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不少去加拿大的人都会绘声绘色地说,每年6月21日的加拿大老人节很有意思,这一天也被称为"笑节",因为每逢这一天,子女送给老人的礼物并非什么珍贵的纪念品或可口的美食,而是幽默和欢笑。在加拿大人心目中,这是送给老人最好的节日礼物。记者的一个朋友在"老人节"那天乘公交车外出。突然上来几个"小丑",他们在车厢里不停地手舞足蹈,口中还念念有词。一个"小丑"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老年问题专家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与没有亲密朋友的老人相比,拥有亲密朋友的老人寿命较长。研究发现,老人和自己家庭成员的关系是否紧密,对生命没有什么影响。研究小组对1400名7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在前4年中每3年谈话一次。在对性别、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和地域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发现,友谊对老人寿命长短的影响显而易见:拥有朋友最多的人活得最长。  相似文献   

3.
2003年的一天,年过30的徐丽萍突然想:当我老去的一天,我将在哪里寻找我的晚年幸福呢?家、养老院或者可以有一个与朋友共享的独立养老空间? 就是这样一个对未来的遐想,引起她一发不可收的敬老情结.从了解开始,她看到听到身边的老人为找不到理想的养老院发愁;身边的好多朋友,因工作繁忙没有办法照顾父母而焦虑;一些空巢老人,孤苦寂寞,病了也没人知道,甚至有老人死在家里很多天都没有被发现,而在对养老院进行走访调查的过程中,看到一些机构仅以维持老人吃饱穿暖为主要工作,甚至一些失能老人的房间发出的气味使人无法靠近……  相似文献   

4.
马志国 《老年人》2015,(2):56-57
普天同庆,万家欢聚,过年是个好日子。然而,在有些老年朋友心里,过年却成了"心病"。又到过年时节,老年朋友该怎样预防"心病"呢?一、操持过年防治疲惫心理典型案例:骆女士虽说已是50多岁的人了,可上有老,下有小,自己也当了婆婆,故而过新年时还不能"退休"。作为儿媳,自然要让老人高兴;作为妈妈,当然也想让儿女高兴。于是乎,每年过春节  相似文献   

5.
"要我放弃这两个老人,你就不值得我嫁。"陆玉珍,广西靖西县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子,自愿上门去赡养两个非亲非故、无依无靠的老人:为了让老人得到照顾,她拒绝了众多男子的求婚,30年来一直单身。她书写了旷世奇有的大爱。因为她的大爱,网民称她是"中国的女儿"。2008年11月,陆玉珍被民众选入中国文明网举办的"中国好人榜"。  相似文献   

6.
卷首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  相似文献   

7.
正选择性关注个别老年人的负面行为,有失公正。公交车上"故事"多网络上,对老年人特别是坏老人的"吐槽"绵延数年,生生不息: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在小区花园放着震耳欲聋的音乐跳着广场舞;明明是他走路不小心撞了你,却大声斥责你:"为什么不让着我"……摊上了"扶老人反被讹""碰瓷老人"等热门话题,网络中的老人就不仅仅是令人讨厌了,简直就是妖魔鬼怪般的存在,"老人即地狱",唯恐避之不及,"以后看到老太倒地别说扶了,只要看到的都有罪"。  相似文献   

8.
日本:提倡"一碗汤距离" 在精神赡养老人方面,日本有套独特的办法.许多日本老人选择与子女住在一起,因为日本有一种社会习俗,即,只有父母与已婚孩子共同生活才被认为是正常的、能给人以安宁的生活形态.即使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为保证子女"常回家看看",日本提倡"一碗汤距离"原则,即父母和孩子两家之间的最佳距离是"煲好一碗汤送过去刚好不凉".新加坡:与父母同住有津贴 新加坡国会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赡养父母法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赡养父母"立法的国家.为了弘扬孝道,新加坡政府出台了不少明显带倾向性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作恶"坏老人"移民美国,下场凄惨》《蛮不讲理的中国老人竟然在加拿大傻眼了》……朋友圈,类似奚落老年人的文章层出不穷。近来,一篇《学做老人》的文章在老年群体中被热传,其反思的口吻,颇有回应上述指责的味道,"第一次做老人,我们还在学习,请给点时间"。老人也要"学着做"吗?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小伙宋扬毅然将英国老人汉斯接到中国养老,他不是爱心泛滥,也不是沽名钓誉,而是因为在13年前,汉斯曾经给了他一个家……2012年8月10日,记者走进宋扬家时,他正在为英国老人汉斯梳头。他小心翼翼地将汉斯的满头银发向后梳拢,梳完头后,汉斯回过身,满意地对宋扬说:"不错,酷!"两个人相视而笑,似朋友,又  相似文献   

