以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视角对每年度儿童研究的发展状况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提取和累积中国儿童文化研究的精髓,引发对中国儿童研究未来走向的思考。本年度,本刊联合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学者就2010年度中国儿童研究各领域的学术进展以及相关儿童研究现状展开研讨,并分两期选登其中一部分重要的年度学术评论,以飨读者。本期分别就2010年度中国儿童政策、儿童社会学、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四个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承担了大量的中非研究课题,它们包括:由英国国际发展署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资助的“中国和非洲的发展和减贫:多元视角的比较”、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资助的“中国与非洲减贫模式比较研究”、瑞士驻华大使馆资助“中非农业发展比较研究”以及由外交部资助的“中国与非洲国家农业合作五十周年”等。随着这些研究课题的逐步深入,中国农业大学的国际发展研究领域也得以不断拓展,从而为推进中非合作和世界减贫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动能,对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10-2021年全国1749个县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得出如下结论:数字经济及其子维度均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可通过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间接促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经济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符合“梅特卡夫法则”,即存在非线性影响特征。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四高型”县域、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区的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存在提升作用。对此,应打造农村数字经济新高地、加快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释放数字经济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红利,助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且主要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水平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得以实现;对于东部地区、金融排斥较弱的区域和非粮食主产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农地流转程度越高、农户创业活跃度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以环境规制为门槛的单一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