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的历史地理著作及各种地方史志,在论及东北历代建置沿革时,往往只重视历代中原王朝在东北地区设置的行政区划及地方民族政权沿用汉制所设府州县的研究,对于夫余、高句丽、契丹、女真及满族建国后采用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民族建置问题,却很少问津。这种只重共性、忽视个性的偏见,导致对东北建置沿革的研究出现了许多时间上或地域上的空白。本文仅就古代东北的民族建置作一粗浅探索,希求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弥补以往对东北历代建置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2.
草原的可利用价值体现在生态功能、环境价值和旅游价值等诸多方面。吉林西部的天然草场是我国的优质草场之一,并且在研究发掘并利用草原的多种价值方面具有典型性。解决吉林西部草原存在的问题,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发掘并利用草原的各方面价值将为吉林西部生态恢复、生产发展的双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浩门县址考     
青海历史地理研究之一 一、浩门县址是甘、青两省史学界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对一个省或县来说,不论是介绍省情或县情,都必须简略介绍一下这一地区的历史,这是常识。在介绍历史概况的过程中,又必然涉及到这个地区的建置与沿革。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我国历史有关西部地区情况的记载,是比较简单的,不特史料极少,而且有些记载还往往差异甚大,这就给后人认识这一地区的历史造成了困难。比如,汉代所置浩门县的县址  相似文献   

4.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地理学的前身是沿革地理学,在我国渊源流长。二千年前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述汉代地名,往往追述先秦以来的沿革。郦道元《水经注》不仅记载河道的古今变迁,还注意到沿河城邑的建置沿革,所以都可以说是沿革地理著作。唐宋以来的总志、方志、专志等舆地之作,无不祖述班、郦,重视一地一水的古今变化。到了清代,沿革地理作为一  相似文献   

5.
吉林西部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使它较早成为东北草原一个汉民族与蒙古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地区之一。蒙汉两族在这里长期杂居相处,形成独特的民族关系,体现在蒙汉民族间的语言交流上,最为明显的是蒙口语中出现汉语以及吉林方言的使用。吉林方言在蒙口语中的运用类型多种多样,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通过对吉林方言在蒙口语中运用的调查,研究总结吉林方言在蒙口语中运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吉林西部蒙边地区至清朝末年一直是蒙古封建主的世袭领地,农业开发的历史较短,清末民初,在边疆危机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清政府把移民事业放在重要地位,促使大量农业和商业移民流向长春以北的北满地区和西部蒙边草原地带。移民的大量涌入,加快了土地开发,促进了区域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韩两国历史文献为依据,从两国江陵地名之始见,两地建置沿革以及节令、宗教等风谷民情,探讨源流,比较异同,证明中、韩之江陵历史上已是东西遥相辉映的姊妹明星城  相似文献   

8.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香港名称的由来,古代建置沿革演变及明清(鸦片战争前) 时期不断强化的海防设施和军政管理措施的阐述,勾勒了1841年英军占港前香港地区开发和建设的历史轨迹,从而有力地驳斥了殖民主义的“荒岛”论  相似文献   

9.
《川东酉水土家族》出版发行本刊讯知名学者李绍明研究员编著的《川东酉水土家族》一书,已由成都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在对川陈酉水流域的土家族进行详细的民族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地阐述了川东西水流域土家族地区的地理环境、建置沿革、人口状况、民族历史、社会经...  相似文献   

10.
历史地理的研究与历史教学有密切的联系。无论在传统教学中的“左图右文”和各式挂图的使用,或是以各种现代化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其目的均在于力求增加学生历史地理知识方面的直观感、空间感,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历史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若没有正确的历史地理的空间概念,就不能将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 我们近年来在对福建省初中乡土历史教材《闽东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古代闽东的开发”及“闽东各县(市)建置沿革”、“闽东各地居民”等章节中有关“屏南县部分”所阐述的内容一知半解,甚至怀疑。究其因源,主要在于该书的这些章节,未能把“古代以来的屏南县建置沿革及开发与各地居民”等有关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阐述明确,或仅一带而过。对此我们对症下药,从“历史地理研究”人手,通过“了解、探讨、质疑、解答”等步骤,在教学过程山得以解决,并收到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灵武县历代行政建置沿革考略王根明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8年),全国设司隶校尉部和13个州刺史部,[1]辖一百零三郡国。[2]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设灵洲县,县址在今灵武县西北河中堡附近。县北有河奇苑、号非苑两官马场。[3]此时宁夏属北地、...  相似文献   