11.
魏杭州 《老年世界》2011,(22):20-20
网络里,啥人都有,这是大家常说的话。 对此,我心中有疑问,那七八十岁的老人总不会有吧?朋友说,你这是抬杠,哪里还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上网呀,我哈哈笑。可最近,这疑问却被我自己否定了。  相似文献   

12.
朋友建了个QQ群,名叫"飞越疯人院".我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他说:你想想,是不是疯子离自由更近?我一想,还真是,一个人疯了,就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能活得更自我. 我遇到过一位老人.夏天,在公园的甬道,他光脚踩在鹅卵石上,对着一地牡丹高歌:"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常有一些观众,饶有兴味地看他,他视而不见,唱得忘乎所以.我一度怀疑他精神不正常.  相似文献   

13.
向东 《当代老年》2011,(2):13-13
高楼大厦的格局,摒弃了以前的院落居住,老人的交际范围变得越来越窄。很多老人在生活中没有多少老龄朋友交往,接收不到新的观念和新的信息,容易造成在人际关系中感觉被抛弃,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日渐封闭和孤独。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办理过一起医疗纠纷案件。一位老年患者因颈部不适到某医院治疗,本来老人患的是普通的老年性颈椎病,竟然被这家医院当作"颈椎骨折"动刀子作了手术,结果不但未治好老人的病,相反,却让老人遭受了不必要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老人天地》2008,(11):1-1
11月7日:立冬11月8日:中国记者节11月9日:中国消防宣传日11月10日:世界青年节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11月21日:世界问候日世界电视日关于旅游★淡季出游谨防低价陷阱不少旅行社为在秋冬淡季吸引市场涌现的老人出游热潮,纷纷推出低、特价团,价格"飞流直下"。业内人士提醒老年朋友,一定要谨防低价陷阱以免上当,令人心动的价格很可能暗藏猫腻,利用"项目拆开收费"等方式进行蒙骗。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市昌平区安四路路口,一位六旬老人跌倒在路边,坐地近10分钟,没有一人前去搀扶.城管队员发现后,天空还下起了小雨.怕老人受凉,城管队员找来雨伞,轮流为老人撑伞.(4月9日《北京晚报》) 回龙观分队的10多名城管队员将老人围成一圈,并在路口设置警示标识,以防老人被车撞到;轮流为老人撑伞、遮风挡雨,直到其家人赶到.城管时常被冠以"冷酷无情",但是,此情此景,恰恰是这些城管队员弥补了路人的"冷酷无情",撑起了一片社会和谐的晴天.  相似文献   

17.
文坚 《老年人》2003,(8):25-25
今年96岁的熊淑文老人,早年毕业于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她几十年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1971年从长沙市财经职业中专退休后,她组建老年艺术团,并自任团长、指挥兼舞蹈教练。在她的带领下,老年艺术团办得红红火火,赢得广泛赞誉。熊淑文生性乐观,成天琴不离手,曲不离口。她长年坚持散步、做操、打拳,锻炼身体,2000年被评为第五届“全国健康老人”。如今,老人鹤发童颜,精力充沛,身体硬朗。她说:“我的养生之道就是动静结合,知足常乐。我有信心活过100岁。”有朋友为她赋诗曰:九十华年百岁身,美发如银乐善人,轻歌一曲童心在,阳霭青峰不染尘。, ▲荣…  相似文献   

18.
从前的人,一把伞可以用很多年,现在的人一年用很多把伞故乡的体育场附近有一个老人聚居的"茶亭",每天都有老人在那里喝茶。我回乡居住的时候,总是去那儿闲坐。有一天,一位阿伯听别人感叹"西瓜好吃,可惜籽儿多",他说:"现在的世事、现代的人情比西瓜的籽儿还要复杂。"别的老人就问:"你是怎样看待的?""这很简单,"老人充满自信地  相似文献   

19.
请与老人多聊天何雄辉不久前,我去参加一位朋友的父亲的追悼会。那位朋友后悔地说,要是平日多在父亲身边聊聊天,老人是能够多活好些年的。原来,他的老父退休后,终日在家,很少外出,而做子女小辈的各忙各的,各顾各的,很少抽空与老人相聚闲谈。过了几年,老人便患上...  相似文献   

20.
在各种慢性病对老年朋友"情有独钟"的今天,患上了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糖,就意味着要少吃高脂肪类食物了。这对于许多嗜食肉类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件非常痛苦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