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穆木天1926年以法国文学为参照的文学批评体系是通过《法国文学的特质》建构起来的。针对"五四"以来新诗观念上"诗"与"散文"的混淆,他提出"纯粹诗歌",主张新诗的象征主义发展,追寻"诗"与"散文"的"纯粹分界"。与周作人、梁宗岱以及法国诗人瓦雷里的象征主义诗学不同,穆木天的象征主义是通过"个人生命"与"国民生命"的"交响"和"暗示"即"诗性境界"实现的,他揭示了"诗"与"散文"在建构基础和方式上的根本不同,为中国新诗的独立发展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论日本文化对穆木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参照日本文学史和诗歌创作,溯源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和作品,可以初步梳理出日本文化对穆木天的影响:第一,在日本,穆木天开始接触象征主义,日本文化的“物の哀れ”传统、法国象征诗的传入、世纪末的社会时代背景共同促成了日本象征诗歌的繁荣,为穆木天接触并“完全入象征主义的世界”创造了条件;第二,在日本,穆木天的情感生活体验使他产生了诗感,创作出了《旅心》中的绝大部分诗歌。  相似文献   

3.
波德莱尔是法国象征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理论的创建者,其对中国20世纪初产生的象征主义诗歌有重大的影响。穆木天留学日本期间学习法国文学,对法国象征主义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其诗歌创作和理论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对波德莱尔与穆木天的比较,探寻穆木天式象征主义的特点,分析穆诗不同于波诗的原因是受日本象征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穆木天早期留日经历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极具代表性。日本留学生涯使穆木天由立志工业救国,转而走向文学,沉溺于象征主义,继而写作了被称为中国象征主义宣言书的《谭诗》,期间他的创作激情也得以激发,出版了诗集《旅心》。日本成为穆木天文学的起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穆木天以后的文学轨迹。  相似文献   

5.
穆木天的文学机遇、文学观念、生活经历和思想情调等因素决定了他的早期诗歌创作绝不仅是象征主义一种方法,而是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相融并存.他的早期诗歌《水飘》就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作.《水飘》以抒情的笔调,运用多重叠加的意象,展示了广阔的想象,艺术形式上表现了音乐美和色彩美.  相似文献   

6.
中国早期的象征主义诗派代表人物穆木天,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上都为中国新诗作出了巨大贡献。契合论作为西方象征主义的一个重要特质,在经过中国象征主义诗派的接收和重组后,对中国新诗理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穆木天象征主义诗学中艺术法则的分析,揭示契合对穆木天早期象征主义诗学以及对现代诗学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谭诗》首次将西方象征主义的"纯诗"概念,作为反驳"散文化"的有力武器引入中国诗坛。穆木天一方面横移西方象征主义的观念为逻辑起点,一方面又在具体论述中竭力抹去其超验色彩,这既来源于辰野隆的启示,也表现了穆木天试图建构中国"纯诗"理论的努力,并直接导引了中国化的"纯诗"理论与西方象征主义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8.
同李金发相比较,穆木天的象征诗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在《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穆木天就试图将西方的象征主义与中国的民族生活、民族文化和民族诗学融合起来,构筑民族化的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在他的早期诗歌(《旅心》)的创作中,也比较鲜明地体现出民族化的倾向。《旅心》中的那种怀乡恋古的情调,那种不断求索的精神,那种爱国的情怀,那种自然主义的氛围,以及在意境和语言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宏观的角度论述了穆木天的文学道路和思想发展概况。重点论述他是如何成为诗人,从事诗歌创作的思想基础,初期诗集《旅心》表现的象征主义风格及向现实主义转化的倾向。《流亡者之歌》所展示的向大众诗歌迈进的发展方向和作者思想的飞跃。《新的旅途》吹响了时代的喇叭,使他的诗歌从象牙之塔到十字街头。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穆木天与创造社的关系。穆木天参与刨造社各个时期的活动,是发起人之一。穆木天的诗论和诗作属于中国式的象征主义,丰富了创造社的创作方法。他的诗论、诗作独具特色:纯粹诗歌与国民诗歌的结合,统一性与持续性的结合,造形美与音乐美的结合,民族彩色与异国薰香的结合。穆木天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扩大了创造社的译介范围,成为创造社中法国文学研究的权威。  相似文献   

