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持续深入发展,旅游社区居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成为当前影响乡村旅游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旅游社区居民感知视角,选取山东省六处典型乡村旅游社区,利用社会交换理论探究乡村旅游地居民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对比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旅游社区居民政府信任及居民感知的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感知收益、生活满意度正向影响政府信任,生活满意度在旅游感知收益与政府信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2)旅游感知成本显著负向影响政府信任,但与社区参与、社区依恋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不显著;(3)社区参与、社区依恋均正向影响旅游感知收益、生活满意度,而且社区参与通过旅游感知收益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4)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乡村旅游地居民政府信任和社区依恋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而社区参与和居民感知水平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综合社区归属感、地方认同及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从情感角度出发,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法,探索居民社区归属感、地方认同、乡村旅游小企业社会责任感知三者之间的关系。由研究结果发现:乡村旅游小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划分为旅游小企业对政府、员工、游客、股东、社区及环境的责任5个维度;地方认同是社区归属感的结果变量,即社区归属感直接影响地方认同;居民社区归属感、地方认同对旅游小企业社会责任感知有直接正向的影响;居民地方认同在社区归属感和旅游小企业社会责任感知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市居民的乡村度假旅游有助于推动城乡融合,探明城市居民的乡村度假行为机制对于乡村度假旅游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依托“情感认知评价”理论,构建环境认知对乡村寄宿避暑度假者忠诚度的影响模型,以江西靖安县三坪村为案例地,探讨乡村寄宿避暑度假者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环境认知对度假者忠诚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地方依恋在环境认知对度假者忠诚度的影响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第三,幸福感在环境认知对度假者忠诚度的影响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第四,地方依恋与幸福感在度假者环境认知和忠诚度之间具有链式中介效应。文章揭示了城市居民乡村度假行为机制,拓展了地方依恋理论的应用领域,可为乡村度假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特色小镇成为时下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热点,而打造小镇特色生态链离不开当地居民的参与,同样地,乡村文化传承和小镇运营亦需当地居民支持。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青岛市国家级青少年足球小镇为例,通过运用PLS-SEM实证检验当地居民参与特色小镇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政府信任、风险感知影响当地居民的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态度;同时,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态度直接影响当地居民参与意愿;且感知有用性、政府信任、风险感知通过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当地居民参与意愿,但是政府信任对主观规范影响不显著。故目的地政府应该注重构建特色小镇利益共同体以提高当地居民的获得感、提升居民参与的保障性、提高居民的政府信任度和抗风险能力,注重居民利益以此激发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老龄化现象呈递增式上升的背景下,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决定了老年人参与积分制治理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影响低龄老年人参与积分制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及效应,以晋江市H村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为研究背景,从农村社区治理责任感知、面子观念和积分制政策感知3个维度来探究决定低龄老年人参与积分制意愿的因素。结果证明:“农村社区治理责任感知”不仅对“参与意愿”有直接效应,还可以通过间接影响“积分制政策感知”对低龄老年人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起推动作用。据此,提出完善政策公开公示机制、深入宣传政策细则以及构建村务民主协商制度等措施,以此来激励低龄老年人参与积分制的意愿。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从农户视角分析受灾经历对减灾公共品供给参与意愿的影响,风险感知和自我效能感在此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受灾经历对减灾公共品供给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受灾经历后果维度通过正向影响风险感知的感受和可能性两个维度,间接正向影响减灾公共品供给参与意愿;受灾经历感受通过正向影响风险感知后果和可能性两个维度,间接正向影响减灾公共品供给参与意愿。自我效能感在受灾经历后果对减灾公共品供给参与意愿的正向影响中起遮蔽效应;在一重中介变量为风险感知可能性和后果模型中,自我效能感在受灾经历后果和感受对减灾公共品供给参与意愿的正向影响中均起遮蔽效应;风险感知感受-自我效能感中介链在受灾经历后果和感受对减灾公共品供给参与意愿的正向影响中起遮蔽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乌鲁木齐南山林区方家庄为例,通过问卷调查,配合深度访谈,分析森林旅游区居民对乡村旅游之于森林旅游区经济、环境及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结果表明:森林旅游区居民在乡村旅游对森林旅游区产生的经济影响、环境影响、社会文化影响三个方面的正面影响感知都强于负面影响感知;从居民对待旅游业发展和游客总体上持欢迎的态度看,方家庄村处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的程度显著地正向影响他们对旅游业发展是否持支持的态度.