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刘瑞新 《兰州学刊》2000,22(5):76-78
甘肃近代最早出现的机器工业 ,是在 19世纪 70年代 ,就是由陕甘总督左宗棠进入兰州后 ,率部将赖长创办了兰州制造局、甘肃织呢总局 ,甘肃近代机械工业由此开始了。左宗棠作为甘肃机械工业的开创者 ,在甘肃的工业发展中自然产生了长久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他创办了甘肃织呢总局 ,当时不仅在西北甘肃是独家始创之举 ,也开辟了中国机器毛纺织业的先河 ,在中国的近代纺织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近年来 ,关注左宗棠在西北政绩的文章颇多 ,而我在这里也略谈一点有关左宗棠创办甘肃织呢局的看法。19世纪 4 0年代 ,资本主义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了…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造纸厂的辨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办的第一家机器造纸厂,已经出版的近代经济史论著,一般都称1891年在上海开设的伦章造纸厂为其“嚆矢”。几年前,徐新吾、何百谦同志写的《伦章造纸局考》一文,对伦章作了辨误和考证,否定了伦章为李鸿章所办,肯定它是由一些官僚、买办等集资开设的纯属商办性质的民族资本企业。同时,该文还认为,伦章在筹设时期的名称是“上海机器造纸局”,并根据一些资料推理认定,上海机器造纸局“根本没有建造新厂,而是从  相似文献   

3.
刘斌 《天府新论》2006,(4):63-66
(一)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别号愚斋,江苏武进人。其父曾任安徽庐州府知府,而庐州乃李鸿章老家,所以1870年盛宣怀入李鸿章幕后甚得信任。李鸿章兴办了一些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其中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申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比较重要的洋务企业。盛宣怀与这些企业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筹建着手,主要论述在彭汝琮主持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建期间,由于资金困难,织布局于1879年向盛宣怀抵押贷款,试图以此推动筹建工作的进展。但是由于贷款事件本身的复杂性,使得这次借款不仅未能达到推进织布局建设的目的,反而加速了彭汝琮筹办活动的破产。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在彭汝琮主持织布局筹建过程中所遇见的资金困难究竞是源自于资金本身的不足,抑或源自早期中国金融体制的不完善、早期洋务企业经理人员本身素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左宗棠(1812-1885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洋务运动时期具有重大影响的领导者之一。但是,人们一般只知道他曾经创办福州船政局(1866年)和兰州机器织呢局(1880年),而不太了解他于1882年任职两江总督时还竭力筹划、兴办徐州利国驿煤矿一事,特别是左宗棠晚年的洋务思想与以前有些什么变化?有哪些进步之处?也很少有人论及,这不能不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为此,本文拟以徐州近代化煤矿的创办为线索,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错误和不当之处请同志们多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和近代经济史的同志对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十年专利”进行了较广泛的讨论,其中有些观点,如,郑观应代表织布局全体股东提出的关于专利权的原议,与李鸿章后来奏准的方案有差别,李鸿章对郑观应的原议进行了篡改,“十年专利”仅是抵制了外资在华设厂的企图,并没有束缚华商设厂,我觉得还可以商榷.  相似文献   