11.
穆木天的诗歌写作与他的诗论主张相辅相成.作为"纯诗"理论的引进者,穆木天也是向"大众化诗学"转变最为坚决的其中一位.梳理穆木天的诗论与诗歌写作,并不是为了以任何"主义"或诗歌观念来证明穆木天的"进步"或"退步",而是希望在分析穆木天转向的同时,重审"纯诗"与"大众化诗学"的对立,以期寻回诗歌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穆木天外国文学翻译对于认识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具有重要价值。穆木天与鲁迅有关“翻译”问题的论争,是“五四”以来不同翻译观的碰撞,是左翼文学多元构成的不同翻译观之间的碰撞,这有助于穆木天20世纪30年代翻译家身份的确立,他的巴尔扎克翻译和阐释是左翼文学的重要成果。穆木天的巴尔扎克译著迅速消失在读者视野中,需要结合中国现代翻译文学传统重新认识,但也可见有着他自身素质的限制,相比之下他的诗歌翻译更具有根基性,但却更多地受到来自他自身主导意识上的压抑。  相似文献   

13.
1926年6月,穆木天发表了《写实文学论》,这是继《谭诗》后穆木天的又一篇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文章。它与《谭诗》等一起构建了穆木天的文学批评理论,提出了一种文学的平民精神与贵族精神相结合的文学新范式,这对于孕育着多种发展可能的五四新文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秋红 《东方论坛》2007,10(5):57-62
我国最早触及象征主义的是陈独秀,但他并没有使用象征主义一词,而只是提到了某些象征主主义戏剧家。象征主义最初总是被译为表象主义,直到1919年象征主义才有了正式的译名。象征主义对中国文学产生过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中国的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渗透在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各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的象征主义诗学。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新文学初潮中的象征主义并不仅仅是西方象征主义舶进后的翻版,“宽泛的象征主义”的近代文学传统,外来各路象征主义的多向度逼入,“五四”时代突出的批判要求和表现要求,是象征主义在中国文坛初步兴起的历史的、世界的和时代的三重依据,也是决定中国现代象征主义文学特性的三方面基本因素。新诗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弊端,特别是直白化、散文化,又构成了象征主义诗学建设的现实要求。对穆木天、王独清的“纯诗”理论价值的忽略是现代文学研究界历史的失误,应将其放在与闻一多、徐志摩的新诗格律论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进行价值审定  相似文献   

16.
立立同志: 你好!多谢你几次寄来你父亲穆木天的遗著《穆木天诗选》、《穆木天诗文集》以及你母亲彭慧的遗作《不尽长江滚滚来》,捧读之余,使我深受启迪;又读到你两次寄来你父亲所写有关我的诗和诗集的评论文章,更使我深受感动。大家都知道你父亲穆木天同志是中国新诗运动的启蒙诗人,是中国诗坛新诗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但很少人知道他还是一位有深刻修养与敏锐目光的诗歌评论家。他所写的《郭沫若的诗  相似文献   

17.
少年中国学会诗人群是一个很少在现当代文学史各类书籍和评论性文章中出现的诗人群体。但在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潮流的诗歌理论和写作技巧的认识、理解这一方面,他们早于李金发等人为首的中国象征诗派,对这种来自异国的诗歌营养加以吸收,从而为完善不成熟的白话新诗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穆木天早期诗集《旅心》开拓了中国象征诗歌的新天地。其中一些诗篇表现了比较浓厚的象征主义色彩;一些诗篇溶进浪漫主义方法,意象鲜明、情调健康;有的渗入传统主义情绪,思想深沉、意蕴浓厚;有个别篇章意境灰暗、晦涩难懂。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二年,穆木天在为中国诗歌会主办的《新诗歌》创刊号起草的《发刊诗》中,根据“左联”的倡导,明确提出了“要捉住现实”,“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的主张。从此,伴随着蓬勃展开的革命诗歌运动,他开始了对革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象征主义是近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兴起的一个具有深广影响的资产阶级艺术流派,象征主义文学发展的先导和主流就是象征派的诗歌运动。八十年代初中国诗坛上出现了一股“朦胧诗”创作的潮流,产生了至今难以估量的影响,诗人们把握世界的艺术方式就是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实际上,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象征主义的创作和理论就已经被少年中国学会的年轻诗人群介绍到中国来了,新诗诞生后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也产生了象征诗创作的萌芽,但真正在创作上进行勇敢探索和大胆实践的是李金发。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指出:“法国象征诗人的手法,李氏是第一个人介绍它到中国诗里。”苏雪林也在《论李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