基于结论,提出吸引更多森林旅游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获取经济效益和旅游娱乐产品的生产相结合、民族文化的坚守与外来旅游文化的扬弃相结合以及着眼于旅游产业链发展的森林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以促进森林旅游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四川藏区是我国连片特困民族地区之一,以身处贫困的当地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式,对旅游发展模式不同的3个旅游社区进行实证对比研究,深入探析了旅游发展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居民的实际经济受益情况,调查了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效应的感知、态度、参与行为和政策评价,验证了不同旅游社区和旅游经济受益的居民在旅游扶贫态度和政策评价上有显著差异等理论假设,提出了提升旅游扶贫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探究环境感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及对学界研究社区环境与主观幸福感的内在关系提供研究依据。采用乡村居民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及量表统计的方法,对福州市晋安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福鼎市及永泰县的乡村居民进行实证调查,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从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2个维度的感知情况入手,对乡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环境感知中的“生物多样性及景观”“水质”等因素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工环境感知中的“村庄风貌”对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然环境感知的回归系数全部为正,人工环境感知回归系数有正有负。可以看出:自然环境感知和人工环境感知都会影响乡村居民的幸福感水平,且自然环境感知对乡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影响更大,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生态保护和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依旧应当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背景下,为探寻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经济韧性的内在作用关系,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分别测度了两者的发展水平,并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提升农业经济韧性。从时间维度来看,其提升作用呈现出2011—2015年时间阶段要大于2015—2021年时间阶段的结果。从区域维度来看,其提升作用的强弱依次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经济韧性。为进一步释放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各地区应依据乡村社会治理与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因地制宜制定绿色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旅游中的服务失误作为研究背景,基于对402份问卷数据的分析,研究服务补救对游客正面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并检验了地方依恋在服务补救对游客正面口碑传播意愿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旅游服务失误发生后,服务补救各维度对游客正面口碑传播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依恋与游客正面口碑传播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地方依恋在服务补救同正面口碑传播意愿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其中对有形补偿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为目的地自身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民族村寨作为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基本生产和生活单元,对民族村寨的振兴需要城乡、产业、文化、生态环境、基层治理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以阿坝州为考察对象,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以社区参与为研究理论,在充分调查当地旅游与扶贫及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旅游、扶贫、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促进居民增收与经济增长的微观影响机理。旅游发展与环境有紧密的共生性,当地的旅游生态化建设要将保护生态环境贯穿始终以及民族社区居民要积极的参与。提出要转变旅游发展理念,建立农村旅游合作社,建立当地居民旅游资源入股企业的新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培养新兴业态,融合传统农牧业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寻求民族地区旅游与环境一体化共生的实现途径,才是实现农牧民增收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经营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神农架国家公园作为案例地,从贫困人口感知视角出发,调查贫困居民对旅游扶贫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受益的感知差异,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其感知差异对扶贫满意度及参与意愿(胜任力与行为态度)以及满意度对参与意愿的正向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当地贫困居民有强烈的参与到旅游脱贫中的行为意向,但是胜任力的缺乏限制了其参与行为.最后提出深挖文化提升参与意愿,智力扶贫提高胜任力,范围细分提高扶贫满意度,多元主体保障扶贫效率等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应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正确引导公众参与,促进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愿的形成与社会情境息息相关,社会情境在引导和塑造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借鉴S-O-R理论,以感知价值为中介变量,建立社会情境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愿影响的概念模型。基于所采集的南昌市309份有效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发现:政府政策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规范影响不显著;自我价值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价值影响不显著;自我价值分别在政府政策和社会规范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愿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环境行为意愿的调查一直以来是国际环境调查中不可缺少的题项,并且环境行为意愿对环境行为的调节和中介作用得到大多数环境社会学实证研究验证。