12.
现今我国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5省区面积303.15万平方公里,人口7733.1万,有众多的少数民族。这5省区的建置和行政区划基本上是在近代形成的。研究它的沿革和形成,包括各历史时期从中央所确定的建置体制到地方各级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基本脉络和规律。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本文着重就近代时期西北省区一级的建置和行政区划的形成及其演变的缘由与影响略作论述。近代以前的建置和行政区划梗概在近代时期以前,清朝在西北仅设陕西、甘肃两省,新疆和青海则为两个特别行政区域,其地位类似于满洲、蒙古、西藏等地区,均未设省。对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采取适应于当时的管理和统治方式,是清  相似文献   

13.
乡土志是地方文献中的大宗,作为一种地方的百科全书式文献材料,能提供给我们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本文以"中国东北草原民族乡乡土志资料丛书编撰工作"为例,以例证理,力图通过对吉林西部乡土志编撰工作详细的考察,分析其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和价值应用,为后人对吉林乡土志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4.
由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周清澍教授主编的《内蒙古历史地理》一书,即将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为:内蒙古地区石器时代人类遗迹及历代政权在本地区的行政建置;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在内蒙古地区的兴衰变迁,地域分布,社会组织及其与中原政权的关系;历代内蒙古地区的人口、牧业、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内蒙古地区聚落、城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西宁历代建制沿革与名称演变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名称演变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大量的史料中归纳出了西宁名称演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清代关西五卫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在今嘉峪关以西、哈密以东地区先后建立了赤斤、靖逆、柳沟、安西、沙州五卫,总称“关西五卫”。本文对关西五卫的建置沿革、五卫屯丁的来源及管理制度、关西卫所制度与明代卫所制度的区别及其特点、关西五卫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清代官书对于江苏海门厅建置年代的记载自相抵牾。如《皇朝通典》卷九十二说:“海门厅,旧海门县,乾隆四十年改为厅”。《清史稿》卷五十八说:“(乾隆)三十三年,割通州之安庆、南安十九沙,崇明之半洋、富民十一沙,及天南沙,置厅。”这两种说法哪个更符合实际呢? 一般来说,最了解一个地区建置沿革历史的,莫过于本地人了。翻阅由海门厅人“博稽案椟”而  相似文献   

18.
屯垦作为我国古近代特有的一种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自产生以来就是历代统治者普遍选择的一种边疆统治模式。绥远屯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盛至衰的历史过程,文章对有清以来绥远屯垦的演变进行梳理,以期勾勒出清代以来绥远屯垦沿革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19.
由贺旭志副教授编著,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职官辞典》业已问世。这是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在职官辞书领域,为国家填补了一项空白。应用辞书形式,整理和传播具体历史知识,乃是近代通行的一种科学方法,并多有成书。至于用此方法编纂职官辞书并已出版者,此前尚未及见。中国历代职官制度,由于建置不同,其间因革损益,情况颇为复杂,也是有关科研和教学中的难点,有鉴于此,贺氏于执教之余,积二十余年精力,锲而不舍,虽历十年浩劫,未曾中辍,终于完成此书,堪称创举。贺氏辞书,面向中等以上文化层次读者。全书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检索系统,词条正文及附录。卷首有“前言”及“使用说明”,结体严谨合理。符合辞书体例。综其所长,表现为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使用大量史料,对明代在惠水地区八番土司的治理措施进行了介绍,并从建置沿革、职官设置、土司承袭、奖惩、朝贡等方面作出详尽分析说明,从而揭示了明代土司制度的逐步成熟与完善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