7.
电报局与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民用企业中经营得较有气色的两个企业。兴办洋务的干将盛宣怀曾将轮、电两局喻为肥壤,而将铁厂比作瘠土。盛宣怀说过,他之所以敢于承担张之洞感到棘手的汉阳铁厂,是因为有了轮、电两局的资本作后盾之故。“轮、电两局可资挹注耳”。但是,以往对电局的研究似嫌不够,例如有的《中国近代史》对电报事业的创办与发展只字未提,有的《中国近代经济史》提出的电报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洋务派的电报事业实际上由丹麦和英国垄断”等等论述也值得商榷。我们认为,电报局是研究洋务运动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不应忽视。本文试图对电报事业的创立、发展及其性质、作用等问题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8.
从兰州织呢局的创办看左宗棠的爱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兰州织呢局的创办看左宗棠的爱国思想高华德兰州织呢局又称甘肃织呢总局,是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于1880年(光绪六年)在甘肃兰州创建的,它虽然仅维持两年多的时间,但从此局创建的全过程中足可见左宗棠发展民族经济的爱国思想。一、抵制外国经济侵略,发展独立...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股份制企业的政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60年代,近代中国开始了以"求富自强"为中心的洋务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洋务派认识到发展军用产业必须以一系列的民用产业为基础,"船炮机器之用,非铁不成,非煤不济"①。于是民用产业成为新一轮洋务运动的重点。而这时大批的非盈利性的军用企业使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恶化,清政府再已无财力支持大规模的民用产业的建设,开发新的利源成为迫切的需要。洋务派看到西方股份制企业"可以收众擎易举之功"③,但他们又不愿放弃对新式民用产业的控制权,于是设计了由商人集股出资、政府控制的"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切事物均有其发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中国民族资本近代机器工业最早一家企业的出现,自有其重要的意义。解放后,对解放前关于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产生时期的一些错误记述,早已否定。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说法,是以广东南海县的继昌隆缫丝厂,为我国民族资本近代机器工业的第一家。然而,亦已有人提出,上海的发昌机器厂,无论在使用近代机器设备或使用机械动力的意义上,均早于“继昌隆”。但迄今尚未被一般中国近代史与中国近代经济史学界所承认和接受。为此,我们认为有进一步考证事实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一、天津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天津近代民族资本工业的出现,晚于南方的上海、广州和武汉。以上海为例,上海的《汇报馆》,1874年创办;建昌钢铁机器厂,1875年创办。而天津最早的民族工业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到1878年才开办,并且规模很小,工人才十余人。吴懋鼎和杨宗濂开办的天津第二个民族工业企业天津自来火公司,到1886年才出现。1898年吴懋鼎才创办第三个民族工业企业——北洋硝皮厂,1899年吴又创办天津织呢厂。从1878年到1900年二十多年间,天津的民族资本工业,仅有四个厂,资金共约百余万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就整个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产生的历史过程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从中找出其产生的规律性和特点;另一种方法是,就一些典型企业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从一个个侧面来考察资本主义的产生。本文试图用后一种方法对中国第一家使用机器的民族资本近代企业——陈启源于1872年在广东南海县西樵简村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13.
近代洋务股份制企业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洋务股份制企业论析徐英军(郑州航空学院社科系)十九世纪中后期,当中国被迫开放门户之时,股份制这一企业组织形式就被带入国门,移植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土壤之中,仿效、畸变、缓慢地成长起来。一、出现动因洋务派官僚在创办近代民用工矿运输企业时为什么不以...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他毕生致力于洋务事业,积极从西方引进先进的军事装备、生产机器和科学技术.主观上李鸿章只是想引进西方的某些物质文明,增强满清王朝的国家实力,实现自强.但客观上李鸿章毕竟创办了一系列新式近代企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他毕生致力于洋务事业,积极从西方引进先进的军事装备、生产机器和科学技术。主观上李鸿章只是想引进西方的某些物质文明,增强满清王朝的国家实力,实现自强。但客观上李鸿章毕竟创办了一系列新式近代企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传统农村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与此同时,中国农村经济出现了某种新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解体(即纺与织的分离)、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解体(即耕与织的分离)和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这说明中国已经被纳入世界市场轨道,从而导致被迫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均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唐廷枢看买办在洋务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李志英洋务企业是中国土地上第一次出现的使用机器的近代意义上的企业。怎样管理这样的企业是中国人面临的新课题。买办,因其最早接触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成为中国最早熟悉了近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正是随着买办的介入,洋务企业的...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实业家及其管理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近代中国实业家的崛起发端于十九世纪的七十年代,它是随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而产生的。这一时期正是西方殖民势力“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的时代。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把军事,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各方面的势力向辽阔的中国大地进行渗透。侵略势力的触角所到之处,封建经济的基础被破坏,封建统治集团在面临灭亡的恐惧中逐步分化,中国社会的各阶层开始出现新的游离和组合。随着西方在华企业的增多以及新式机器的大量输入,一些传统的手工业部门开始向资本主义式的机器工业过渡,一批原来的中小商人和手工场主随之进入实业家队伍。与此同时,一批洋务派官僚经过分化,其中的一部分也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实业家,试图以此来拯救危难中的中国。  相似文献   

19.
房正 《兰州学刊》2011,(10):165-168
16、17世纪,中国与西方原本相去不远的传统工程技术开始出现"大分流",中国传统工程技术缓慢发展,而西方工程技术却走向了近代科学的道路。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近代工程学是从西方传入的,在这个过程中,洋务运动起了重要作用。京师同文馆等洋务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批开展工程教育的机构,为工程学进入中国做出了最早的努力;福州船政局等洋务企业为近代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做出了贡献;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最早翻译西方工程学著作进中国;留美幼童接受了西方近代工程学的系统训练,成为我国近代第一批职业工程师。  相似文献   

20.
“官督商办”是洋务运动期间洋务官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方式。评价“官督商办”企业的历史作用是研究洋务运动的重要课题。 采取“官督商办”形式的历史必然性 洋务企业采用“官督商办”形式,是有它的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的。 中国在明清之际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