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50年初,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准备通过谈判和平解放西藏。美国政府出于反共和冷战的目的,采取种种阴谋手段,始则阻挠西藏当局派代表团与中央政府谈判,继而鼓动英国和印度与其联手破坏中国人民的统一事业,甚至图谋裹胁达赖喇嘛离开西藏。然而,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加之西藏上层当中爱国力量的努力,美国政府阻挠西藏和平解放的种种阴谋终于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在1949年上半年已经清晰,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新中国取代蒋介石统治下的旧中国只是时间问题了。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官员提出了改变美国传统的西藏政策,不再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借西藏问题遏制中国的建议。其中,韩德森的建议和《露丝.培根备忘录》最具典型性,而西藏和平解放前夕美国人托马斯父子的西藏之行和麦基尔南的在藏被杀,则暴露出美国政府西藏政策的两难处境。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后期,围绕赠送西藏当局无线电台事件,美国国务院和军方情报部门发生争执;同时,美国政府与英国政府在西藏地位问题上出现意见分歧,美国政府对于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的认识更加明确。本文主要依据美英两国的档案、文件,参考中文资料,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对于上述事件进行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美国政府于1899年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把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历史事实接受下来。当英国在1904年第二次侵藏战争和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后试图否认中国对于西藏的主权,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时,美国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在华利益而表示了异议。本文主要依据英文档案资料,对当时美国政府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态度及其形成的背景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1959年西藏反动上层发动的武装叛乱,与美国政府插手西藏,特别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在西藏的阴谋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叛乱发生之前美国政府的种种阴谋破坏活动和叛乱发生之后美国政府与台湾当局的交涉内幕,则为世人今天更加深入地了解西藏问题的来龙去脉提供了鲜为人知的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6.
隋丹.卡廷、伯纳德和托尔斯泰-杜兰使团是20世纪30年代至抗日战争后期陆续进藏的三批美国人,他们增进了美国对于西藏的了解。尤其是托尔斯泰-杜兰使团的西藏之行,首开美国政府派遣官方使团进藏与西藏当局建立直接联系、插手中国“西藏问题”之先例,对于此后美国政府对中国西藏政策的形成和确立发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战后国民政府促成西藏派代表团参加制宪国民大会.噶厦政府提出关于自治的九项要求.此要求与国民政府对藏政策设想不尽相同.为使西藏问题朝着其期望的方向发展,国民政府苦心经营,成功挽留西藏代表团参加了国大,终在宪法中规定了西藏地方自治的政治地位,并据此对呈文作出答复.  相似文献   

8.
冷战末期以来,美国国会与行政部门在西藏政策上存在一定分歧。通过在国务院设立"西藏事务特别协调员"、国务院以年度报告形式定期向国会报告中国西藏地区的人权与宗教自由状况、在国会内部设立"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以干预西藏事务等协调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弥合了二者的分歧。这些协调机制表明,美国国会与行政部门在西藏政策上的分歧是虚,合作是实;根本意图都是要利用所谓西藏人权问题向中国施加压力。  相似文献   

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从本国战略利益出发,制定了对中国西藏的政策:鉴于美、中、英等国的战时同盟关系,美国不介入中英两国关于西藏地位问题的争论;美国重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线中的地位,期望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采取尊重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的政策;开始重视中国西藏的战略地位,通过战略情报局加强与西藏噶厦的关系,同意西藏拥有高度自治权,并逐步把中国西藏纳入美国战略全局利益思考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考虑 ,不遗余力地利用西藏问题进行分裂、遏止中国的战略。而半个世纪的历史证明 ,美国的西藏政策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并且严重影响中美关系的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档案文献为依据探讨了抗战期间中英两国围绕修筑中印公路问题就“西藏问题”展开的交涉。抗战期间,中国国民政府试图以修筑中印公路为契机,加强对西藏地方主权统辖。英国政府为维持其在西藏的势力范围和影响竭力阻挠公路的修筑,并企图以所谓西藏地位问题与筑路计划挂钩。同时,英国还唆使西藏噶厦干扰中印驮运线的开通。英国的阻挠最终导致了中印公路计划的流产,给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2.
九十多年前的西姆拉会议是英国逼迫初生的民国政府参加的所谓中、英、藏“三方会议”,是英国实施其调整后的侵藏政策的产物。中国政府在会议的议程、地点、方式和西藏地方代表的地位问题上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力图维护国家主权。西藏代表在会上的名称、权限、地位,要由中英在会前多次“磋商”的事实充分说明西藏其实并不是一个什么“独立国家”。  相似文献   

13.
发生在1904年的江孜抗英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反帝爱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缘政治学说是这场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拉蒂尔的“国家有机体说”是直接理论基础。英俄两国争夺势力范围、瓜分中国的北上南下战略在中亚、西藏迎头相撞是战争爆发的外交原因。新世纪初西藏的地缘政治价值进一步提升。西藏接近中亚国际政治斗争中心和能源争夺中心。西藏具有中国地理和资源屏障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新中国经济禁运的确立是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朝战前 ,美国已经确立了对华与苏联及东欧国家同等水平的严厉的贸易管制措施 ,但并未实行全面的禁运。朝战爆发后 ,尤其是中国的参战使美国迅速确立了对华全面禁运政策。美国的经济禁运政策对中国的内政和外交、中苏关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美国作家温台尔·威尔基在所撰写的《天下一家》一书中,通过自己在中国的现场体验和对中国政治、经济及民众抗战的切身感受,在美国人民面前呈现出新的中国形象。这种新形象的建立,为美国对华援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对当代国家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其关于"自由国家之联盟"的构想上,这成为了联合国的理论基础。康德是联合国制度的理论创始人,康德是当代国际法律秩序的重要思想奠基者。"自由国家的联盟"是康德永久和平论的核心思想和制度设计之所在。联合国成立后,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但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康德设计的"永久和平"似乎没有完全实现。我国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构想,有必要对西方先哲所设计的"永久和平"进行思考。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在目标上是理想主义的,但具有策略上的现实主义安排,现实主义的策略安排的一个困境就是战争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来,与美国开展交往始终是其对外工作的重要方面。在革命和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美国的认识都曾随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发生重大调整,双方之间经历了从对抗到合作的多次磨合。九十年对美交往的历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处理对外关系的宝贵经验,使得我们党能够成功地在正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基础上,从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出发,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以斗争促合作来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推进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客观认识中美力量对比基础上制定务实稳妥的政策,加强双方的交流对话以增进互信,拓展对美交往的渠道。而美国则需要尊重中国核心国家利益和重大关切,调整心态,接纳中国的发展和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