我国环境社会学对环境行为意愿的研究相对较少,大多数研究将行为意愿作为环境关心或者环境行为的一个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2013年的中国CSS数据,对我国110县级市的9 181位居民环境行为意愿从微观个体层面和宏观层面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个体层面,婚姻状况、居住地、党员身份、教育程度、经济地位自评、信息获取、环境风险感知、政治参与对环境行为意愿有着正向作用。在宏观层面,地区经济发展对居民平均环境行为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与经济发展指标交互效应对当地居居平均环境行为意愿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SOR模型,构建在线旅游购买意愿驱动因素模型,应用结构方程实证分析了大学生在线旅游消费的驱动因素对购买意愿影响的作用机理,并深入探讨了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1)价格优惠性、网站服务质量和在线评论对消费者在线旅游购买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价值对消费者在线旅游购买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风险显著负向影响消费者在线旅游购买意愿,其中感知价值在线旅游购买意愿的作用机制中发挥主要作用。(2)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在价格优惠性、网站服务质量和在线评论影响购买意愿的作用机制中均发挥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江苏省盱眙县乡村旅游地区农户2015年和2020年的调查数据,运用DID模型、PSM模型和PSM-DID模型,评估发展乡村旅游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业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均有显著增收效应;参与乡村旅游业的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其经营性收入,说明大多数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业主要是通过打工获得收入的。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劳动力人口和家庭资产等变量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产生了差异性作用。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从业家庭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参与乡村旅游业带来的收入效应逐渐降低,呈现边际递减效应;参与乡村旅游业对高年龄家庭的总收入及经营性收入有着更大的正向影响,但对其工资性收入产生了负向影响。总体而言,参与乡村旅游业的农户家庭收入质量尤其是收入的结构性和知识性还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最后,依据研究结论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社区参与乡村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乡村旅游、旅游扶贫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相关概念内涵及研究进展阐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贫困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和主要障碍,提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一些思路,即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策调控保障社区参与的主体地位,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政策框架确立社区居民参与的激励机制,提高社区居民的相关旅游知识及进行相关能力培训,提高非政府组织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9.
旅游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典型模式,是新发展阶段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以张家界武陵源区为例,紧扣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影响因素和传导路径,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发现,旅游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需精准分析旅游城镇化作用乡村振兴的不同路径及其影响效应;武陵源区目前的自然发展模式虽能创造较好的经济增长效应,但会造成结构性失业、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在5种仿真模式中,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的协同发展路径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最佳模式;旅游政策影响因子在不同仿真模式中均成为重要的政策因子,印证了武陵源区旅游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实现旅游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最佳驱动必须从经济增长、社会文化与生态优化三个层面联合发力,以系统化的协同发展路径促进乡村振兴。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旅游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多元内在关系,为我国乡村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旅游者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的消费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从低碳旅游感知价值和参考群体的影响作用出发,构建"90后"低碳旅游参与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了假设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情感价值和社会价值对"90后"低碳旅游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功能价值对这个年龄群体的低碳旅游参与意愿的显著正向影响在本文中未得到验证;主要参考群体(父母、亲戚)和次要参考群体(同学、朋友)虽然对"90后"低碳旅游参与意愿都正向影响显著,但次要参考群体的影响程度要高于主要参考群体的。研究认为,"90后"正不断成为消费的新生力量,在这个消费群体中推广低碳旅游得到的效用很重要,这种效用是从感知质量和期望绩效比较中以及短期和长期感知成本的降低中得到的。此外,发挥同学朋友的参考群体作用,也可以提高此类人群的低碳旅游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